|
|
本帖最后由 飞行兵 于 2012-7-5 15:38 编辑
得劲!!!!!!!!
郎木寺
有“东方小瑞士”之称的朗木寺位于合作市南155公里,213国道通向四川的沿线,至松潘239公里,至甘肃跌部77公里。这里原来是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风景如画,一条白龙江把两座喇嘛寺分为南北,北面的色止寺属于甘肃,规模稍小,南面的格而底寺属于四川,规模稍大。文革期间寺庙曾经被烧毁,后重建。在格而底寺门口有一座清真寺,回藏两族和谐共处。朗木寺最早在上世纪末被外国旅行者发现,由于这里淳朴的民风和秀丽的风光而在外国背包客中间名声鹊起,随着LP的介绍而为世界所知。近两年大量的国内背包客开始认识这里,使得来这里旅行的人中国内游客开始超过了国外的游客。这里的喇嘛和藏民友善可爱,经常主动和游人打招呼,对拍照也是来着不拒。随着大量游客的进入和商业化的侵蚀,这里也不可避免的经历着丽江和其他一些地方一样的变化,如果2年后再来,还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主要的旅游景点有色止寺,天Z台(这是整个藏区唯一一个可以观看的天Z台,位于色止寺后面的山坡上,步行大约30分钟可达,据当地喇嘛说可能明后年天Z就有可能不让看了),格而底寺(寺内藏有活佛的肉身像,文革期间因为被喇嘛和虔诚的脏民埋到土中而避免毁坏),白龙江峡谷,红石崖、降扎温泉(距浪木寺35公里,包车往返约需4小时100元)等。
郎木寺为藏传佛教寺院,创建于公元1748年。其创始人即第一任赤哇嘉参格桑,十一岁受戒出家,二十七岁前往拉萨学法,投拜名师潜心学法,成为出类拨萃的大学者,年届五十五岁时,任西藏噶丹寺赤哇八年,期间他辩论、著书立说,功绩卓著,声名远扬,倍受僧众崇敬。公元1747年,年届七十岁的他应家乡人民再三请求,经第七世**喇嘛格桑嘉措的允准返回故里弘扬佛法,即创建了郎木寺院。嘉参格桑活佛于公元1756年9月15日两手合掌、跏趺而坐,示现圆寂。
郎木寺主要由四川境内的格尔底寺和甘肃境内的赛赤寺共同构成,两寺均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寺庙。一条小溪从小镇中流过,宽不足2米,却有一个很气派的名字“白龙江”。刚出山的白龙江水清澈见底,自西向东而来,将郎木寺乡一分为二,在市镇中心转个弯向东流去,在岷山的群峰之间,奔腾数百公里后汇入嘉陵江。小溪虽不起眼,却是两省的分界,北侧属甘肃,有赛赤寺、晒佛台、白塔、天Z台等;南侧属四川,有格尔底寺、白龙江源头、纳摩峡谷。在格尔底寺入口处还有一个清真寺,瘦削耸立的叫醒楼与浑圆的佛塔并立,甚是有趣。这里是藏、回、汉杂居的边缘地带。
徒步那摩大峡谷
萨娜宾馆 0941-6671062
郎木寺宾馆 13893945886
郎木寺大酒店0941-6671570 13893925414
达仓朗木宾馆:0941-6671388/6671399
在丽莎饭店还能吃到肉桂苹果派,PIZZA等西式简餐!
吃:达老的石烹羊肉
神仙居鸡肉排骨火锅
出行3天,我们早餐后离开朗木寺,计划途经若尔盖花湖短暂停留后,直奔四川九寨沟。
上午快9点半我们到达花湖。
花湖位于四川若尔盖和甘肃郎木寺之间的213国道旁,是热尔大草原上的一个天然海子。热尔大坝是我国仅次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第二大草原,海拔3468米。
花湖其实就是草原上的一片沼泽地,因为盛夏湖内开有鲜花而取名为花湖。
从郎木寺出发,途中观热尔大坝"草原碧海"-花湖胜景。热尔大坝一马平川,其中有3个相邻的天然海子: 最小的叫错尔干,最大的叫错热哈,花湖居中。花湖水面300余亩,顺着原木铺就的水中栈桥,可以从草原走到湖中的露亭上去。湖上不见船影,空阔的湖面波光 粼粼,惟黄鸭、黑颈鹤、鱼鸥成群栖于湖畔,旱獭、野兔,鹰鹫穿行湖岸林间。每到5--6月,这里便成了花的海洋,宛若云霞盖地,彩毯遮原。牦牛,绵羊悠然 自得于湖畔草间,帐篷星星点点地点缀在碧绿无边的大草原上。清晨的沟溪池沼中薄雾如纱,轻挥漫卷,飘忽升腾中或与帐篷炊烟相融,人在朦胧恍惚中如登仙境。 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若尔盖热尔大坝草原腹心的沼泽地,面积16.6万公顷,海拔3400米。在草原观日出,日落为热尔大坝二绝,漫天的云彩让人不忍离去。
若尔盖香巴拉宾馆订房电话: 0837-2291666
下午就到了唐克。
这的海拔是全程最高的。
所以我们格外小心,一切都是慢节奏!
顺着这望不到尽头的木梯,我们要一步步向上爬,爬到山顶看9曲黄河的全貌
九曲黄河第一湾位于若尔盖县热尔唐克乡藏寺旁。 地处草原腹心地带,白河于此汇入黄河。黄河第一湾地势平坦,河面宽阔,水流舒缓,蜿蜒曲折的河水分割出无数的河洲、小岛,水鸟栖息于河畔,间或有渔舟横 渡。白塔古寺,帐篷炊烟相伴黄河,更显自然之悠远博大。玛尔莫塘草坝紧邻黄河,与甘肃省玛曲县相望,海拔3400米。草原地势平坦,水草丰茂,白河弯弯曲 曲穿行其间,与九曲黄河第一湾景区相傍。阿尔甲乔干草坝位于黄河第一湾与白河交汇的三角地带,海拔3400米。草坝四周高,中间低,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巨 型蝴蝶。晴天可观赏到蓝天深处的黄龙风景区巍峨壮观的雪宝顶主峰。传说黄河从青海省慕名而来,向雪宝顶致礼并献上洁白的哈达后,又继续向北而去,因此才有 了黄河第一湾。每年入秋,牧民迁徙到此,让牛羊啃食一种这时这里独有的能催肥牲畜的稀有牧草。索格藏寺藏语为"扎西特钦伦",意为吉祥大乘洲, 始建于1658年,面积7.6万平方米,僧侣200余人。寺院建筑、宏伟壮观,各殿陈列有金、银、木、泥质的佛像、神像千余尊。
若尔盖草原宛如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之称,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其行政区域包括四川省的若尔盖、红原、阿坝、松潘,甘肃省的玛曲、碌曲,青海省的久治等县,总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15万。
若尔盖历来是去甘抵青的交通要道,是阿坝州的北路重镇。它处在北去河湟谷地,南下岷江、大渡河或东出嘉陵江通达四川盆地的三角区域,交通和贸易地位重要,历来都是青藏高原与内地发生沟通与交融的前缘地带,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史前时期,若尔盖是中华民族重要族源“古羌人”繁衍发祥的重要场所,属西戎范围,先秦时,为析支河曲羌戎辖地,南北朝属吐谷浑,唐朝初年为松州羁縻,贞观十二年为吐蕃所据,元朝时于今求吉乡境内设潘州,明代属松潘卫,清朝受松潘厅漳腊营管辖,民国时期属松潘县。1953年6月,建立过渡性县级行政机构若尔盖包座行政委员会。1956年7月正式建县,隶属于阿坝藏族自治州。若尔盖因人名得部落名,相传四十代藏王赤祖德赞(815—838)时期,派大臣噶·益西达吉征伐边境留守今若尔盖地区,其后裔若巴盖登主管钱粮赋税,百姓简称其名为“若盖”,后遂得名若尔盖,随后又发展为若尔盖嫩哇、若尔盖多玛等部落。
红军的长征在四川滞留的时间最长、经历的地区最广阔、面临的环境最艰险、进行的斗争最卓绝、付出的牺牲也最大,所有这一切,都在世称“松潘草地”的若尔盖草原得以集中体现。 据史料记载,约有一万多红军将士长眠于草地(主要分布于若尔盖县的镰刀坝、包座牧场、班佑草地及红原县的色既坝、龙日坝一带),红军走进草地时几乎濒临绝境。 人们常用“若尔盖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这句荣耀的话语,来说明若尔盖与中国革命的非凡关系及其历史地位,其丰富而厚重的含义则不仅是说悲壮的红军长征“过草地”是在若尔盖、更在于说明巴西会议使得党和红军摆脱了政治困境;包座战役打通了胜利北上的道路,高原的牦牛、青稞救援了红军“三过草地”。如果没有巴西一带(今潘州地区)成熟的农作物作保障,红军完全有可能象蒋介石断言的那样走向死亡。正因为若尔盖地区为党和红军战胜政治、军事和经济三大危机提供了重要条件,从而必然地成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道上的三大主力得以重振旗鼓、同道北上的唯一起点。因此,若尔盖草原在长征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意义。
若尔盖平均海拔在3500米左右,因此行前要做做了细致的准备工作,带上雨衣、防寒衣物等。
●草原景点 养鹿场、太阳湖、白洼寺院、达格则寺院、降扎温泉、巴西会议旧址、黄河九曲第一弯、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的若尔盖、阿坝、红原、壤塘四县境内。这里有四川省最大的草原,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由草甸草原和沼泽组成。草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人烟稀少。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曾多次通过这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革命遗址,使草地声名远播海内外。
夏季是草原的黄金季节,这里天高气爽。天地之间,绿草茵茵,繁花似锦,芳香幽幽,一望无涯。草地中星落棋布地点缀着无数小湖泊,湖水碧蓝,小河如藤蔓把大大小小的湖泊串连起来,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
小贴士:若尔盖各景区里程
若尔盖—唐克乡64公里—黄河九曲第一湾8公里;
若尔盖—热尔大草原/花湖45公里—红星乡33公里—纳摩神居峡(纳摩寺)12公里;
若尔盖—巴西会议会址33公里;
若尔盖—降扎温泉95.5公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