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内蒙古美食介绍 
 
 - - - - 奶 食 品 - - - -
 奶食品主要以牛、羊、马、驼的奶为原料。在牧区, 以牛奶为上品, 产用量较大, 羊奶次之。用马奶、驼奶者少。产奶旺季,奶牛每天挤两次。奶羊(主要是山羊)每天一次。枯草期,奶牛每天中午挤一次,奶羊不再挤奶。
 刚挤下的奶称鲜奶或生奶,可直接饮用、泡炒米或煮奶茶。
 将鲜奶倒入洗净的容器,夏季放在阴凉处,冬季放在暖炕上,过一段时间便发酵凝结, 形成凝结乳。 其味酸甜,清凉爽口,可泡炒米、米饭而食。
 凝结乳分上下两层,上层呈淡*色,奶香扑鼻,蒙古语称“朱和”, 汉语称“ 嚼口 ”,拌炒米、米饭极香,还可提炼奶油;其下层呈白色块状,蛋白质丰富,称疙疸奶子,可直接食用,也可制奶豆腐。
 将“朱和”倒入白布袋,挂在阴凉处将水控干,倒入锅内,慢火加热,并用勺子缓缓搅动 ,清澈的奶油便浮在上层 ,蒙古语叫“希日套苏”,即黄油、奶油。剩下的油渣称“初曲圭”,油香适口,具有祛火、消痰之功效。
 把鲜奶倒进铁锅,加少量炒米煮沸,并用勺子反复扬奶, 直到奶沫浮在上面不见滚奶,停扬撤火冷却,上面便结成一层皮,蒙语叫“乌如莫”,汉语叫奶皮子。 取出奶皮子晾晒,水乳分离,再用文火加热,陆续将析出的乳水舀出, 把剩下部分熬到一定程度,盛入模子晾晒,即成“额吉格”,呈深*色,味稍酸,状如奶豆腐。
 奶豆腐,又称乳酪,蒙古语称“胡如塔”。 其制法是将提取“朱和”剩下的凝结乳倒入锅内煮沸,再加入少量酸奶,像卤水点豆腐析出乳水, 用笊篱把奶块捞出,放在白布巾上包好,再用木板挤压,直到把水挤尽,再用模子成型,半天后取出晾干, 即是奶豆腐。它是牧民一年四季不可缺少的奶食品。
 将制奶豆腐和额吉格时析出的乳清收集起来,盛入容器,放在暖炕上发酵,成为“爱日格” 。放置期间,每天加一次少量鲜奶搅拌,爱日格上面形成一层奶沫, 取出后可用来泡炒米、米饭食用。犹如“朱和”而稍有酸味。奶沫下面的部分称“查嘎”, 是制奶酒的原料,发酵久了的查嘎,味极酸, 牧民用以作米粥 、面汤的佐料。把查嘎用锅靠干水分, 制成固体状酸奶,称“阿嘎如勒”,对肠胃消化不良等症有奇效。
 马奶主要用来作饮料或制马奶酒,驼奶多用来作酒曲子或药引子。
 
 - - - - 奶 酒 - - - -
 奶酒,蒙古语称“阿日里”。
 奶酒的特点是澄澈醇香,沁人心脾,酒性柔软,口感酸甜。初饮时觉得酒力不大,可是后劲很足。一顿能喝一瓶啤酒的人 ,喝奶酒一公斤以上便会大醉。 奶酒有驱寒 、活血 、舒筋 、补肾 、健胃、养脾、强骨等功效。蒙古人常把奶酒当药品饮用, 能治疗胃病 、 腰腿痛、肺结核等疾病。
 草原上的牧民常用奶酒招待尊贵的客人。过去,蒙古人饮奶酒, 不吃炒菜,不猜拳行令。把奶食品和羊乌查一摆, 边吃边喝边谈,兴致所至,拉起马头琴,唱起长调民歌, 着实是件雅事 、乐事。
 
 - - - - 奶 茶- - - -
 蒙古民族热情好客,家里来了客人, 放好桌子,桌子中央放上满满一大盘炒米,周围摆上盛在瓷盘里的黄油、奶豆腐、红糖、各种饽饽, 接着献上热气腾腾的奶茶。如果有客在座,不给茶喝或没有“塔布喜”(奶食品等),主人则要 “脸发红,心难受”,而客人则以为“茶没有茶,脸不给脸”。
 奶茶的种类很多。据文献记载, 早在1300年前, 就已经有健身止血、 治疗失眠症的“酸枣稀饭”;有提高视力和听觉的“ 嘎仁萨面茶 ”; 有通宣理肺的“西仁宝日玛汤”等等种类的奶茶。而“玉盘茶”、“金字茶”、“西番茶” 则是蒙古大帝皇宫中佳茗。蒙古高原可以用来做茶的植物很多,就地取材煮制奶茶,各有千秋。
 奶茶有解除疲劳,促人兴奋,增强食欲,帮助消化,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等作用。 而阿巴嘎茶,除了上述功效外,还能治疗感冒等病,是上乘补品和饮料。
 
 - - - - 肉 制 食 品 - - - -
 牧区蒙古族的肉食,主要是绵羊肉、山羊肉、牛肉。过去,冬季猎取黄羊、狍子、 野猪、野兔、山鸡等做食品,现已少见。
 牧民宰杀牲畜是有季节性的。农历五月以后,水草繁盛,牛羊已肥,开始宰杀, 但不是大量的,随吃随时杀,保证日常肉食即可,一般不杀牛。冬季,小雪前后,天气寒冷, 易于贮存,牛羊尚未减膘,集中屠宰一次,既杀羊也杀牛,备足冬春需要,牧民杀羊不是割头, 而是从腹部割于一道小口,把手探入腹腔,捏断脊部大动脉。这样能保证皮张整洁、躯体完整。 传统肉制食品主要有:
 布胡勒,即整牛、整羊。用整牛待客,规格高, 气派大, 但不及羊肉鲜美, 故现在不多见了,羊,即剥去皮的整个羊的躯体,包括清洗后的心、肝、肺、肚子等,制熟后上席。山羊上席要去掉羊头。
 额布楚,羊牛的整个胸腔,包括颈椎、胸椎、两侧助 巴扇儿。
 达喇,指牛羊胯骨部位。
 乌古查, 指牲畜躯体的后腰部位。 这是最普通的肉食,俗称“手把肉”。
 以上食品,因为要保持整体和部位的完整,故主要煮制而成。因部位不同而其味各异。
 - - - - 都 厚 巴- - - -
 都厚巴,藏语,即加进肉和红粮的稠粥。
 - - - - 烤 全 羊 - - - -
 蒙古族传统名菜,为招待贵宾或举行重大庆典时的盛宴特制的佳肴。 一般选用草原上膘肥、体重40斤左右的绵羊宰杀后,去毛带皮腹内加葱、姜、椒、 盐等佐料整体烤制而成。烤完以后,羊形完整,羊跪在方木盘内,色泽金红,羊皮酥脆,羊肉嫩香。
 - - - - 凉 拌 蹄 黄 - - - -
 蹄黄即骆驼掌心鹅卵大小的两块纤维组织,因其是骆驼身上最活动的组织, 肉质异常细腻而富有弹性,似筋而比筋柔软,似驼峰而较驼峰更富纤维组织, 以其制作的凉拌蹄黄清脆可口,滑爽鲜嫩,是不可多得烹饪上品。
 - - - - 扒 驼 掌 - - - -
 将水必成的驼掌,切成二分厚的片状,在每片驼掌之间, 加一片冬笋片,排码整齐,装入碗内,再将鸡肉用开水氽透,放在驼掌上,其上铺以葱段、姜片、 八角、蒜瓣,加鸡汁后笼蒸,一小时后取下,滤去汤,拣去调料、鸡肉,将驼掌翻扣入盘内, 另将鸡汤加盐、酱油、味精、香菜、玉兰片丝,用水淀粉勾薄芡,浇入盛驼掌的盘内,再淋芝麻油。 扒驼掌特点是:驼掌软烂,色泽红润,光洁明亮,醇香适口。驼掌又可做全驼掌,全驼掌采用剥皮后的驼蹄, 进行加工,制做方法如熊掌,用文火慢炖。
 - - - - 黄 焖 羊 羔 肉 - - - -
 黄焖羊羔肉是阿拉善传统名菜。 选用阿拉善滩羊羔肉, 剁成小方块, 辅以少量酱油、调料等 ,再放蛋黄 、粉面 、优粉 , 抓拌后过油 , 炸成金*色 , 扣在碗内 , 放入肉汤,加酱油、葱段、花椒、大料,上笼蒸20分钟左右取出, 倒扣在汤盘内, 将汤滤到锅里, 加入味精,浇在羊羔肉上,再放点木耳菠菜叶等即可上席。
 
 - - - - 对 夹 - - - -
 赤峰的饮食特点仍以内蒙古草原风味为主,大街上有很多出售风味小吃的摊点,多以烤制的面食为主,具有酥脆香甜的特点,如哈达火烧、对夹(一种饼夹肉)等。此外,就是在内蒙古各地都可见到的手扒肉、烤全羊和各种各样的奶制品。
 赤峰的风味食品有哈达火烧、哈达饼、对夹、手扒肉、烤全羊、奶制品。
 - - - - 手 扒 肉- - - -
 赤峰的饮食特点仍以内蒙古草原风味为主,大街上有很多出售风味小吃的摊点,多以烤制的面食为主,具有酥脆香甜的特点,如哈达火烧、对夹(一种饼夹肉)等。此外,就是在内蒙古各地都可见到的手扒肉、烤全羊和各种各样的奶制品。
 赤峰的风味食品有哈达火烧、哈达饼、对夹、手扒肉、烤全羊、奶制品。
 - - - - 手 把 肉 - - - -
 手把肉是呼伦贝尔草原蒙古、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游牧、狩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即用手把着吃肉之意。羊、牛、马、骆驼等牧畜及野兽的肉均可烹制手把肉,但通常所讲的手把肉多指手把羊肉而言。
 手把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欢的餐食,也是他们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常年似乎已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即到草原观光旅游不吃一顿手把肉就算没完全领略到草原食俗风味和情趣,虚此一行。牧民不用手把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意。因此,用手把羊肉款待远方客人,在呼伦贝尔地区已成为一种定规。
 - - - - 龙 凤 呈 祥 - - - -
 内蒙古创新名菜。鸡鱼合做一菜, 由此命名。 内蒙古特产黄河鲤鱼头尾干烧烹制放鱼盘两端,盘中间放香酥鸡,鱼肉烹制成宫保鱼丁、糟溜鱼片、香茄鱼条和馏鱼腐,分别对衬围摆装盘成整鱼形即成。此菜鸡鱼共食,口味鲜、香、酸、辣、甜、咸俱全,质地酥、软、嫩、爽兼顾,是中高档宴席的佳品。
 - - - - 蜜 汁 天 鹅 蛋 - - - -
 内蒙古风味名菜。以土豆为主要原料,配以面粉、蛋黄烹制而成。此菜系已故特一级厨师吴明在1948年为董必武司厨时所创。曾参加技术表演,深受区内外群众的喜爱。
 - - - - 烧 罗 汉 珠 - - - -
 内蒙古历史名菜。用精选鸡脯肉和玉兰片、鲜蘑加工制作而成。色泽鲜亮,富有营养,香嫩可口。包头市历史名店义和楼饭庄经营此莱。
 - - - - 涮 羊 肉 - - - -
 起源于元代。相传元世祖忽必烈统帅大军南征,一次经过激战后,人困马乏,饥肠辘辘。部队停下杀羊烧火,正准备烤羊肉时,探马来报,敌军大队人马追赶而来,仅距驻地十里。忽必烈边下令部队开拔,边喊着:“羊肉”。可烤羊肉已经来不及了。厨师急中生智,飞快地将羊肉切成片,放在沸水锅中搅拌,待肉色一变即捞在碗里,撒上盐面 、 葱花 、 姜末 , 送给忽必烈食用,食后迎战获大胜。筹办庆功宴时,忽必烈特意点了战前吃的羊肉片。厨师为此效仿上法精细制作,并配以腐乳、辣椒等多种作料。将士们吃了赞不绝口,忽必烈当即赐名为“涮羊肉”。从此,涮羊肉即为宫廷佳肴,清光绪年间流传民间。由于地区习惯和条件不同,食法各具风格。内蒙古涮羊肉多选用大尾绵羊的上脑、外脊、后腿、羊尾等部位,切成适度薄片,放在火锅沸水中轻涮。再取已备好的芝麻酱、腐乳、韭菜花、卤虾油等调味佐料食。此吃法,肉的质地鲜嫩,不肥不腻,新颖别致。
 - - - - 改 刀 肉 - - - -
 这*城平泉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改刀肉以猪肉和竹笋为主料,切成丝翻炒,边炒边加入鸡鸭汤、口蘑汤、酱油、绍兴酒、香油等。待肉、笋成金*色后,浇上汁水,盛入盘中。成品改刀肉外形犹如一座金字塔,笋丝柔韧,肉丝筋硬,味道鲜美,爽口而不腻人。改刀肉还有耐贮存的优点。冬季装篓可存放三个月,炎热的夏季也能存放一周左右,要吃时加热即可,其味不变。
 - - - - 糖 醋 驼 峰 - - - -
 内蒙古特产名菜。以驼峰为主料,鸡蛋、淀粉、面粉为辅料, 加精盐、 姜水、 大油、 葱花、蒜米、高汤、醋、糖等烹制而成。此菜外香酥,内软嫩,味酸甜不腻。适用于宴席套菜,多在中级以上餐馆经营。
 - - - - 氽 飞 龙 汤 - - - -
 内蒙古传统名菜。内蒙古特产飞龙鸟烹制。此菜汤清澈,味鲜醇,飞龙肉片滑嫩。是中、高档宴席的著名汤菜。
 
 
 | 
 
2.jpg
(106.44 KB, 下载次数: 0)
 
 
3.jpg
(111.02 KB, 下载次数: 0)
 
 
4.jpg
(111.69 KB, 下载次数: 0)
 
 
5.jpg
(56.45 KB, 下载次数: 0)
 
 
6.jpg
(117.21 KB, 下载次数: 0)
 
 
7.jpg
(121.55 KB, 下载次数: 0)
 
 
8.jpg
(56.24 KB, 下载次数: 0)
 
 
品.jpg
(149.66 KB, 下载次数: 0)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