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茉莉花”作品的感悟
宋起中
二0一二年十二月十六日,星期天,受禹州作协副主席郑乾元老师的邀请,前往探讨文学方面的一些问题,适逢文友“茉莉花”邀请郑老师也商讨一些事,于是,我便随郑老师一同前往“茉莉花”处,所以我有机会拜读了“茉莉花”的作品集。
读“茉莉花”的散文,我首先被她的细腻、生动的笔法所折服,在她的文章里显露着作者时尚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人生方向,感叹作者那娴熟的写作技巧和优美的文风。不管是对景物的描写还是心理独白,可以看得出,作者都轻松自如,游刃有余。作者在工作上尽职尽守,业余生活追求完美。文章中,作者大多写了她利用节假日和驴友们奔赴全国各地,登高山、涉大漠、游古城、走僻壤的心理感受和心灵收获,虽苦心甜,确实把一个女性顽强的性格和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态度以及正确的追求理念和追求感应跃然纸上,让人阅读起来轻松、自然、流畅、舒心。作品中的描写恰到好处,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细节的把握度极好。
一个人生活在尘世上,喧嚣的社会,纷繁的杂事,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会给自己带来无端的烦恼,平添诸多的无奈和感慨,如果,利用节假日,真的把自己推出去,走向广袤的原野、走进茂密的森林、攀上陡峭的山岭、漫步茫茫的沙漠,你会发现生活原来是如此的美好。经常出去走走,不仅陶冶了情操,愉悦和舒缓了心情,释放了工作中的压抑感,同时,还会让你收获很多很多的东西,你会发现天空如此蔚蓝,泉水如此清澈,大地万物是如此有灵性,触景生情,你会把大自然作为你真正的朋友,不会作诗也会禁不住吟上几句,真正地体会大自然带给自己的各种感受和种种风情。
作者说:“人家能走完的路,自己为什么走不完?尽管路上枯燥而艰辛,就像人生,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更多的时候是平凡而庸俗的,孤独而寂寞的,经常是没有观众亦无人喝彩,难道你能因此取消你的人生之旅?驴友的重负是肩包,它能供你给养,人生的重负则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背上有了它,那才能成为你前进的无尽动力! 有了责任就有了动力,这也许就是作者积极人生态度的动力和源泉吧!
我也喜爱旅游,每年都要走出去四五次之多,有时是人家邀请的,有时是自费的。和同事或朋友,把自己投到大自然中去,尽情地释放自己,忘记一切烦恼和忧愁,回来以后开开心心地工作和生活,还能把旅游的感受记下来,什么时候拿起来看看,会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我周围有人说,旅游是“不务正业”之举,我听后真不敢苟同,或许是因为他们没有条件旅游,吃不到葡萄就嫌葡萄酸罢了,或者其它,其实出去散了散心,是为更好地工作,是起到缓冲和筹备精力的良好方法,劳逸结合,何乐而不为呢!作为的“驴花”之路,我看是正确的,值得大家学习的。作者善于寄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用景物描写,把爱、恨、情、仇,表现得淋漓尽致的。
读“茉莉花”的文章的确是一种享受,这种效果主要还是在于作者的语言功底,优美的词汇,掂之即来,呼之即出。再者,是作者善于观察生活,揭示生活本质,正像摄影师选择镜头,她能准确的找到描写生活的切入点,达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艺术效果。
愿“茉莉花”继续写出更好更美的文章,更愿她的文学艺术之路,越走越长,永葆青春。最后,学写一首诗,致“茉莉花”
张扬个性走驴途,
春夏秋冬不言苦。
红叶遍野你最爱,
勇攀高峰烦恼无。
走遍天下坎坷路,
人生拼搏苦作福。
生命因此而辉煌,
路途漫漫自作主。
写于二0一二年十二月二十日[/siz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