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豫晋古道,观红叶——骡断岭,东山下叫沟新线穿越小记
已是深秋季节,是观赏红叶的最佳季节,于是这次出行选在了骡断岭的红叶沟。周六早上我们一行四人在车站乘车5:50出发,途中经过换车8:40分来到山脚下的村庄开始徒步登山,经过1小时20分上升跋涉10点左右来到山的哑口处,沿着山梁或山肩的盘山路小路开始了横走和平切,这样的路走起来非常轻放,如同在城市道路上漫步一样。大约走了一个小时后,小路上的灌木枝,藤树枝,圪针林,逐渐多了起来,布满小路两旁,岔路也多了,一不小心,就把路走丢了,赶紧回到岔路口,重新找路,路又找回来了,本来一年前一朗曾经走过这条线路,由于隔的时间太长了,记不清路了,后面路起来又成了探路了,经过四次迷路,又把路重新找回来,大约12:00左右,来到山肩盘山小路开始下行拐弯处,我们停住了脚步,向下探望,看到了山脚下的村庄,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平走了大约两个小时,一看时间还早,我们还想找找附近的新线路便沿着回来路上不远处回头路上左侧上山小路,很快来到山顶,哑口处一看到对面山上还有个哑口,估计走到对面山的哑口由此下行,便能下到山下的村庄遮峪村,于是我便喊来他们三人朝我这里行走,我在前面继续探路,山肩的盘山小路非常难走,尽是灌腾和荆棘,非常难走,当我来到哑口路前一看三面全是灌腾小树,根本找不到下山小路,路已经荒废了,看来走不通了,只好往回返,哪曾想往回返走着走着一不小心以把路给走丢了,我便想了个懒办法,待在原地不动,喊来后面的一朗引路,返回他们三人休息处。后来得知,这是东山下东沟的一条小路,当地一个村民在山上迷了好几次路,费了好大劲,走通过这条路,其它人还没有走通过,有驴友也曾想走通这条路,结果也是无功而返。看来我的判断是对的,只是暂时目前走不通罢了。要想把这条路走通,需带上砍刀和镰刀,路标头灯有了3至5人的探路小分队,还是有把握能把这路开辟出来,迷人的线路,很有诱惑力和挑战性。只是我对这样的灌腾和荆棘路并不感兴趣,多少有点欲罢不能的感觉。回到原路,大乔刚才被马蜂扎了一下,正在做救护处理,旁边小路廷伸的山包上,一直尾随身后的温馨家园30来人的大队人马正在此处休息和午餐,山林正在此处寻找下山的小路,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回来,我问道“找到路了没有”“好像是路但有点不明显”。我一看表下午2点了,计划今天还要赶回家去,不能再耽搁了,还是走成熟线路保险,想想刚才探路找路已经浪费了两个小时,剩下时间对我们已经很紧张了,便对大家说“还返回到拐弯下行路上下山,赶紧赶路吧,这时又看身边不远处的温馨家园驴友,里面还有十几岁孩子,便好意劝告他们,天色6点来钟就要黑了,赶紧收拾行囊准备下山吧,要不然会有耽误时间长了那就麻烦了,说罢掉头赶紧顺着原路往回返,刚走了几米远走在前面的一朗突然发现西边有条不太明显的小路,拨开两边灌木枝往下看,像是下降的路,大伙主张从这里找路下山,开始我有点犹豫生怕找路找不通再往回通,那就时间太紧张了,先试试吧,像是下山路,不行了,再往回返,走不寻常路,这也正符合我走新线路的户外追寻目标,下降的路比较陡峭,两边都日密密麻麻的灌木枝和腾木枝,荆棘林,路底下都是落叶遮住了路面。需仔细辨认才能通行,行走起来非常艰辛困难,小路沿着沟的左边往下延伸路断了,横切到右边,小路又沿着沟的右边往下延伸,走着走着,路又断了,再横切到沟的左边,小路再往下延伸,举步维辛的走着,小路又来一个小坡度攀升,练绕过断涯
又直向下延伸来到下山岔路口时,向右是一条明显下山路,沿着小路继续延伸。顺着右边下路继续下山,接下来路就一直在右边走了,看到梯田上的,南瓜,北瓜,我知道前面村庄快到了,下午3:30分下到山下的村庄,一打听,正是遮峪村。目标地到了,这是一条当地人都很少走的路,估计户外还无人涉足,这样一来,一条骡断岭东山下叫沟的原汁原味的新线路被我们一行四人成功开辟出来了,一朗去年走的线路是骡断岭下三英脑山到遮峪村便是传统线路了。尽量不走重复路,开发和探索新线路,走不寻常路,花最少钱,走不同路,走没有走过的路,这正是我们户外探索的乐趣所在。探路充满着未知和变数很大,根据时间,环境和心理因素,适时对线路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调整,才是我们这次出行获得圆满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话又回到当地耕作回村好心的老乡帮我们联系好了面的,16:00乘车,30元包费把我们一行四人送到长林公路上,16:20分我们沿着公路走了20分钟,等来了公交班车,此时我们疲倦兴奋坐上返程车,至此观红叶之行安全顺利圆满归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