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户外-河南户外联盟-中部户外联盟-河南旅游-河南驴友

搜索
快捷导航

Model推荐领队活动更多>

楼主: 月亮(户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月亮户外—PP回忆贴,平安归来更新中)

  [复制链接]

11

主题

1042

帖子

2983

积分

硕士生

耶稣--主

Rank: 6Rank: 6

积分
2983
681#
发表于 2010-2-23 08:33 | 只看该作者
月亮—云南印象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11

主题

1042

帖子

2983

积分

硕士生

耶稣--主

Rank: 6Rank: 6

积分
2983
682#
发表于 2010-2-23 08:36 | 只看该作者
云南印象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11

主题

1042

帖子

2983

积分

硕士生

耶稣--主

Rank: 6Rank: 6

积分
2983
683#
发表于 2010-2-23 08:39 | 只看该作者
云南印象

调整大小 DSCF2752.jpg (89.6 KB, 下载次数: 0)

调整大小 DSCF2752.jpg

调整大小 DSCF2772.jpg (81.05 KB, 下载次数: 0)

调整大小 DSCF2772.jpg

0

主题

23

帖子

336

积分

高中生

Rank: 4

积分
336
684#
发表于 2010-2-23 11:00 | 只看该作者
宋有《黔之驴》,今逢“滇之驴”
片片很漂亮!

11

主题

1042

帖子

2983

积分

硕士生

耶稣--主

Rank: 6Rank: 6

积分
2983
685#
发表于 2010-2-23 17:45 | 只看该作者
摩梭人简介(一)

       摩梭人依山傍水而居,传统住宅独具风格。房屋皆用圆木或方木垒墙,以木板覆顶(现多已盖瓦),一般由四栋二层楼房经戒四合院,分正房、花楼、经堂、门楼。其建筑结构,与宗教信仰、婚姻形态和家庭组织相适应。正房,摩梭语称"依咪",是家庭集中饮食、议事、祭祀及老人儿童住宿场所,因而其结构较为复杂。屋后设夹壁,直通后院,分隔时里外两间,里间储存粮食和肉食,兼作老年人的起居室;外间存放农具杂物,人去世后,尸体停放于此,妇女也在此生育、"坐月子"。正房左侧为家庭主妇的居室兼储藏贵重物品;右侧设大灶,用来煮猪食、烤酒,并设置石磨、石破等。在正房的正中间屋内设有高灶台,两侧装有木板,可供人睡;灶台顶角有一神鑫叫"梭拖",上面放置神像、花瓶和供品。高灶台下方设火塘,设置锅庄石和平台,壁上供有泥塑或硬纸画成的图像,上有日月星辰、火苗、海螺、金银元宝等,摩梭人称"冉巴拉",即灶神,一日三餐例行祭祀。火塘两边,均铺木地板,右边是主位,左边是客位,不能相混。房中有两根大柱子,左为男柱,右为女柱。摩梭人在砍这两根柱子时必须用一棵树,顶上一节为左柱,根底一节为右柱,象征男女柱生同根、存同基,团结一体。在举行成年礼仪时,男的在左柱旁举行,女的在右柱旁举行花楼摩梭语称"尼扎日",供年轻女子居住,以便于单独接交男阿夏。底楼主要存放杂物,楼上分隔成2至4间小房,每屋设有小火塘,装饰华丽。楼梯设在底层走廊中段,靠楼梯间的楼板平面上有一横杠封住上楼进口。经堂,摩梭语称"嘎拉日",是另外一侧厢房,供本家僧侣念经修习也F。楼下住单身男子或客人,楼上专辟一间洁净的房间作象瓮经堂。经堂神鑫上供奉菩萨造像,板壁上绘莲花、海螺、火焰等图像。案桌上供长年油灯和净水碗,每日清晨换一次。家庭经堂除僧侣和贵宾外,其他人均不得使用。门楼,也称草楼,以庭院大门相配套。底层正中开有大门,大门随边设有畜厥,楼上则放草料等杂物。依山傍水而居,传统住宅独具风格。房屋皆用圆木或方木垒墙,以木板覆顶(现多已盖瓦),一般由四栋二层楼房经戒四合院,分正房、花楼、经堂、门楼。其建筑结构,与宗教信仰、婚姻形态和家庭组织相适应。正房,摩梭语称"依咪",是家庭集中饮食、议事、祭祀及老人儿童住宿场所,因而其结构较为复杂。屋后设夹壁,直通后院,分隔时里外两间,里间储存粮食和肉食,兼作老年人的起居室;外间存放农具杂物,人去世后,尸体停放于此,妇女也在此生育、"坐月子"。正房左侧为家庭主妇的居室兼储藏贵重物品;右侧设大灶,用来煮猪食、烤酒,并设置石磨、石破等。在正房的正中间屋内设有高灶台,两侧装有木板,可供人睡;灶台顶角有一神鑫叫"梭拖",上面放置神像、花瓶和供品。高灶台下方设火塘,设置锅庄石和平台,壁上供有泥塑或硬纸画成的图像,上有日月星辰、火苗、海螺、金银元宝等,摩梭人称"冉巴拉",即灶神,一日三餐例行祭祀。火塘两边,均铺木地板,右边是主位,左边是客位,不能相混。房中有两根大柱子,左为男柱,右为女柱。摩梭人在砍这两根柱子时必须用一棵树,顶上一节为左柱,根底一节为右柱,象征男女柱生同根、存同基,团结一体。在举行成年礼仪时,男的在左柱旁举行,女的在右柱旁举行花楼摩梭语称"尼扎日",供年轻女子居住,以便于单独接交男阿夏。底楼主要存放杂物,楼上分隔成2至4间小房,每屋设有小火塘,装饰华丽。楼梯设在底层走廊中段,靠楼梯间的楼板平面上有一横杠封住上楼进口。经堂,摩梭语称"嘎拉日",是另外一侧厢房,供本家僧侣念经修习也F。楼下住单身男子或客人,楼上专辟一间洁净的房间作象瓮经堂。经堂神鑫上供奉菩萨造像,板壁上绘莲花、海螺、火焰等图像。案桌上供长年油灯和净水碗,每日清晨换一次。家庭经堂除僧侣和贵宾外,其他人均不得使用。门楼,也称草楼,以庭院大门相配套。底层正中开有大门,大门随边设有畜厥,楼上则放草料等杂物。

11

主题

1042

帖子

2983

积分

硕士生

耶稣--主

Rank: 6Rank: 6

积分
2983
686#
发表于 2010-2-23 17:50 | 只看该作者
 摩梭人婚姻简介(二)

  由于地域上的差异以及与外人接触的程度不同,不同地区的摩梭人在婚姻习俗上会有所差异。

  走婚习俗:这是摩梭人最具代表性的婚俗,流行于永宁摩梭。男性和女性均不结婚,除非是家族需要女性继后或男性劳动力才会娶妻或招婿。青年男女日间多为集体活动,透过歌唱、舞蹈向心上人表达心意,具有感情基础后,二人均同意,可以进行“走婚”。走婚时,男方只能在入夜后偷偷潜入(摩梭人称为“摩入”)女方“花楼”(即女方房间),与女方同床后,天亮之前离开(“梭出”)。这种走婚只依赖感情,与经济等一切外界条件均无关。男性称女情人为“阿夏”,女性称男情人为“阿注”。二人走婚生下的子女由女家抚养,男方不需负担,但父亲和子女都知道彼此的亲子关系。走婚的男女分手后,仍可以自由与其他人重新进行走婚。

  较自由的一夫一妻:有些摩梭人会与伴侣以正式的婚礼结合,但与父系社会的一夫一妻(摩梭人称为“一妻一夫”)关系有所不同。正式结婚的夫妻大部份为招婿入赘,少数是女方外嫁。丈夫称为“汗处巴”,妻子称为“处咪”。婚后未必会同居,有不少正式结婚的摩梭人仍然居于自己所属的母系家庭,财产亦分别属于各自的母系家庭,子女亦由母系家族成员照顾。即使同住,母系家庭成员亦会帮忙照顾自己的子女,自己亦会帮忙照顾自己或配偶的姨甥、侄儿,经济方面仍然以自己的母系家族为主。

  这种夫妻关系解除亦较主流社会的夫妻关系自由,大部份没有登记注册,若双方感情转淡,或娶媳招婿的家族已有继承人和足够劳动力,只要经过家族同意就可解除婚姻关系,男入赘时子女归女家,女嫁人时子女归男家,亦有视乎实际情况协商的。婚姻解除后,双方可各自与他人走婚,人们亦不会歧视他们。

  拉伯的摩梭人与普米族、纳西族、汉族与藏族杂居,受外界文化影响较深,加上村寨间地理疏隔难以走婚,故此奉行一妻一夫。他们“阿博”称呼父亲,“阿乌”只用以称呼舅舅,并无父亲之意。

  变异:随着摩梭人与外界的接触,一部分摩梭人已经脱离母系氏族制度。除了传统的娶妻和招婿外,文化大革命时就有不少摩梭情侣被强制结为夫妇,一部分摩梭人也已经开始认可并自愿实行固定的一夫一妻制度。另外,有一些与其他民族相恋的摩梭人亦会按照主流社会的习惯结婚,女性若嫁给其他民族的男性为妻,亦会把家婆视为“阿咪”般尊敬。

摩梭人-礼仪  泸沽湖

  成*礼: 成*礼是摩梭人一生当中的重要仪式之一。摩梭人于13岁就视为成年,女性行穿裙礼,男性行穿裤礼。未行成*礼的儿童一律以麻布长衫遮身,成年后男女衣饰就有所不同。成年后即有资格走婚,但一般在16岁后才开始走婚,近年不少摩梭男女更推迟至20岁后才首次走婚。

  仪式前天晚上就要做好准备,成丁者与少年伙伴一起玩至通宵达旦,雄鸡一鸣,仪式就开始了。还有感谢狗的仪式。

  仪式由母亲或舅舅主持,如母亲已逝世或无舅舅的,举行成年礼的时间必须请达巴(巫师)占卜而定。

  穿裙礼:仪式由母亲主持,少女踩在猪膘和粮食口袋上,由母亲为少女穿上成年服饰。仪式后,少女要呼唤狗进屋,由她给狗喂一团饭和一块猪膘肉,表达对狗的感谢。成年后的女性要留起发辫。并可佩戴不同的饰物如耳环、戒指、手镯等,亦可拥有自己的花楼。

  穿裤礼:仪式由舅舅主持,即将成年的人,必拿些食物,如粑粑、腊肉,到室外叫狗,给狗吃,作为人成年时对狗的感谢。少年男子手握长矛从正房的屋顶穿越而过,矛相传是摩梭人远古使用的武器之一,长矛头上悬挂一面布旗和一把是舅舅授予甥男的长刀,作为终身携带的武器。少年换上成年服装后,达巴念祷词,然后少年向客人叩头,并用牛角杯向客人敬酒。

  害羞文化:摩梭人有害羞禁忌,主要见于永宁摩梭。例如绝对不能在火塘前或有亲戚关系的人面前提及任何跟有关的词汇,甚至连“阿夏”、“阿注”、“处味”、“汗处巴”、“怀孕”、“遗传”、“走婚”等摩梭词也不能。否则会令对方尴尬,也是对老人不敬的行为。而“阿达”一词也不能在其他母系亲属在场时提起,因为这暗示母亲与父亲的性关系,会令母亲尴尬。

  害羞文化是避免出现L伦的一个方式,亦是为了维持母系家族稳定和谐。

  宁蒗摩梭处于汉族与彝族地区,至今也没走婚习惯,亦称父亲为“阿博”,毫不害羞或尴尬。

11

主题

1042

帖子

2983

积分

硕士生

耶稣--主

Rank: 6Rank: 6

积分
2983
687#
发表于 2010-2-23 20:17 | 只看该作者
云南之花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11

主题

1042

帖子

2983

积分

硕士生

耶稣--主

Rank: 6Rank: 6

积分
2983
688#
发表于 2010-2-23 20:23 | 只看该作者
云南印象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11

主题

1042

帖子

2983

积分

硕士生

耶稣--主

Rank: 6Rank: 6

积分
2983
689#
发表于 2010-2-23 20:50 | 只看该作者
云南印象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11

主题

1042

帖子

2983

积分

硕士生

耶稣--主

Rank: 6Rank: 6

积分
2983
690#
发表于 2010-2-23 20:52 | 只看该作者
云南印象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