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自古华山一条路]
由华山峪口进山,两岸谷壁陡立只隐隐听见水流声,谷内有一巨石,刻有鱼石两个大字,旁有:“光绪十年六月六日(1884),山内蛟起,冲裂巨石至此,中见鱼形,首尾皆具,其事不知所在,因异而识”数字,所谓鱼石,并不是说石的形状似鱼,而是只在面西的断石上呈现*色鱼型,其首尾完备,姿态活跃,栩栩如生。经后人考察,认为鱼石是从东边山上崩落下来的,从鱼石上行曰百米,可见篆刻在石壁上直径达一米多的“寿山”两个大字,相传为陈抟所书,在上行数步,即到王猛台,王猛是东晋永和年间人,少年时应家贫,曾隐居华山读书,后任尚书令,曾助前秦统一北方和西南的广大地区。据说王猛台上有将校台,是王猛在此屯兵的遗迹。往南行曰2.5公里,有石门当路,这是第一关
继续前行,山路更加曲折,行了不远就到了希夷峡和石门,这就是第二关。希夷峡原名叫张超谷,后因陈抟在此托骨安葬,宋太总宗当初又赐名陈抟为希夷先生,故而在陈抟去世两百年以后,更名张超谷为希夷峡。峡的旁侧有一长方形巨石,名“石凿”。是陈希夷在端拱二年(999)夏,令弟子贾得升凿的。据说,一日他对弟子说:“汝可于张超谷凿石为室,吾将去”石室凿成后。陈抟手书数言,上书宋太宗:“臣抟大数有终,圣朝难忘,已于今年二月十二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等语,果然,如期而逝,希夷死后,七日内肢体犹温,有五色云闭塞洞口,弥月不散,且有香气飘出,河中巨石上所题“云霞洞”洞上“云树生香”等大字就是根据此传说而来的,此地有一巨大石块从中豁开,若斧劈成,因而有铁门之称。由石门南行一公里至桫椤萍,因为附近有菩提树,此树又名桫椤树,所以又叫桫椤萍。谷底路绝,山路崎岖。有诗为证:“小憩桫椤萍,手扶桫椤树,仰见上方云,时向人间去。”相传此处的桫椤树为陈抟所栽,后被清光绪年间的山洪所冲没,现在看见的树乃后人所栽,此桫椤树,树顶如花,叶七如掌,又名七星树。在桫椤萍南可以看见“小上方”和“大上方”,“上方”是道教术语,是指“天界”这里曾经道士云集,依山远望,其路好像挂在了悬崖峭壁上
由桫椤萍南行不远即到药王洞,此洞是供奉孙思邈的。距药王洞一涧直隔,有个山谷叫“白鹿龛”,是传说中鲁女生修道的地方,鲁女生不食五谷八十多年,但是一天却比一天年轻,健壮。一日突然与故人告别,乘白鹿随王母升天而去,故名白鹿看龛。后人做诗“云中跨白鹿,心知鲁女生。乞我一丸药,相将游太清。”
从白鹿龛南行,经过路成之字型的十八盘,便来到了毛女洞,相传毛女原是秦始皇宫中的宫女,名叫玉姜,当年秦始皇在郦山为自己修墓,把玉姜从宫中挑出来作为自己的殉葬品—----陪葬宫女,玉姜得知后,便和另外六名宫女一起逃到谓南躲在尤河谷里的六泉姑,其他六位宫女在此死去,后来玉姜就逃到了华山,她住在一个山洞里,遇华山道士谷春,谷春教她饿了吃松子,渴了喝泉水,天长日久,玉姜体生绿毛,行走如飞,所以后人称玉姜为毛女。“毛女洞”中常有乐耳的鼓琴之声传出,为毛女感慨生世所弹。
过了毛女洞十八盘,即到了一处风景幽雅的山涧小盆地,俗称青稞坪,可能因为此处生长青稞树而得名。青稞树叶浮苍点黛,密集在坪上。这里每到雨季,泉水淙淙,瀑布轰鸣,风景十分优美,故被称为“小蓬莱”
进山至此,跨过石拱桥,绕过东道院,四下无路,但见不远处光滑石壁上深凿“回心石”三个大字。相传,元代陇西人贺元西在华山修路时专门开凿石洞,他凿成一个便被别人强占一个,最后他不得不带着他的两个徒弟在西南峰下的长空栈道为自己凿石造室,当他由两个徒弟拉着在空中日夜凿洞时,徒弟们以为师傅的本领只会凿洞,跟他学不到什么,变心生歹意,将绳子砍断,匆忙下山,想另投新师学艺,当他俩跑到回心石的时候,突然看见贺元希从山下迎面而来,非常吃惊,以为遇到鬼魂,急忙跪地求饶,此后三人继续凿洞,修成道功,后人将二徒回心转意的地方叫做“回心石”。同时也表示华山路险,从此开始没有勇气者,可以回心转意。回心石之上便是华山第一险境千尺峒。这里峒壁直立,其间仅容二人上下穿行。坡度为70度,从上到下共有370多个台阶,皆不满足宽,登山时向上仰视,一线天开
过了千尺峒,向北折即到了“百尺崖”只见这里危石耸立,直插云表,令人望而生畏。峡的两壁几乎就要贴在一起,中间却被两块石头撑开,人从两块石头下钻过,心惊胆战,生怕石块从两壁间掉下来,此石又名“惊心石”
过了群仙观,上行大概两公里就到了“老君犁沟”这是一条临崖深沟,此沟深不见底,石级依壁临沟而过,传说这里原来没有路,是老子驾着青牛用铁犁开的,形如耕地时留下的犁沟,所以被称为“老君犁沟”,又叫“老君离垢”。用道教的话说,就是离开尘垢到达仙境的意思。这里地貌复杂,估计是被山水长期冲蚀形成的。
从北峰往南走,不远处便是“仙人砭”。“仙人砭”与“擦耳崖”相连,这里一边是悬崖绝壁,一边是万丈深渊,人行至此,身体需紧贴崖壁,惟恐下坠,往往使崖壁擦耳。往前行,一会便到了苍龙岭,因其岭脊青黑,蜿蜒盘旋,如同苍龙腾空而得名。它是华山峪和黄莆峪的分水岭。两边山谷,深不可测,另人心惊目眩,不敢侧视,岭脊上下高差约500米,坡陡在45度以上,有46级台阶。龙的头角是一片已经风化的斜竖着的石头,龙的尾巴是底下的都龙庙,人可以从龙口中穿行。据说唐朝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因阻谏,得罪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吏,在赴任途中曾登华山,当行至苍龙岭时,因为害怕无法下山,而放声痛哭,将所携物品抛于岭下,并作书与家人诀别,华阴县令听到此事后,亲自同人去接,将其灌醉,方得以抬下山。岭上还有好事者刻有“韩退之投书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