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阿弥陀佛@ 于 2012-3-24 09:31 编辑
泡好了脚,我吃不下任何东西。所有到达第二站的人被强制休息3个小时。虽然睡觉的地方很舒适,但脚底的肿胀和火辣,双腿的酸软,人来往去交替的搅扰,无法入眠。
我数数,放松,自我催眠,总算是睡着了。
2点10分左右吧,我们三人被叫醒,准备收拾行李上路。
因为是和衣躺下,乡下的夜,似乎又是格外得冷,我使劲地打着哆嗦;脚落了地,才知道,那脚连着心,是格外得刺痛;疲倦和睡意都还不曾退去,脑子有点空白,身体不停地摇晃;小小的一觉睡过,我不知道是休整了体能还是更加地感受到了不堪重负?
前面的路仍然是未知,但没有先前那么大的诱惑了。听说:我们之前已经出发了10多人了,这给了我勇气和信心!别人可以,何况前面还有两个大姐,为何我不行?我应该能行。
2点29分,从谭家河乡出发,经过十三里桥,回归终点,茶韵广场。
漫漫的回城之路,对我来说,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最大的挑战!现在想来,是身与心的博弈!甚至有些苦不堪言;低估了、也没有预想到剩下的路,走得会是很艰难。
我们三人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徒步,没有经验、没有经历、没有技巧。有的只是不气馁、不埋怨、相互鼓气而不泄气。这个时候,每一个如一阵烟一样从身边走过的队友,我们都羡慕着他们的体能、速度、专业的技巧。但是,不盲目更从。
谭家河的夜跟董家河夜一样漆黑;谭家河的狗也像董家河的狗一样不停地嚎叫。第一个5公里,我们走得还算清醒。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感觉,去年夏天,不小心下楼梯扭伤的踝关节,在隐隐酸疼。为了保护我的踝关节,同伴大哥把他的护脚腕给了我。同伴大哥的脚,这时也开始打泡了。
每走一步,我们就要屏住呼吸承受这脚之痛。无法忍受的伤痛和疲惫开始向我们袭来。三人似乎到了筋疲力倦的地步,我们开始补充食物和水;每小时步行后需要调整休息几分钟,几分钟的休息会减轻心脏的负荷而感到舒畅。休息过后的开走,是我无法形容的艰难,双腿的肿胀和双脚的刺痛无法着地,前10分钟每一步的行走,心脏都会绷得紧紧的,是身体和心脏同步地煎熬。再后的40分钟,是腿得机械和脚得麻木。
每小时如此地反复,如此地在磨练我们的意志。
我们不敢不休息,又怕休息。
我想说:我走不动了。我想叫一声累,我想屈服。但是,我还是忍住了。我不想拖累其他队员的后腿;我也不想自己一个人被丢在这荒郊野外。
走在十三里桥的信应公路上,道路中间,有不断呼啸而过的车辆;靠边的地面上,散落了很多小的沙石子儿,每咯了一次脚,就是一次挣扎。在之后的行程中,我们只有一种行走的方式,因为,我们仅能维持现状。
时间过得真慢,路也变得很长,也许我们三个人此时此刻都在极限。只是,我们谁都没把泄气的话说出口,能出口的话,还是依然相互鼓励。腿麻木地走着;心在超负荷的承受着;大脑漂浮着,想不出任何可以思辨的话题。唯一的,就是不要停下来。接下来就是按照每公里5小时的速度,9点半才可以到达终点。(整个路程的前期速度没有低于每小时6公里)
我盼望着天亮,6点半的天亮,就等于还有三个小时的奋战和较量!也许我真得不行了,我走不动了,我想拦车回家,我的踝关节、我的脚都超出了我忍受的底线。我的精神、我的状态几乎接近崩溃。
然而,我麻木了,再忍忍吧,再坚持一会儿,再坚持一会儿。
速度没减,天也亮了。
以往白天坐车,这段公路一晃而过。今朝,我要竭尽全力…..
我已经不奢望自己能到达终点,我把距离缩短在十五里桥。走到了十五里桥,我想,我就承认自己赢了。因为我曾经这么经历过,感受到了真实的体验,也给自己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为此我已经没有了遗憾!
7点半左右,走过了十五里桥。同伴告诉我,还有4公里的路程到市区了。看着同伴,水泡和血泡染红了袜子,也是如此地艰难行走,就算我一步一步挪动,也要有始有终。
最终,心,还是没有向脚妥协。
走进市区,沿107国道,将要回到起点。也许曙光在望,疲惫的心,又多了一份急切,在急切的期盼中,滋生了莫名的烦躁。也许在平时,这份烦躁无足轻重,然而,在那种状态下,我只能说,这种烦躁足以让人疯狂。我和同伴开始不断地说话,分散精力。
当看见我们的同志在向我们招手,三步并作两步——那分明是终点前的最后冲刺!
全程86公里,我们用了15个小时,以每小时将近5.7公里的速度行走。
人生如此的体验,已经刻在了我的心底。在以后也许不会太多,拥有了这段回味和记忆,多姿多彩的生活又增添了一道浓郁的色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