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户外-河南户外联盟-中部户外联盟-河南旅游-河南驴友

搜索
快捷导航

Model推荐领队活动更多>

楼主: 扁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大喜讯【4.29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事故被困3人已经获救,,,,】

[复制链接]

7

主题

755

帖子

1601

积分

硕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601
11#
发表于 2012-5-9 16:1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中,祈祷平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1

帖子

674

积分

大学生

Rank: 5Rank: 5

积分
674
12#
发表于 2012-5-9 16:18 | 只看该作者
祈祷平安归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3

帖子

825

积分

大学生

Rank: 5Rank: 5

积分
825
13#
发表于 2012-5-9 21:02 | 只看该作者
爱莫能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55

帖子

1601

积分

硕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601
14#
发表于 2012-5-11 00:30 | 只看该作者
河南驴友遇险续:第11天 3名被困者仍没消息(大豫网5月10日消息)
截至昨日晚上7时,距4月29日下午事发已经11天了,被困西兴拉雪山中的3名徒步穿越峡谷人员依然音信全无,先后出发的4批救援队伍发回的信息也十分有限。

面对艰难的救援历程,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雪崩事故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救援指挥部)昨日下午再次向上级有关部门发出书面报告,请求动用直升机参与救援。

最新播报:

A

3名被困者仍无消息,救援预备队成立

自从3名被困人员的位置——北纬29°44′511″、东经95°12′15.66″(注:昨天指挥部发布坐标有误,这是新改的正确坐标)被确定后,很多热心网友和驴友对救援进展都抱着期许,但昨天却未能传回进展明显的消息——

自从5月7日发回已经翻过4座山的消息后,截至昨日晚上7时,最先携带卫星电话进山搜救的第2批救援队已经3天未按要求向后方指挥部报告信息。

昨日下午,5月7日早晨进山搜救的第4批救援队给救援指挥部打来电话说,继2天翻过2座雪山的报告信息后,他们昨又翻过了一座雪山,到达了一处名叫“竹子林”的地方。

在此情况下,救援指挥部昨日下午召集各工作组开会,决定成立救援预备队,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预备队成员主要还是从边防、消防、巡防人员以及一些户外生存经验丰富的农牧民中挑选,总人数15到20人。”米林县派镇镇长丹增昨日下午介绍说。

救援指挥部负责后勤保障的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林芝分公司副总经理谷金荣说,除了必备的压缩食品外,他们准备的物资还包括200斤糌粑(炒熟的青稞面粉)。

救援艰难:

B

救援指挥部再次发出直升机申请报告

事发以来,各方对动用直升机救援的意见一直十分关注,特别是面对当前艰难的救援过程,动用直升机的意见在网上呼声甚高。

“千呼万唤,真希望尽快能够落实。”对此问题,脱险的驴友孙会涛说,“对山地救援,直升机是一种非常快捷有效的方法,即便无法到达被困地点,但在运送伤员方面,肯定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山地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救援,必须利用高科技才能提高效率,直升机已经是十分必要的装备。这次雪崩山难,直升机能早投用一天,被困3人就会早一天生还。”与本报记者一起抵达派镇的河南户外救援总队总队长“岁月无声”说。

昨日下午,在本报记者和热心老乡的多方联络下,有关方面已同意调派直升机参与救援,但需要事发地政府向有关方面递交书面申请。

昨日下午,本报记者将这一消息告知了救援指挥部,救援指挥部当即向林芝地区行署秘书一科发出了书面报告,并逐级上报。

此前,据米林县副县长、救援指挥部总指挥杨波讲,他们曾经就直升机使用问题向上级部门发出过申请,但没有收到回复。

“现在,我们跟大家的心情一样,都希望直升机能参与救援。”救援指挥部有关负责人昨日下午受访时说。

脱险者说:

C

“你他奶奶的要给我活着出来!”

“我母亲一直不知道我被困的事,昨天我母亲看电视时,突然听到‘孙会涛’的名字,一看是我,当时就哭着给我打来电话。”昨日,孙会涛说起母亲,眼眶有点湿润,“让老人操心了。”

这两天,孙会涛接到了上百个亲朋好友的电话,“连十几年没联系的老朋友都给我打来了电话。”孙会涛说,“虽然当时徒步五天四夜报信时,胳膊、小腿处有些小伤,但现在已经愈合,没有网上流传的那么严重,我的身体已恢复正常。请大家放心。在此借助大河报,向关心我的老家朋友和救援人员表示感谢。”

虽然身体恢复良好,但孙会涛依然忧心忡忡。在藏区特有的湛蓝高空下,他常望着雅鲁藏布江下游连绵的雪山发呆,“魏峰受伤最重,11天了,他还好吗?还有,那两个友好的向导,他们也还好吗?”

“别想了,你要相信他们的意志力,他们不会有事的。”为让孙会涛放松心情,记者曾连续呼叫他,他都一声不吭,动也没动,过了许久,他才猛地扭过头,出声回应。

“你要问我现在对魏峰想说啥,我想说,‘你他奶奶的要给我活着出来!’话虽糙点,但我就是这样想的。”孙会涛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4

帖子

438

积分

高中生

Rank: 4

积分
438
QQ
15#
发表于 2012-5-11 09:24 | 只看该作者
祝平安归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0

主题

1995

帖子

515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54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23:27 | 只看该作者
成功获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041

帖子

1648

积分

硕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648
17#
发表于 2012-5-13 19:21 | 只看该作者
奇迹 望尽快恢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402

帖子

1771

积分

硕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771
QQ
18#
发表于 2012-5-14 08:20 | 只看该作者
祈祷大家好驴友及两名挑夫平安归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6

主题

7503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374
19#
发表于 2012-5-14 09:14 | 只看该作者
前天晚上在营地慎远大哥宣读了振奋人心的特大喜讯,让我们用鞭炮祝贺!!!!!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041

帖子

1648

积分

硕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648
20#
发表于 2012-5-16 17:26 | 只看该作者
5月15日下午,3名被困人员被成功解救。但在走出大峡谷的那一刻,不少救援人员几近虚脱。在深山“秘境”的12个昼夜里,他们渴了喝雪水、饿了吞糌粑,脚底磨出鲜血,一步步将被困人员抬出大峡谷,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凶险……

徒步探险深入“秘境” 遭遇雪崩被困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被称为“人类最后的秘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也是最深、最长的大峡谷。为此,这里成为中外闻名的“徒步探险圣地”。

4月16日,孙会涛、魏峰两名河南籍游客到达西藏米林县派镇,准备徒步前往白玛狗熊和藏布巴东瀑布。

他们选择的是一条无人区的穿越线路,属于大峡谷核心区,徒步穿越需20天左右。孙会涛说:“以前,我每年都要搞两三次户外穿越,但这次走的线路难度最大。”因怕父母担心,他出发前只说“出差推销东西”。

19日11时,两人雇用当地5名背夫出发。29日,在前往藏布巴东瀑布途中,7人遇到大雪大雾的天气发生意见分歧,后决定返回派镇。

当日15时,在返回途中遭遇雪崩,两名背夫当场死亡,魏峰和背夫次成受重伤。背夫达瓦次仁留下照顾伤者,孙会涛等2人返回派镇求救。

直到5月4日,孙会涛才到达派镇加拉村,向米林县有关部门求救。随后,米林县政府立即成立救援指挥部,由副县长杨波负责组织救援。

徒步探险者被困大峡谷的消息在网上引发全国关注,短短几天就有20多万人次查看或发帖。一些网友甚至发起网上祈福和救援捐款等活动,祝愿被困人员早日脱险。

“要活着出来!一定要活着出来!”——关心被困人员的每一个人,都在焦急等待“绝地营救”的消息。

前两批救援队“消失” 后两批“接力”搜救

接到求救消息已是雪崩事件发生的第五天了。被困人员伤情如何?食物还能支撑多久?御寒衣被是否还能用?一系列问号让救援指挥部揪心。

“早一点进去就多一线希望!”经紧急商议,考虑到地形凶险,指挥部决定采取梯队救援方式展开营救。

第一批由17人组成先遣救援队,包括米林县医院院长旺堆和当地有名的向导西饶。他们轻装上阵,带的物资不多,目的就是以最快速度找到被困人员。因走得太急,他们甚至没有来得及带卫星电话。

考虑到第一批队员人数少、装备简单,即使找到,也难以把被困伤员解救出来。次日一早,由消防战士、当地村民等27人组成的第二批救援队员,又携带卫星电话紧急赶往事发地。

令指挥部始料不及的是,两批救援队很快失去联系,被困者也生死未卜,让人心急如焚。

救援指挥部当即决断:因为前两批队员所带食物有限,必须接力增派新的救援力量。7日早和12日早,第三、第四批救援队员分别携带补给用品出发,组成*员为40多名当地干部群众。

然而,后两批救援队出发后的五天里,一直没有发回有用信息,前两批队员仍然音信全无,指挥部人员几近绝望。

重大转机发生在12日晚。前方终于传来被困人员已被找到、暂无生命危险的好消息,并告知了返回线路。指挥部里一片欢腾。

随即,指挥部决定迁址就近接应。14日早,指挥部人员20多人徒步近30公里前往玉门村,准备在路上接应救援队员。当天晚上,3名被困者和救援队员终于与指挥部人员会合。那一刻,大家相拥而泣。

喝雪水吃糌粑 十天翻越30座大山

“从这条大峡谷路线救人,要翻越30座大山,难以想象!”当地向导告诉记者,穿越“派镇—西兴拉山口—排龙”线路,一般要走一个月,救援队员找到并背出被困伤员,仅用12天,简直是奇迹!

“每天赶路十几个小时,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路上每人都磨破了两双鞋,很多队员脚都磨烂了。”救援队员、林芝公安消防支队参谋李兴斌说。

第一批先遣队用了三天半时间就赶到事发地点。而这一段距离,游客孙会涛等人去时用了11天,回来求救又用了5天5夜。

为了赶时间,队员们每天要行进十多个小时。路上很多悬崖峭壁,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粉身碎骨。开始时,救援队员还能喝上山泉水,后来只能喝雪水。

5月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内进入雨季,几乎每天都下雨,队员的衣服被汗水和雨水浸透。晚上睡觉只能临时搭个简易帐篷,地上渗水、头上滴雨,几乎是“泡”在水里睡觉。更让人难受的是,蚂蟥不时钻进队员的衣服里吸血,“路边抓一把叶子,就是一把蚂蟥”。

留下照顾伤员的背夫达瓦次仁告诉记者,救援队员没到时,他们已经断粮数日,只能靠喝水维生。7日下午,望眼欲穿的游客魏峰等人看到救援队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号啕大哭。

找到被困人员后,走出峡谷的道路更加艰难。1名伤员需要5名队员协助,每名队员背着伤员最多只能走两三百米远。

翻山时,救援队员旺堆不小心滑倒,在山坡上翻滚了几十米,差点掉进波涛汹涌的雅鲁藏布江。幸亏向导西饶冲下去把他拉住,西饶的手臂被砾石划了一道很长的伤口。

看到被困人员被成功救出,米林县旅游局局长古桑感叹说:“在这样的凶险绝地,如果救援队没有惊人的毅力和耐力,根本不可能将伤员救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