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户外-河南户外联盟-中部户外联盟-河南旅游-河南驴友

搜索
快捷导航

Model推荐领队活动更多>

楼主: 大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度户外 驴行集

[复制链接]

8

主题

961

帖子

1031

积分

硕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031
61#
发表于 2009-11-11 19:11 | 只看该作者
大度盖楼辛苦了!

79

主题

1671

帖子

2707

积分

硕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2707
6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5:59 | 只看该作者
济源黄楝树峡谷驴行
这次是受上次圣王坪回来路上的诱惑,感觉应该沿黄楝树走河谷往横河方向走,风景会很好,这次探路也不是很成功。走的路线不很好,但大家都没有埋怨。
这次是句号发帖子,由悍马任领队,老鹰任副领队,牛牛任总管。山水云天 大海及其领导  青蛙  月光及其月光家族 一片叶 晶晶    小小  虫虫等众驴友 一行25人,从黄楝树林场走河谷望横河走。中途被水横腰拦截,只好从东边的山坡上到公路,(后来,我们上斗顶回来的路上发现我们这次被水拦截后,月光和山水云天走西边上山是对的,不需要重返随东边走,可以继续到山顶后沿河谷上行(有小路)一样可以到黄背角水库,而且风景比走东边的公路好多了)又前行到黄背角水库折返。(下次谁再驴行的话,应该走西边的半山腰到黄背角水库。)强度不很大,大家很开心,很团结,强驴 老驴发挥了他们经验的作用。
   大家充分体现了驴友的无私 互助 开心精神。如:大海的越崖、跨石指挥,皮卡车(第一次没记清楚司机名字)的往返接送,月光的过站(大家都知道),老马、老鹰、句号的组织, 途中花絮很多,老马带牛牛他们去了横河买东西去了,他们收获最多,搞到了很多黑桃,还有柿子。虫虫成了今天的明星。生气跳河了,一个驴友不慎被马蜂蛰了。
这次驴行,给我一个教训,知道了出去带帽子的必要性,不但可以保暖,而且可以防马蜂蛰。但这次看到老驴们带手套,也没太在意,等到下次去斗顶把手划破了,才明白带手套的重要性了。
东阳河在我们济源叫东阳河,在垣曲称横河,古称濝溪和濝水,濝溪和濝水为同一条河流,上曰濝溪,下称濝水,入黄河。我们走得线路就是沿东阳河上行。
按《水经注》记载,濝溪和濝水为同一条河流,上曰濝溪,下称濝水,现河名佚失。现在从山西垣曲古城(自古以来,至1959年以前,古城一直为垣曲县治所,后因修建三门峡大坝,于1959年县治迁往刘张。随着黄河小浪底水库的修建和蓄水,现在古城已沉没到黄河水下。)至济源市王屋山主峰天坛山之间,哪条河流应为濝水呢?《水经注》中记载了从山西垣曲古城到王屋山天坛山之间的黄河北岸,自西向东共有四条较大的河流,即清水、教水、庸庸之水和濝水。现今在两地之间的黄河北岸较大的河流也有四条,二者相符。根据《水经注》记载以上各河流的方位和流向,我们分析研究后认为:清水,即为现垣曲县亳清河;教水为今山西垣曲县的 河(也称 水、 西河、舜清河、 水河)。新编《垣曲县志》也云:“ 水古名教水”。庸庸之水应为今垣曲县与济源市的界河——西阳河;濝水应为今济源市邵原镇东侧的东阳河。
现今东阳河的流向和所流经的地方与《水经注》上记载有相符的地方,但也有不相符的地方。这是为什么?是地壳有了新的变化,还是郦氏记载的不准确。我们认为:郦氏的记载有误。究其原因,问题出在郦道元身上,因郦氏记述的不准确,导致后期有人误将濝水认为是今天天坛山东侧的大店河。
王屋山位于黄河北侧,地势北高南低,故河流流向主要是由北向南或由西北向东南。从北魏到现在1200余年的历史中,史书中未见记载王屋山区的地壳有大的运动和变动,因此从北魏到现在,王屋山区中的河流及流向不可能有很大的变化。我们认为郦氏记述的不准确是因为郦氏生活在北魏时期,由于历史的局限,郦氏《水经注》中所说在某一段河流的流向,是不可能很精确的。他只能根据太阳运行的位置和司南所指的方位而确定大致的方向。更何况郦氏对每条河流是否从头到尾都进行了实地考察,还值得考证。故我们研究《水经注》中河流及流向,只能是确定其大致的方位和方向。
郦氏描写濝水:“水出垣县王屋山西濝溪,夹山东南流,径故城东,即濝关也。……濝水西屈,径关城南,历轵关南,径苗亭西。亭,故周之苗邑也,又东流注于河”。
垣县,即宋代以后的山西垣曲县。北魏时期,垣曲县称垣县或王垣县,它东和轵县(今济源市轵城镇,当时尚没有济源之称)相邻,两县分界线在今天坛山附近。轵关归河内郡轵县所辖,濝关归河东郡垣县所辖。濝关东侧即为东阳河,北魏时期归垣县所辖。因此,濝水发源于垣曲县的王屋山中,郦氏记载是正确的。
“夹山东南流”:对此句我们有两种理解,一是“夹”字为被动用法,指濝溪被山携挟向东南流去;二是该河有两个源头,中间为山所隔,后汇为一流。我们在实际考察中,发现东阳河确实有两个源头,东为铁山河,西为东阳河,二者在邵原镇东南汇合,下游仍称东阳河。两源头之间为一小山脉所隔,因此形成两河夹山之势。郦氏所说之意,有可能是第二个意思。
“。“故城”应指的是邵原镇。北魏时称为故城,说明其历史久远(后有详述)。邵原镇东1公里为古关口,关口下即为东阳河。故城、关、河三者皆符。
“濝水西屈,径关城南。”:现在东阳河的流向与上述记载相符。

79

主题

1671

帖子

2707

积分

硕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2707
6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6:00 | 只看该作者
斗顶 济源最高峰
济源最高峰 斗顶济源最高峰  斗顶
斗顶,邵原人说“西天边”。是济源的最高峰。
河南省由四个山系组成,即豫北太行山地、豫西伏牛山地和豫南桐柏-大别山地。太行山地因断层作用在境内形成1500米左右的单面山体,险峻的东南坡陡落于华北大平原,呈现弧形带状山体。其境内最高峰为济源境内的斗顶,海拔1955米;其次为鳌背山主峰1929.6米,焦作云台山,林州的林虑山主峰也分别在1116.9米和1659米。
济源境内前四名山峰的高度,第四名,天坛峰,海拔1715米;第三名,五斗峰,海拔1772米;第二名,鳌背峰,海拔1929.6米;第一名,斗顶,海拔1955米。
  斗顶,是大山的伟岸,是山石的嶙峋和突兀,是树的自然生长、无拘无束以及各种野兽飞禽的弱肉强食。自生自灭在这里是不可抗拒的真理,是原始森林的生动写照。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神秘和可怕。因为我们把它走穿了,
在攀援过程中,那种艰险、那种困难以及人的求生本能让我深受感动。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的胸怀有多广,视野就会有多远。志气有多大,能量就会有多大。从来没体验过人体竟有如此全面而多助的功能,不然,那个可怕的夹缝是根本无法上去的。两只脚,一双手,在那时根本不够用,你得毫不遮掩地尽情使用屁股,使用臂、肘甚至膝盖和头部。你可想削石的直立,让你无处落脚,让你无处抓手,还必须上行。就要用臂膀撑,就要用屁股顶。

79

主题

1671

帖子

2707

积分

硕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2707
6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6:01 | 只看该作者
引用老马的登斗顶记
我们一行九人刚到家,悍马123、山水云天、大度、太行神鹰、二牦、一片叶、鬼龙、异度空间、我是牛牛。昨天下午到黄楝树林场。昨天联系向导的时候,向导就说整个黄楝树村里的上过斗顶的,现在不超过10个人,说上次摄影家协会的还用了两天的,当时黄楝树林场也是不同意我们登顶,说路难走,太远,整个行程没有补水的地方。最后经过协商终于同意我们上去,还一再交代足以安全,不管登顶不登顶一定在天黑前返回。
    今天早上我们5:00起床,5:30出发,6:00开始上山。一路暴走,终于在中午11:00等上了斗顶。
    今天值得表扬的是大度,本来就没打算上斗顶,就计划在黑龙沟里走走的,竟然也跟着上去了登上了斗顶。
    在这里我们大家还要祝福一片叶,因为今天是他的生日,我们是到了上山才知道的,我们祝他生日快乐
摘自太行老鹰的登斗顶记
斗顶,我们来了
    11月8日,在悍马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九人夜宿黄楝树林场,准备第二天斗顶之行.驴友大度与林场场长是好朋友,大家都跟着大度沾了光,场长热情的招待了我们.酒足饭饱后,场长耐心的劝大家放弃斗顶之行,说斗顶山高险,就是在林场工作几十年的老***也就两个人路熟,而两个老***也在今年春天退休回家,偌大一个林场已无人可以带路.林场还有两个年轻人在十几年前上过一次, 路根本就不记的了,提起来还心有余悸,根本就不敢上.但场长的话并没把大家吓倒,他越说困难大,大家征服斗顶的欲望越强.我和悍马悄悄溜出林场,跑到离斗顶最近的村子-----黄背角,想找当地的老乡带路.在村里找了一大圈,上过斗顶的人也就几个,还都是老弱病残的,都带不了路.村支书又打了好几个电话,终于找到一个六十岁的老头----郭虎,答应可以带路.老郭山路很熟,但腿脚不方便, 腿里还下着钢板,也是十多年前上过斗顶.听老郭介绍登斗顶的艰苦情况后,我和悍马已信心全无,明天登上斗顶的希望看来是很渺茫.悍马最后决定走到哪算哪,明年让省登山协会过来,到时候非征服斗顶不可.
    11月9日凌晨4:30分大家准时起床,林场已做好饭等着大家.在这里要再次感谢大度,没有他的到来,哪有这样温暖的早餐,没有这顿结实的早餐,哪有这一天的攀爬.能登上斗顶,首先感谢大度.5:30分,天还是一片漆黑,大家打开头灯,开始了这一天艰苦的征程.黄背角----羊龙池----老庄----大垭口----牛坎背----斗顶40余里无下坡,一路攀爬,于10:40分穿过牛坎背,来到斗顶脚下.稍作休息,补充食物.天忽然下起了雪花,冻的伸不开手,将就吃了点“冰镇”食物,这时一片叶闷闷的说今天是他生日,昨天怕登不上斗顶,不好意思说,现在到了斗顶脚下,才说了出来,大家又欢呼起来,上斗顶给一片叶过生日。
    斗顶,我们来了,打破了你不可征服的神话,揭开了你神秘的面纱。
    这就是传说中的斗顶,古树参天,幽暗深沉,是那样的高贵,那样的大气,更显的原始而神秘。

    印象中的同行:
    悍马123    团队精神强,吃苦耐劳,乐于助人,不愧是个好领队(就是有点憨)
               有困难找悍马
     大度         最了不起的新驴,第一次长线就上了斗顶,开朗幽默
     山水云天    年龄最大,毅力最强,冷静而深沉
     我是牛牛    唯一的驴花,强驴(喂不熟)
     二毛          太有才了,老想我家兔子
     异度空间    80后,勇敢、乐观、自信
      一片叶       体力超好,第一个冲上了斗顶
     鬼龙          人如其名,神秘的中

79

主题

1671

帖子

2707

积分

硕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2707
6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6:01 | 只看该作者
济源最高峰 斗顶(续)
济源地形简介
济源在地质史上,经过加里东、海西 宁、燕山和喜马拉雅几个大的地壳运动,特别是第三纪末喜马拉雅期的造山运动,山西地台发生强烈断 裂,市境北部和西部上升为太行山和王屋山,东南部 坳陷下沉。第四纪以来,山地的岩石风化物和风积 黄土被山区河流不断冲刷,大量洪、堆积物质在山前 发育成山前倾斜平原和沁河冲积扇。南部丘陵为黄 土高原与山西中隆区边缘的延伸,表面所覆盖黄土, 系由风力从北方搬运而来。王屋山、太行山和怀川 平原的组合,形成市境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地势, 梯形差异明显,地貌形态复杂,山区、丘陵、平原地形 多样。 济源中、低山区面积1乡捉)平方公里,占全市总 面积的67.8%。 中山区:位于市境北部与山西省交界的狭长地 带,呈条状带分布。因受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运动 的影响,地势不断升高,形成海拔1(XX)米以上(相对 高度5(X)米)的陡峻中山地貌。王屋山主峰天坛山 海拔1715米,号称豫北群山之冠。西北隅的鳌背山 和斗顶海拔分别为1929.6米和1955米。

79

主题

1671

帖子

2707

积分

硕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2707
6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6:02 | 只看该作者
济源市最高峰斗顶 登山教训
  这是俺第一次登最高的山峰,山顶景色很美,心情非常好。很感谢老马和牛牛。是他俩一路陪俺说话,转移注意力,鼓励俺,才是俺登顶,也感谢二毛,是他不计前嫌,最后冲顶是他帮俺的,把俺拉到了山顶的。是他提醒俺走路不要吃东西的。更感谢空间和山水云天,下山是他俩帮俺才下来,怪我不听空间的话,才滑下山坡的。山水云天不顾自己的手被划伤,还把自己的手套卸了给俺带上。现在才知道手套和帽子的重要性。
1、登山和旅游不是一回事。
2、户外和平常爬山不同,不要掉以轻心。
3、要听老驴的话。比如说注意脚下,不要跟的太近。路滑注意。这次就是不小心。一次差点掉悬崖,一次滑出了路10米。把手搽伤了。
4、出户外,一定按照帖子的吩咐和要求。带好装备。这次没有带头顶。幸亏老马多带了个手电。
5、不要称强,户外很危险,出去一定要找向导,一定要听话,一定要团结,要互相照顾。
6、出去要带足水,带有保暖的衣服,脚常出汗的驴友,最好带两双袜子。途中换一双。不至于脚打泡。
7、带水果,可以充饥,而且可以节约水。
8、要注意保护膝盖,保护腿,腿和膝盖是我们户外最根本的工具。特别是下山,不要跑。跳。减少对膝盖冲力,登山杖下山一定要用,没有的话,也要找个树枝充当。它可以对膝盖有保护作用。
9、走路不要吃东西,看景色,吃东西和看景要停下来。

79

主题

1671

帖子

2707

积分

硕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2707
6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6:03 | 只看该作者
茱萸峰登顶记茱萸峰登顶记(续)
茱萸峰

  
  茱萸峰,俗名小北顶,海拔1308米,峰顶有真武大帝庙、天桥、云梯。相传,王维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即于此峰有感而作。登上峰顶,极目远眺,可见黄河如银带;俯视脚下,群峰形似海浪涌。山顶气候多变,倏忽间风起云生,白雾从山间咕嘟嘟地涌出,红日随即隐去。山峰在云雾中出没,云腾山浮,如临仙界。峰腰有药王洞,深30米,直径10米,相传是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炼丹的地方,药王洞口有古红豆杉一株,高约20米,树干粗达三人合抱,枝繁叶茂,树龄在千年左右,是国内罕见的名木。另有“厨灶洞”、“阎王洞”、“黄泥洞”等十余个洞穴。 景点内的名泉一斗水,泉状若小井,水涌平地面,终年不涸不溢。另外,杜鹃峰、浮丘峰、翠微峰、云门峰也都各具特色。

  茱萸峰体验点:
  1.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因此峰有感而作。
  2. 药王洞,相传是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炼丹的地方。
  3. 古红豆杉一株,树龄在千年左右,是国内罕见的名木。
  4. 紫虚洞,又名“魏夫人洞”。魏夫人,西晋修武县令的妻子,也是修武县历史上最著名的才女。她自幼好道,性乐神仙,著书《黄庭经》,讲养生之道。
  5. 永远禁止**碑,清朝同治年间世人所立的排碑,警示世人以戒赌风。
  6. 云台观,茱萸峰峰顶道教建筑,其修建困难程度之高实属罕见,足见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

79

主题

1671

帖子

2707

积分

硕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2707
6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6:05 | 只看该作者
济源市 祖师庙
   
    民间对砚的祖师,自有自己的传说,如河南济源出产“盘砚”(天坛砚),说是盘古经十八万年在一个大鸡蛋里孕育成为巨人,他踢破蛋壳,开天辟地创造日月星辰与万物,将蛋壳埋在太行山下,化为砚石,就成了盘砚。因此盘古也就成了祖师。
   盘古寺位于济源市东北克井镇大社村北的太行山南麓,距市区15公里,该寺创建于南北朝(公元479年),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自创建以来,唐、明二代最盛,由于年久失修,破烂不堪,1989年在文管所张之虎的主持下,集资20余万元,全面进行了整修,基本上恢复了原貌。
盘谷寺依山而建,由南向北拾阶而上,寺内现存古迹有御碑亭、接宫厅、山门、秋叶池、大雄宝殿、钟鼓楼、东西厢房、老母殿,寺后砖塔一座
济源市 凤凰坪 济源花费最少的驴行路线登祖师庙有三条路 ,东边的路从盘古寺后面上,穿荆林,拔高,走山顶。但路远。中间的一条是直接拔高。有三处路很险,但最近。西边的路,从大社村沿村边的渠望北直走,就一条路,走山沟,再拔高。也可以。 我们这次走中间路上,穿越凤凰坪,走圪了滩出来。几条路线强度和难度都可以。。值得其他驴友去。是济源从事驴行最经济的路线。

79

主题

1671

帖子

2707

积分

硕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2707
6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6:06 | 只看该作者
济源市 鳌背山鳌背山 驴行记
鳌背山,位于横河镇南部,邵原镇西北部 是析城山向西南延伸的一座孤峰。主峰海拔1929.6米,是济源 阳城第二大高山。
    鳌背山山势巍峨,巨岩林立,或拔地而起,或联胸交臂,被苔挂藤,各俱形态,妙不可言。除山顶平缓开阔,绿草成茵外,四周皆是原始天然林和人造松林,林中各类繁多的中药材和珍贵的野生动物栖息竞生。山东部有一洞,周围地势缓坦,内产朱砂,人称银洞坪;西部山拗探明有铜、铁等多种矿石,其森林、矿产等资源丰富,正在有计划地进行开发。
    鳌背山往东隔南门河与大乐岭相连,向西越桑园河与云蒙山对峙,气势雄壮。站在山顶向南远眺,过济源,越洛阳,广阔的中原大地尽收眼底。鳌背山与云蒙山、大乐岭一并雄居中原北部;自然形成广阔中原的一道天然屏障,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山顶东侧悬岩中有一巨大洞龛,并有充足的水源,名桃花龛,可容数百人居住,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相传金罗老祖曾奉命居此看守国宝“金鳌”。至今还留有金罗洞、金罗寺等遗址。金罗老祖以后,曾有牛魔王在此盘踞为王数十载;萧银宗南征中原也曾在此屯兵聚将策划战争;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央军宋营、贺营、河南皇协军等相继在此盘踞数十年,后有***“西府”马博民的(俗称“马府”)在此,占山为王,蹂躏妇女、抢劫钱粮、残糟百姓,直到八路军太岳支队17团与阳城独立营及横河民兵联防队同该军展开了著名的“鳌背歼灭战”,消灭了“马府”才使横河获得彻底解放。后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连曾于此驻守三年,反特防空,直到全国解放。                                 
   鳌背山峰峻山奇,地势险秀,既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又有悠久的历史见证,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实为奇特险要,历为兵家游人赞叹。

    鳌背山雄踞群峰之冠。它苍翠挺拔,直插云端,顿觉得精神为之一振。山顶广而平,中间地带稍凸,呈东海巨鳌之背状,故称鳌背,山名也由此而来。《淮南子》:“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女娲炼石以补苍天断鳌足立四极”。相传鳌背山就是那个断了四足的神鳌所化。
据当地山民讲上山根本无路可走,多年来,鳌背山美景一直深藏闺中,不为世人所知,上山的人只有四肢并用才能穿行在密密的树林里。鳌背山独特的岩层在山顶的下方形成了一个天然山寨--桃花寨,似一个大大的溶坎,层层增高,顺着岩层向前延伸,气势恢宏,险象环生。这里的原始森林尚未开发,上千只猕猴、狼、虎、豹、鹿、麝、獾等180多种动物生长在重郁幽暗的密林中,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山货药材,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舒适的家园。在上山的途中能见到不少野生动物活动留下的迹象:金钱豹的脚印、野猪在地上刨出的土坑、不时出没的野鸡。

摘自昆仑的鳌背山驴行记
鳌背山是小沟背的至高点,是河南与山西的省界线,山顶像东海巨鳌之背,海拔1929米,根本无路可走。多年来, 鳌背山美景一直深藏闺中,不为世人所知,上山的人只有四肢并用才能穿行在密密的树林里。鳌背山独特的岩层在山顶的下方形成了一个天然山寨--桃花寨,似一个大大的溶坎,层层增高,顺着岩层向前延伸,气势恢宏,险象环生。山顶上白雪皑皑,原始森林散发着古老的气息,仿佛身在仙境一般。
时至深秋,遍地落叶,下山的路滑而陡峭,走得我两腿发软,忽忽悠悠,浑身冒汗。好在有大家的互相扶持、帮助。尤其山水云天用有力的大手牵着我走,让我省了好多力气,不至于落下队伍。还有二毛,用身躯挡住滑下失控的我,结结实实做了我的堰身石,甚为感动。
因为本地很少有驴子走过此线,那让我们揭开鳌背山神秘的面纱吧

79

主题

1671

帖子

2707

积分

硕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2707
7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6:07 | 只看该作者
将地图放在好拿的地方,如雨衣口袋或背包顶袋,并作好防泼水处理。 若有戴眼镜,请先戴一顶前檐凸出的棒球帽再外罩雨帽,如此可令你视线较佳。 遇雨马上穿雨具,勿因雨小而不穿,淋到落汤鸡再穿就来不及了! 雨具以两截式雨衣为宜,雨裤用吊带支撑可防止下滑。
雨具永远要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如背包之侧袋、顶袋或主袋顶部。 短绑腿可防止雨水从裤管滑进登山靴内部。 雨中记录是件苦差事,可用封口塑胶袋包装笔记本以防水。市面上有卖一种笔记本,可防止纸张因水浸湿或墨水量开。
  千万记住,湿冷而裸露在外的皮肤远较贴着湿冷棉布的皮肤为保温。不论背包厂商如何夸耀其防水性,加罩一个防水罩在背包外是必要的。背包内的衣物、睡袋等要用防水袋或塑胶袋包好,硬壳保鲜盒可用来装易碎折潮的食品、药材、底片或火柴等杂物。
户  外  小  常  识
1、(推荐!)毛巾的另一种用途。就是最常见的纯棉毛巾,比较厚的那种。在剧烈运动之前贴身垫在背上,用来吸汗,结束后立即取出来,你会感到非常舒服,而且内衣变干的速度快多了。配合排汗内衣的效果更好,多带几条,可以多换几次。把毛巾塞进衣服里、铺平的过程比较麻烦,俺又是个很怕麻烦的人,但是只要知道前方有山要爬,俺决不在这一点上偷懒。
2、(推荐!
3、(推荐!
4、(推荐!)鞋码的选择。几乎所有的教材上都说登山鞋的码子要大1到1.5号,俺的体会不是这样,俺穿鞋的体验从来是越穿越松——新鞋紧旧鞋松,早上紧晚上松,行进的时间越长越松。因此俺认为买鞋一定不要买大了,太大的鞋既不舒服又容易打疱,合脚才是最好的——当然前体是穿着厚袜子试鞋。
5、(推荐!)鞋带易散。这个小毛病比较烦人,其实用橡皮筋扎一下就解决了。或者用各种家电的电缆线上带的那一小节捆扎线也可以,捆得更牢固。
6、鞋垫打皱。鞋垫在鞋子里打皱的问题很多人遇到过,俺也被折磨无数次了,以前的办法是多带几双备用的鞋垫,终于有一次连换三只都先后打皱,于是俺采取了一个办法:用一块尼龙砧板(就是那种很薄、半透明、可以弯折的,关键是材料,类似就行)剪成鞋垫形状,然后和鞋垫简单地缝在一起,OK,彻底解决。此外,推荐一种超市里卖的所谓保健鞋垫,表面带颗粒的,牌子忘了,只要几块钱,比俺在户外店里花几十块钱买的鞋垫还结实。有人可能对它的颗粒心存疑惑,别担心,就是这颗粒才舒服。
7、冲锋衣的命门。只要质量没问题,冲锋衣的结构是严格防水的,不过它有个命门——袖口。俺见过的冲锋衣,袖口和袖子的连接处都没有压胶。淋雨时间一长,此处必然渗水。始祖鸟这个地方倒是设计得很好,可是太贵了,买不起,所以对这个问题俺还没找到好办法,好在小臂出汗不多,衬个塑料袋对付一下拉倒。
9、找路。除非你原本打算搞一次无人区穿越,从物资和思想上做好了自行开路的准备,否则,不管是暂时找不到路、还是打算抄点近路,都不要在明显没路的地方强行穿越。这样做你不仅可能受伤,而且根本节省不了时间和体力,老老实实转身、继续找那条已经存在的路才是明智的。不信的话可以多试几次,嘿嘿。
10、(参考)行进节奏。俺看到比较多的说法是行进30分钟休息5分钟或者行进一小时休息10分钟。俺觉得这只能作为参考,每个人的体力和习惯不一样,适合的节奏也不一样,俺的节奏比较快,最痛快的走法是持续行进大约3个小时休息20分钟(水平移动)。俺也陪mm们走过好多次,老实说,比俺一个人行动累多了!爬升幅度比较大的时候感觉尤其明显。
此外,就几天的安排而言,俺的习惯是在第一天比较慢,第二天再回复正常。必须让身体适应一下,否则很难受。
11、(仅供参考)步幅问题。多数教材上说要用较小步幅迈步,俺的体会不同,长时间的行进中俺习惯于用较大的步幅(比平时走路的步幅稍大),这样感到更轻松一些。(因为减少了总的迈步次数,或许有利于减轻脚底的磨损?)
12、中途休息时不要脱鞋。长时间行进脚一定会浮肿,脱了鞋一旦再穿是比较难受的。
13、(推荐!)背包防水。登山包本身都有一定的防水性,防雨罩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用东西。但是,如果你被雨水持续不断地淋过三四个小时以上,你就知道防雨罩也不是完全可靠的。防水袋虽好但是容量有限,推荐用大塑料袋(家电包装的那种,够大)包裹衣物和睡袋。类似白马这样的溯溪活动这样做就更有必要了。
14、怎么装睡袋。绝大多数人都喜欢用压缩袋来装睡袋,错!这种办法俺早就抛弃了。睡袋反正放在最底层,不要额外包装,直接塞进背包里,然后上面该装什么装什么,只管使劲压。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空间,装好的包内部充实,外观饱满。
15、(参考)GPS与登山表、指南针。这个话题其实有点多余,因为已经有很多人谈过了。GPS是个好东西,也很专业,可惜使用中的限制因素太多了:太耗电、太容易受天气和地形影响、反应速度慢,我们又很难搞到大比例尺地形图,还有一些时候万事具备,天上就是没有星星经过!登山表提供的海拔数据受气压影响大,但是测量相对高度还是比较准的。比较典型的一次,俺在山里走了一个星期,GPS竟然只在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总共收到了3次信号,一路上的高度测量全靠卡西欧了。手表嘛反正带着不碍事,GPS有时候就可以精简掉了。
很多人还喜欢携带军用指南针,比较流行的是62、65式。俺推荐定向越野用指南针(其实不是专业定向用的,是那种有机玻璃的,跟手机面积差不多的)。实际上军用指南针并不适合户外,偏重偏大,坡度计、里程计、速度盘、精确定向、测距等功能发挥不了太大用处,定向越野指南针轻巧简单实用,二三十块钱的质量就足够好了。
16、(推荐)开路刀。狗腿当然很威风,但是对付南方山路上柔韧的荆棘和杂草,这玩艺儿实在老牛撵兔子有劲使不上。砍树当然不错,但是俺认为只要不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都不应当动它们。俺自己找铁匠打了一把开路刀,长,细,薄,轻,锋利,开路非常好使。
17、(推荐)水袋咀。鸭嘴兽水袋的吸管咀子是裸露的,容易脏,背包上肩时不小心还容易挤出水来弄湿后背。这个水管的吸咀是可以拔下来的,用装胶卷的塑料盒做个套子很容易。建议用富士的,白色半透明的比较醒目。
18、(参考)水壶。要亮骚、表明你是一头户外驴,LAKEN、SIGG必备,要实用,军用套壶最好。性价比高,非常结实。LAKEN、SIGG倒是轻了那么一点点,可惜一撞就瘪,瓶塞子又很容易滑丝,而且,你需要将一壶水保存一个星期再喝吗?当然,饮料瓶子也非野  外  着  装
    “户外运动”的英文为Outdoor sports,它包括的内容广泛,从一般的郊游或徒步旅行(tracking)到登山,攀岩(Rock climbing),山地自行车(MTB)以及漂流、滑翔(Parglinding)等。因此户外活动服装的种类和款式也多,如登山有专门的登山防风衣和背带裤,滑雪也有专门的连体滑雪衫。但根据这些衣服的功能大致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类,即从内到外的三层,通常称为内层服装,保暖层服装和外套层服装。
  首先说说户外运动对服装的要求。第一个要求就是防水(雨)性,这是一项很基本的要求。其次是防风性能,因为象登山,滑雪或滑翔等运动都是在风速较大的环境中进行的,为了保持体温,防风性能相当重要,同时还有一些听起来较苛刻的要求,比如服装的透气性,这一切能可使穿着者保持身体的干爽和舒适。另外服装的耐磨性也不可忽视。
 工为了适应以上这些特殊而苛刻的要求,户外运动服装从内到外的三层就应运而生。并非在所有的场合都必须穿着这三层服装,但这三层服装互相组合或单独使用足以应付各种复杂的环境。早期的户外服装材料都是使用自然材料,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大多数户外服装都采用先进的人造材料,只有象羽绒这样极少数的有着无可替代优越性能的自然材料被保存了下来。户外运动服装对材料的苛刻要求使得只有极少数的高科技先进材料被用于现代户外运动服装。
内层服装有些象我们平时穿着的秋衣、秋裤。这类服装一般都贴身穿着,其主要作用就是使身体保持干燥并有一定的保暖作用。内层服装的材料是由一些导水性极强的材料制成的象美国杜邦公司的cool MAX,这些材料具有独特的速干性, 有些材料在洗后10~15分钟即可变干。运动后衣服内层会积聚大量的汗液,就很容易着凉而引发感冒,在登山或极地探险活动中还会造成冻伤,这类材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保温层服装包括羽绒,化纤棉类服装。这些衣服一般在冬季或比较寒冷的地区才使用。羽绒目前仍是被公认为最好的保温层材料。我们知道羽绒之所以能保温,就是因为其有保存空气的特性,因而羽绒服装的保暖性能主要取决于含羽绒量和充绒量这两个指标。含羽绒量是指羽绒中绒毛(Down)和羽毛(feather)的比例, 含绒量越高服装的保温性和压缩性也越好,象在中韩联合登山队攀登西藏穷母岗日峰时穿着的“奥索卡”羽绒服绒量就在85%以上。充绒量是指服装中充入羽绒的重量,充绒量也直接关系到服装的保暖性能。虽然随着含绒量和充绒量的升高,服装的价格会直线上升。和羽绒相比人造化纤棉的价格要便宜许多,尽管整体性能仍无法和羽绒相比,但有些性能也是羽绒所无法达到的,比如被水浸湿后的保温性能能,人造纤维材料就明显优于羽绒。英国杜邦公司的五孔或七孔棉,3M公司的Thinsulate纤维棉,还有比较有名的polarguard 3D/HV棉在各类户外服装中都比较常见。
  还有一类服装介于保暖层和内层服装之间,这就是抓毛绒(fleece)材料制成的夹克和背心。抓毛绒(fleece)是对一类材料的统称,这类材料质轻,而且保温性好,据说同等重量的fleece和同等重量的羊毛相比,前者的保暖要强于后者。fleece材料的导汗性也很不错,缺点是防风性较差,在有些地方不能直接穿着,还必须加上一层防风外套。fleece夹克加上防风防雨外套这一组合已成为户外运动中非常流行的穿着方式。
  外套层服装习惯上也称为全功能外套,它是户外运动服装中最重要也是取经典的部分。它们的款式为短风衣或束腰夹克的式样,大部分还带有帽子。内两层服装的不足都需要靠这一层来弥补,象保温层服装大都耐磨性较差,抓毛绒夹克的防风性也不是好。这类服装在设计上有许多独到之处,比如在这些服装肩部或肘部易磨的部们都会用上防磨的牛津尼龙布,在衣服的缝合处还压上一层胶,防止雨水浸入,在衣服的袖子下面还增加了拉链,在运动时可以拉开透气。所有这些设计为使用者带来了极大方便。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这类服装都由一些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材料制成的,只要标有waterproof/breathable字样的材料或多或少都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美国W.L.GORE公司生产的GORE-TEX材料在世界上名气较大,历史也较长,“奥索卡”系列登山风衣采用POLYCRETHANE防水透气材料,性能也出色。所谓防水透气材料是指在布料的内层涂有一层胶质,其上有许多直径位于水分子和水蒸气分子直径之间的小孔可以排出水蒸气而雨水却无法透入,很好地解决了防水性和透气性这一对矛盾。
  正是这些新材料的出现为户外运动带来了巨大变革,人类可以在冬季或雨季挑战世界最高峰,这是原来所难以想象的。美国的THE NORTH FACE户外服装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奥索卡系列户外服装尽管历史较短但质量也相当出色,THE NORTH FACE牌的许多款服装都是由生产奥索卡牌服装的利维高公司加工生产的。户外服装在价格上要高于一般的运动服,但其功能或耐用性大都超过人们的期望值,绝大部分都是物有所值。目前喜爱旅行登山和攀岩等各类户外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但许多人并没有认识到户外服装的重要性,其实对一位登山者来说,一件保温性好而且防风,透气的风衣在许多时候要比安全带或冰镐更为重要。
常好。

19、(推荐)不锈钢小口杯。超市有卖,7cm口径的比较合适,几块钱,用不坏。宿营时用这个,行进时用带吸管的水袋,搭配得非常好。不用时用小块挂挂在背包上,途中在溪流里舀水喝也很方便。
20、(参考)太阳镜。俺的眼睛比较畏光,平时离不了太阳镜。但是进山一般不带,有顶带檐的帽子就够了——山里实在没甚么晃眼的东西。当然,类似神农顶那样开阔的地方另说,冰雪地带太阳镜更是必不可少——不过那时你或许更需要一只雪镜,而且必须是防雾的。在低温条件下,不能防雾的雪镜基本上就是废物。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