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凌顶览山 于 2010-2-27 18:57 编辑
郭峪城位于山西省阳城县郭峪村,是太行山麓一座唐初建置的城堡式村落。与号称“皇城相府”的陈氏皇城村仅数百米之遥,两村原为一村。
郭峪城墙为中国罕见的蜂窝城墙,建于明崇祯十一年,高20米,宽5米,长1400余米。
位于城内中央的“豫楼”,长15米,宽7.5米,高30米,共七层,建于明崇祯十三年,亦为军事防御建筑。城墙上设有炮台,城内有地道直通城外。
“沁水长百里,灵气钟阳城”。
阳城历史上曾有123名进士(其中武进士3人),名列山西各县前三名之内,而明清两代有63名进士,为山西省之冠,其中郭峪村竟出了15名。
郭峪往日的繁荣是由杰出的古人创造的。郭峪一向有耕读之风,自明代中叶至清初的一百多年间,郭峪村出过15名进士、18位举人、50余名贡生。“官侍郎、巡抚、翰林、台省、监司、守令者尝不绝于时”。一个几百户人家的山村,有如此众多的显赫人物,可见当时人文之鼎盛。最为著名的清初的张尔素(后任刑部左侍郎)、陈廷敬(进士,历任秘书院检讨,国子监司业,内阁学士,礼部、吏部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刑部尚书,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等著名人士,都是出自这个小山村。
升官了,发财了,都各自为自家建起了能表示自己身份、地位、财富、价值的住宅院,并把儒家礼制观念体现在村落、户宅的建筑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至今保存较好的宅院有40处、房屋1100间,院落之间多数还可以相通。为数众多的高大的牌楼式门楼,木结构的二层楼居,各种砖雕、木雕、影壁、匾额、对联、街铺、小巷、碑刻等也满布城中。
郭峪位于晋商之地、煤铁之乡,却能儒贾并举,弦颂之声不断。因处关隘要道而屡遭兵灾,但高大坚固的防御性城墙,终究遮不住樊溪河谷的清雅诗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