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户外-河南户外联盟-中部户外联盟-河南旅游-河南驴友

搜索
快捷导航

Model推荐领队活动更多>

楼主: 驴野险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徒步穿越王屋山笔记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0-4-12 18: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猫! 于 2010-4-14 16:45 编辑

非常精彩的帖子!本帖子驴野险踪撰写的文字部分已收录!感谢驴野险踪!
72#
发表于 2010-4-14 16: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驴野险踪撰写的文字部分6264个汉字!

26

主题

566

帖子

1057

积分

硕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73#
发表于 2010-4-14 20:52 | 只看该作者
把济源读得挺好的
有机会我们也去读一读济南

10

主题

261

帖子

300

积分

高中生

Rank: 4

积分
300
74#
 楼主| 发表于 2010-4-15 06:52 | 只看该作者
73# 半遮面

来济南吧,我们欢迎!

10

主题

261

帖子

300

积分

高中生

Rank: 4

积分
300
75#
 楼主| 发表于 2010-4-15 06:54 | 只看该作者
71# 山猫!


没有什么精彩的,只是闲谈了一点感想而已。

共同交流,一起快乐!

67

主题

1842

帖子

4266

积分

博士生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66
QQ
76#
发表于 2010-4-16 08:30 | 只看该作者
把济源读得挺好的
有机会我们也去读一读济南

8

主题

961

帖子

1031

积分

硕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031
77#
发表于 2010-4-16 21:55 | 只看该作者
游记写的好美!

10

主题

261

帖子

300

积分

高中生

Rank: 4

积分
300
78#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07:06 | 只看该作者
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清明徒步穿越王屋山笔记



今年是太行山年。
太行山年的第一站放到了王屋山。
之所以第一站放到王屋山,是源于《列子  汤问》中的记述: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直通豫南,达于汉阴……”这些句子都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耳熟能详的。因此,说起太行就想起了王屋,王屋和太行是不能分开的。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更坚定了先上王屋山,再走南太行的想法。
王屋山位于河南济源市境内,东接太行、西连中条、北依太岳、南望黄河,气势雄壮如王者居住之屋而得名。王屋山的主峰天坛峰,犹如巨大的石台拔地而起,传说黄帝曾在此祭过天,故名天坛。

10

主题

261

帖子

300

积分

高中生

Rank: 4

积分
300
79#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07:07 | 只看该作者


清明时节,和河南济源的驴友相约,同登王屋山,也拉开了徒步穿越太行山的序幕。
2日晚上9点多,我们一行15人离开济南,驱车去济源,与济源的驴友大度、岩石会合。
说来也巧,济南、济源因济水而相连,一个在济水的源头,一个极近济水的尾端,两地的人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都富有热情、激情,都豪爽、好客,并且都有毅力。此次王屋之行,充分感觉到了济源人这种潜在的魅力。
从山东到河南,从济南到济源,走高速公路也不过600公里。3日早晨5点,我们就顺利地到达了济源。休整、早餐,等待和岩石见面。
济源的大度户外也是一支自发组织的驴友队伍,主要以锻炼身体为目的,多组织一天的活动。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却很有活力。每周都有活动,一般分为快队和慢队,快队一天要徒步30-40公里,要求具备一定体力和户外经验的人员参加;慢队一天也要徒步20几公里,徒步线路相对简单,一般是体力较弱和新驴参加。纪律严明,责任明确。根据人数多少,划分小组,由小组长负责,把一个大队伍分成了几支机动小分队。
为了我们此次穿越王屋山,他们特地组织了一次东村经王母洞回东村的穿越活动。从东村到王母洞正好和我们的第一天的线路重合,这就为我们免除了许多麻烦。
按照岩石的安排,我们在济源市检察院门前广场等候。7:40,一个略显消瘦的中年汉子向我们走来,黝黑的脸膛,结实的腰板,两眼炯炯有神。不用问,就知道这是岩石。没有俗套的话儿,就像早就相熟的老朋友,掏出地图,铺在地上,用笔在地图上做着标记,用河南山西混杂的语调讲着此次活动的线路和注意事项。
7:50,三辆大巴车停在广场上,济源的驴友渐次集聚。和传说中的大度、浩子等驴友见了面。
济源的驴友队伍声势浩大,眨眼工夫就集聚了97人。近百人的队伍分乘三辆大巴,前往王屋山东麓的小山村东村。
这次活动,济源驴友还是分为两支队伍,快队从东村出发,经原山寨、王母洞、西佛寺下山到小竹林,回东村;慢队从东村出发,经原山寨、溶沟,回东村。
我们15人作为一个机动小组,融入到大队伍中,一支122人的声势浩大的驴友队伍,在王屋山的腹地开始了徒步穿越活动。
9:20,四辆车停在了东村北面河滩的一小块平地上,驴友们鱼贯而下。旗手浩子舞动着“王屋山大度户外”的队旗猎猎作响。人们集聚在一座小山坡前,山坡上大度的书记大海在作战前动员,提出“环保、防火、安全”的要求,对济南的驴友表示热烈欢迎。
我们全副武装,硕大的背包和全套装备,让济源的驴友们唏嘘不已。特别是三个孩子的出现,更是让他们惊奇万分。小刺猬、小玫瑰自不用多说,7岁的由由让所有驴友惊叹不已,小小年纪就徒步王屋山,开始玩户外了,可见户外运动从娃娃抓起,不只是一句空话。
书记大海讲完话,旗手浩子已为先导,风展红旗,人头攒动,百余名驴友们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开进了王屋山。第一个目的地原山寨。15分钟后,队伍陆续拉开距离,蜿蜒的山路上,前后相距足有500多米,驴友们奇异的装束,色彩亮丽的衣服,在满目枯黄的山谷中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歌声、笑声、吵闹声,给沉寂了一个冬天的大山带来了生气,春天来了,我们用独特的方式唤醒大山,唤醒万物,唤醒自负浮华的现在人,尽快摒弃腐朽的生活方式,到大山之中,换一种怡然的心情,换一副通透的心肺,换一躯健康的身板,换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吧!
半小时后,大队人马集合在一老屋废墟前,大度开始分队。
快队先行,慢队随后,我们夹在快慢队之间,可见济源大度户外的朋友们考虑得十分周到。
分队以后就没有了明显的道路,沿山坡直上,坡度极陡,藤枝错杂,落叶满地,深一脚浅一脚,手脚并用往上攀爬。我们小组中有几个人已显疲态。岩石早已接过了百合的背包,挂在胸前。大度招呼着,鼓励加油。
20分钟后,路更加陡了。沉重的装备压在身上,说不累,只能是糊弄鬼。豆大的汗珠已如雨下。
大度、岩石、浩子一直和我们走在一起,高度关注这队伍的行进,关注着每一个队员的动作、表情,我们交流着户外运动的发展。
河南的户外运动管理比较规范。省体育局和登山协会定期培训领队,对领队进行监督管理。建有户外运动的门户站《河南户外运动联盟》,每个地市都建有自己的分网站,各个地区的户外活动均在该网站发布。济源的大度户外09年才刚刚建立,现有具备领队资格的有十几人,有统一的行动纲领,有一个核心团队,纪律严明,责任明确。采用介绍人联保制度,一般老驴友介绍新驴友,介绍人对新驴友负责,参与活动需签免责协议,免责协议长期有效。所有活动均AA制,最低费用5元/次活动,结余滚入公共基金。公共基金用于购买公用设备、药品等。每次参加活动均要购买保险,并且是强制性的。这样,就会避免许多麻烦,更有利于群众户外运动的持久健康发展。
攀上一个陡坡,透过密密的树林,已经能看到原山寨了。
继续往前走,上行坡度稍缓,横切一个大陡坡,路极窄,土松软,一不留神就会踩空,滑落到坡下,十分危险。
天蓝第一次独自参加活动。本来老公小西要和她一起来的,单位加班,没能请下假来,天蓝只好一个人了。可能是背的背包稍重,一直上陡坡体力透支的缘故,身子一歪,双腿一软,左脚踏空了,整个人跪在窄窄的山道上,身子悬在半空中,一脸的痛苦。
岩石和大度几乎同时冲上去,用手紧紧地抓住了天蓝。岩石卸下天蓝的背包,浩子抢过背包背在了自己的肩上。大度紧紧地拉着天蓝的手,简单检查了一下,拽着天蓝,慢慢地移到坡顶稍缓的地方。给天蓝作详细的检查。断定只是扭了一下脚踝,从背包中取出气雾剂、绷带进行包扎处理。
济南的驴友对每一个细节,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一股股暖流在我们大家的胸中涌动,济源、济南驴友一家亲。
让我们衷心的感谢济源的大度户外,感谢济源的驴友们!
队伍继续前行,经过最为艰难的攀爬,终于到达了原山寨。
褐红色的岩石,斑驳多年,风化的如骆驼,在原山寨的东面,比较典型的标志。驴友们拍照留念,有的早已攀上了骆驼的脖子,引吭高歌,一副游离天外的感觉。
继续往西走,壁立的褐红色的岩壁,高近十余丈,斑斑驳驳,峭壁下,一条风化的小路,紧贴着高耸的岩壁,索罗的岩屑,铺满山径,脚踏上时会吱吱嘎嘎作响。
离开原山寨翻过牛栅栏,便到了宽阔的大路。慢队要从牛栅栏向右拐入谷底,走溶沟回东村。
不知名的小伙子执意要被我的背包,体验一下重装行走的感觉。我极不情愿的把背包递给了他,小伙子背起背包乐不颠的狂奔了起来。
我紧随其后,一边招呼着其他队员,一边紧紧地跟在那个小伙子的身后,怕他万一有个闪失。
从原山寨转出,走到大路,那种能跑三轮车、面包车的土马路,往王母洞方向再没有岔路,大度的队伍决意要和我们分手,其实我们已经拖了大度的后腿。
合影之后,大度、岩石、浩子等济源的驴友们交待再三,后面的路如何如何走,王母洞哪家的手擀面条如何如何好,三块、五块一碗……济源驴友的热情,我们感觉很是受用。
送走了济源的驴友们,我们就地开始了简单的实在不能再简单的午餐,K哥的小炒肉是不可缺的,黑木的辣香肠,我的鱼香疙瘩咸菜都成为户外的名菜。菜不在多,咸淡皆行,话不在多,知己就好,三杯两杯淡酒,了叙你我性情,朔济水之源,攀王屋之巅……
下午2点多,我们酒足饭饱,收拾装备,徒步到宿营地—王母洞。
一路走走停停,并不急着走路,因为通过王书记的GPS定位,离王母洞不到300米,实际上就这300米,我们走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这肯定是GPS定位不准。
转过一个歪歪扭扭的木牌楼,转弯就到了王母洞。
差不多3点,太阳当头照的时候,我们已经坐在了那家卖面的小饭店前的小木桌前。
背包整齐的摆放到台阶上。屁股踮在小木凳上,伸手捻出三两张钞票,扯着嗓子对老板娘吆喝着,三瓶啤酒。
啤酒真的上来了,四五个山东汉子迫不及带的吹起了啤酒瓶子。
顷刻之间,多半瓶啤酒已下肚,却不知是何牌子的啤酒。凉凉涩涩的啤酒通过干热的喉咙倒进热嘟嘟的胃中,神仙般的感觉悠然在心中升腾。
不知不觉太阳西移,渐渐失去了光芒。45人的三门峡驴友队伍浩浩荡荡从羊圈东南的垭口翻上来,在王母洞四周找寻营地。
酒瓶嗦咯了一地,三两张钞票也早已花完,看看西去的太阳,看看三门峡的驴友队伍,挥落道音佛号,卷起装备,越过羊圈,到山梁南面的草地上扎营。灵山顶上的彩色旗子呼啦作响,只能作为明日的号角,今天的使命只是在吞咽一碗三元钱的烂面条子之后的呼噜震天了。
沉沉的夜,繁星闪烁,北斗七星尤为耀眼。指指点点的不知哪是牛郎,哪是织女,就连银河的走向竟也没有人说得明白。
对面悬崖上山鸡的扑叫,再也不能唤醒狩猎者的冷寂的沉思,梦中的黄帝、女娲赏阅着懿态万种的王屋,祥云环绕,神鸦齐鸣。不觉已是日升东山。

10

主题

261

帖子

300

积分

高中生

Rank: 4

积分
300
80#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07:09 | 只看该作者


太阳也只是浅浅的露了一个小红脸,就又躲进了云中。
早上7点多,驴友们陆续起来,舒展腰肢,生火做饭,热腾腾的汤下肚,浑身暖暖活活,甚是舒服。
8点,我和朗月清风、赵员外、王书记、怿红庄主、楚天云开、黑木一起登灵山,其它队员在营地收拾装备,原地待命。
灵山东面的小山坡上,有一座小小的城隍庙,香火很旺。站在坡上向南眺望,天坛峰就在对面薄薄的雾霭中,昨天走来的弯曲山路就在脚下,东面是原山寨。薄雾、枯藤、断崖,春风、老屋、神鸦,驴人就在灵山下。
合影后继续前行。一块巨大的断崖横在面前,一条窄窄的石头路几近垂直,近80岁的老妪,腿脚麻利的从崖壁上走下来,并不拄拐杖,却能健步,让人垂目不已。沿路上行,转到崖壁的东面,有一天然石洞,穿崖而过,需钻洞而过,方能登山灵山之巅。洞前一石碑,乃流芳碑,碑上镌刻捐资建庙者的姓名。所建庙为黄金老母庙。黄金老母为何方神圣?石碑上云:是道教佛教儒教三教的总办公室主任!让人喷掉大牙。
钻洞而过,穿到了崖壁的西面,拾级而上,登上崖顶。崖顶平整,方十余丈,一座摇摇欲坠的小庙,蹲在上面,香火还是很旺。一老妮在给一老妪做法事,嘴里哼哼唧唧,老妪的跪在蒲团上,一身的虔诚。紧邻小庙有一块巨石立于崖边,一中年清瘦的男子在上打坐,一副超然天外的样子。
过小庙,一道窄窄的山梁上一条更窄的蜿蜒小路通向灵山最高峰。走在小路上,寒风自两面山谷涌起,直逼脊梁、面颊,腋下不觉一颤,两股颤栗,险些栽倒,奇险的灵山,给了济南驴友一个小小的下马威。继续攀爬,9点登上最高峰,眼前豁然开朗,五斗峰已进入视野,透过淡淡的薄雾,远眺远处的五斗峰,像在揣度一位裹着神秘的面纱蒙面大侠,深不可测,不可企及。
王屋、太行相连,绵延而去,王屋紧紧地依偎在太行的臂膀下,就像一对父子。我的思绪也随着王屋太行绵延而去……今年的某一时刻,就会踏上秦家磨盘、云台、八里沟、回龙、锡崖沟、王莽岭、南坪、郭亮、南马庵、白云山、林州大峡谷、嶂石岩、小五台山……
站在灵山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从灵山的西侧下山到王母洞。
赵员外、朗月清风考虑到自己体力难支,放弃了随行。我们剩余的5人,铤而走险,过足了登山瘾。
从营地出来,仔细观察了灵山的走势,感觉西侧能下,但是没想到如此危险。到达山顶,询问几个看管山顶小庙的老者,均言下山要原路返回,没有下山的路。
我和王书记仔细观察地形,发现在荆棘乱草中有一条不太明显的小路,通往山下。于是,就大胆顺路下山。
我和王书记在最前面探路,怿红庄主和楚天云开随后,黑木收队,5个人形成了一个机动作战小分队。
路渐渐失去了痕迹,面前除了横杂的荆棘,就是断崖,我们的处境十分危险。是进还是退,其实不能确定,在逆境中毅然要冲出一条血路来,决定继续前行,驴子的脾气使然。
手脚并用,扣石扳树,从一处3米多高的崖壁上下来,转到北侧,脚下又是一处十几米的断崖。手抠住石缝,手脚并用,慢慢滑到崖下。凭着经验,王书记、黑木从一垭口处翻到山的南侧,探路去了。十几分钟后,黑木返回引导我们翻过垭口下到第二层崖壁的坡地上。
大家都以为已经脱离了险境,口喘粗气,回望翻过的崖壁惊悸不已。
根据在山下的观察,顺陡坡向右横切,走山梁子就能下到王母洞。其实我们错了!沿山梁子往下,竟走到了断崖,这是第二层崖壁。没有办法,只好折回头来,从沟底断崖最矮的地方下去。黑木一马当先,抓着树藤,哧溜一下就滑到了崖底,胳膊被老树皮蹭破了一大块。我没有黑木的能耐,只能继续向前找寻下崖的合适地点。在沟坡的东侧,崖壁只有两三米,沿崖壁长着两棵大树,正好作为下降的攀登点。我顺利的下到崖底。可是,崖底集聚的树叶竟有一米多厚,一下子就没到了腰部,不敢冒进,用登山杖试探着,怕树叶下藏着陷阱。还好,趟过树叶来和黑木回合,指导王书记、怿红庄主、楚天云开下来。
沿陡坡继续向右侧横切,指望走山脊下到王母洞。这次又错了!山脊的尽头又是断崖,这是第三层断崖。崖下的王母洞离得很近,但是没法下去。从灵山东侧原路返回的朗月清风在王母洞对我们喊话,告诉我们他担心的心已经跳到了嗓子眼。
重又折回,在贴近第二层断崖的地方有一个近50米的大陡坡通到第三层断崖下,这是唯一的通道。陡坡上又有厚厚的树叶,湿湿滑滑的,很难走。一脚踏下站也站不住,只好坐在树叶上往下滑。有惊无险,总算顺利的下到第三层崖壁下。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