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竹影摇月 于 2012-2-1 17:32 编辑
茉莉花的小说作品,题材选择是自己熟悉的身边事。她通过对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运用典型化的手法,进行提炼和加工,塑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更高角度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譬如【围脖儿】中的韩新月,20年的生活经历,使她对人生有了理智的认识,较实事求是地反映了这类人的心理轨迹和性格嬗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七夕】中的王佩瑶是小资女人的代表,她的主要的性格特点是物质和感情的双小资,这种感情的女人被“一个大老爷们”怕熟人看见买玫瑰被说而冷落,心中滋生出郁闷和淡淡忧伤,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山水情】的诞生,是茉莉花创作生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事情。她标志着作者具有了驾驭重大题材的能力。作品选择户外运动这个现今颇为时尚的领域作为作品的题材,着力塑造了几个个性突出的红尘男女,以她们的爱恨情仇,反映了正在日益时尚、民主、人性、现代化的人际关系,从而反映了现实中的社会面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纵观作者作品的思想性,较好的体现了表现主旋律的基调,对待社会的阴暗面和落后的人和事,抱的是劝善和扶持的态度,表现了作者博爱和慈悲为怀的思想。
二
茉莉花的作品在艺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是结构上,精于谋篇,以女性独有的细腻,精心设计作品结构的起承转合,使整个作品显得紧凑,浑然一体。二是题材选择上,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寻常事,以小见大,以此表现生活中本质性的东西和规律性的认识。三是语言运用上,朴实无华,率直干脆,如银盘跳珠,声情并茂。【围脖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整个作品巧妙地以围脖儿作为作品的中心:结构上,以围脖儿作为线索,象纲穿起了一串珠子,使整个作品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物塑造上,围绕围脖儿一步步展开人物性格;作品主题上,围脖儿是一种寄托或象征,使读者很容易通过围脖儿联想起整个作品、题材、主题、人物及活动。这一点,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作者是受了契诃夫【项链】的影响。具体结构上,作者巧妙地设计了一些”突发的”事件,很成功地吸引住了读者的眼球,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如作品开头,突兀其来的是那年冬天的雪来得“猝不及防”;接着是校花韩新月突然给我的一个围脖儿,使我“不知所措”;突然而来的毕业20年同学聚会邀请;直至最后突然来得“在999房间”的短信。就是这些作者精心设计的一连串的戏剧冲突,使故事一步步推向了高潮。内容上相同的形式,也造成结构上的首尾呼应,增强了结构的紧凑感。其次,结构设计上,作者还精心设计作品的开头和结尾。开头选用悬念性的话语或反问句式,一下突出主题,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如上所述【围脖儿】的开头结尾和结尾以及【七夕】的开头,都给人以出乎所料的感觉。在表现方式上,作者擅长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揭示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语言的运用上,作者表现出扎实的文字功底,语言朴实流畅,节奏感强,富于音乐感,不用晦涩难懂的句子和模棱两可的语言使人不知所云的语言,表现出朴实无华的风格。描写方式上,作者借用了中国画白描的手法,对人物形象寥寥数笔,突出主要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三
汪曾祺著文说,苏联作家批评高尔基喜欢批评别人的作品,说你怎么知道作者是怎么想的呢?(大意)。并指出评价别人的作品只用说写得不错就行了(大意)。我想,对于我们市的作家,我已是高山仰止了,别的就想都不要想了。作者嘱我发表一下对她的作品的看法,我颇是踌躇了一番。强说了上述一些,真觉得有点鸭子上架。不过作者一再让说说其作品的不足之处,一则表现人家垂询之高风,二则也确实是真情流露。那就讲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是作者长于讲故事,对人物典型形象塑造有点欠缺。二是长于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忽略了环境描写的作用。三是语言简洁精练,但是细腻描写不足,有点骨架结实血肉不足。如人物形象描写,白描式的只能给人以朦胧美。
期待着茉莉花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