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本能 于 2010-7-18 19:37 编辑
听到起床的叫声已是第二天的八点多钟,眩目的太阳从东边的天际射出火辣辣的光芒,在雪山的映照下刺得人睁不开眼。不是说的要早起早出发吗?怎么现在才叫起?高山协助的回答是早上山顶有大风不敢贸然出发,只能把时间往后一推再推,等天亮后见机行事。
在等待了近两个小时后终于盼到了冲顶的指令,十一名队员依次出发,又一名北京的队友昨夜反应强烈不得已下撤了。随队的高山协助有四名,一人开路两人随队一人殿后,由于尚未到达亮冰区,队员们只是随意的结伴同行,三三两两地缓步慢走。出发的时候大家还在偶尔谈笑,但随着坡度的渐行渐陡,距离的渐行渐远,即将冲顶的兴奋逐渐被粗重的喘气和沉重的脚步一点点蚕食。
登山运动和航天工业这两个风牛马不相及的领域却有一个共同的概念——时间之窗,就登山而言,这个概念是指必须在指定的某个时间之前到达山顶,如果推后就意味着可能在下山的途中遭遇恶劣天气,后果可想而知。由于出发时间较晚,而当天的时间之窗将在下午的一点钟关闭,为了争取时间高山协助不断地催促大家加快行程,却苦煞了我们。毕竟是在这五千多米的高原雪域,每上升一小段都何其艰难,腿沉得简直拔不出脚下的雪窝,耳边能清晰地听到剧烈喘息时咽喉处空气急速进出的“咝咝”作响。心中默默地数着数字1、2、3、4、5。。。50,停下来喘上20口气,然后继续再走上50步再喘上20口气,如此周而复始地重复着机械的运动。
时间指向十一点五十,在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攀爬后终于到达五千八百米的休息区。由于到的时间比较晚,先到的几个已经开始结组攀登了,远远的望见几个人影串在绳子上拉成了一条直线,呵呵,真的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我们什么时候结组”?“不行了,时间来不及了,要下撤了”,高山协助回答道。“什么,时间不还早嘛,今天天气好没问题的”。
任如何分析和动员,高山协助也不答应,理由是离关门时间只有一个小时而绝不可能在规定时间登顶了,一句安全第一让人无话可说。到后来甚至希望爬到一点钟爬到哪儿是哪儿的要求都得不到同意。那一刻心中真的无比沮丧,遗憾的心情无可比拟,一种壮志未筹的滋味在里面。
就要下山了。。。摘下雪镜,回望阳光下通体银装的玉珠峰,湛蓝天空下峰顶圆润的曲线如此诱人令人向往。别了,等我回来,我知道下次来时,不会再有视野中的距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