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梦园 于 2011-2-3 15:57 编辑
可能是旅游旺季的缘故,前往大昭寺的人特别多,我们在门口等了好长时间,导游才带我们进去。一进大昭寺扑鼻而来的就是浓烈的酥油味,这里也不允许拍照。走进殿堂,是一种久远的气息,那些依然矗立的古柱,被时间打磨去了几乎所有的棱角,说不清有多少人触摸过这些古柱,而此刻却是一种近在眼前的亲切。
大殿内人很多,有信徒,有游客,拥挤不堪,我们只能随着人流走走看看,听听摸摸。寺内有许多佛像,壁画和唐卡,都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可惜不能拍照。
寺内最有名的就是释迦牟尼真身像, 藏族人认为它珍贵,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在藏地有个说法,见到了这尊佛像就相当于见到了佛祖本尊。所以虔诚的信徒们带着各种供品排着队等着朝拜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看着那长长的拥挤的队伍,我们只能远远地朝着鎏光四射的佛祖像拜了拜。
走出大殿,我们又来到二楼的佛堂,接着登上了屋顶平台,这里是向游客开放并可以自由拍照的。金顶是西藏佛教建筑中最有特色的,华贵富丽,装饰精美。站在这里,可以远眺布达拉宫,可以俯视芸芸众生,如果你在能在夕阳西下时在这里呆足大半天,那才算是一名真正懂得拉萨的背包客,否则,你也只能算是匆匆而过的游客。
对面的屋顶上,正好有藏族青年男女在“打阿嘎”,“打阿嘎”是藏族特有的一个修整地板或屋顶的方式,虽然听不懂,但觉得他们边唱边劳动的方式挺有意思。“打阿嘎'的魅力有多大,《新华字典》里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汇,总之,离得远是一种空灵,走得近是强烈节奏下无法描述的感动,所以,《藏地牛皮书》的作者建议“到拉萨,转遍每一个角落,死等也要看到、听到、感到。”我们是何等的幸运!所以,我们看了半天都不舍的离去。
我站在大昭寺的鎏金殿顶,看着广场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心想佛祖一定会荫护着这一片土地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安稳幸福的生活是佛祖期望看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