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老飞 于 2010-8-26 13:59 编辑
西藏游记(第三天)
(7月26日)迷迷糊糊的折腾到天亮,因为一夜没睡好,老是不想起床,听到楼下那两个骑行的教授准备走呢,便急忙穿衣下楼送行,说了几句祝福的话后,二人踏上铁骑上路了,本想和他们合影呢,但实在没力气上楼拿相机,只有遗憾的目送他们到远方。我们也抓紧洗刷了一下,因为布宫预约的门票是10点参观,简单早饭后,我们就坐车直奔雄伟的布宫。因为Y和L没有提前预约门票,就临时在门口找了个门票“贩子”把他们领了进去。早知可以这样,昨天也不忍疼排那一个多小时的队了。
布达拉宫建立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也是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共建造了999间房屋的宫宇,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气势雄伟,被誉为高原圣殿。但让我感到神奇的是它的墙体竟然是由一种特殊的秆草组成的结构。
布达拉宫是历世**喇嘛的工作生活的地方,也是供奉历世**喇嘛灵塔的地方。
布达拉宫整体建筑主要由东部的白宫,中部的红宫及西部白色的僧房组成。在红宫前还有一片白色的墙面为晒佛台。
内部的房间很多都被关闭着,但还是能看到很多佛像和灵塔,每个灵塔的外面都是上千两黄金和各种珍贵的宝石镶嵌包裹着,足可以看出代表着佛的**喇嘛的崇高地位。
因为布达拉宫独特的建筑和历史,布达拉宫在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布达拉宫参观好出来,坐在山脚下的石头上,迎面来了个藏族小伙子,样子很清瘦,但穿戴很时髦,头发也是染过色的,年纪大约是16岁左右,他走到我面前推消西藏本地的小礼品,用牛骨做的佛珠,起初没有打算要买,但还是和他闲谈起来。小伙子介绍了藏传佛教是藏人基本都要信奉的教礼,从小就接受善良宽容待人的礼数,尤其不能杀生。因为很多习俗的原因,过去的藏人死后采用水葬,天Z,因此他们基本不吃鱼虾类,对待秃鹫视为神鸟。小伙子还谈了他们现在这代人和上辈人的观念差异,及藏人和汉人的同婚等问题,感觉出来,现在的藏人和汉人很和谐,文化几乎融在一起了。他还介绍说他英语,日语都会,是自学的,汉语是跟着电视学的,最后他很自豪的说其实藏人很聪明,我也这样认为。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上学,他说他现在卖点礼品给游客,是为妹妹赚多点学费。听了很感动,我立即买了一串小佛珠,希望能给他更多美好希望。
今天的行程很紧凑,下午还要参观八角街和大昭寺,我们就近到那个酒吧餐厅简单吃了午饭,一个成都游客见我高反的难受,就给了我一盒高原康(成都军区研制的一种抗高反的药)让我服用,吃后效果还真是不错,药后有一个小时我的头疼和头晕就有所好转,真是感谢这个成都的朋友,要不下午的行程我又要提前放弃了。
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位置,八角街正是围绕大昭寺而展开。大昭寺在藏族人心中的地位极高,大昭寺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主殿高4层,镏金铜瓦顶,据说现在每年中央政府都要拨很多黄金用来修缮寺顶。大昭寺兼有唐代和尼泊尔和印度建筑风格。大殿正中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铜像。两侧配殿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等塑像。大昭寺一直是西藏重大佛事活动的中心。拉萨,藏文意思是佛地,你每天可以看到朝拜者在大昭寺门口磕长头,据说很多朝拜者一路磕头到此要走半年到一年之久,场面非常感人,由此可见大昭寺在拉萨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之高,还有更多的人每天围绕着大昭寺转经。拉萨不愧佛教圣地的美称。
听其他参观的人介绍说,全世界有多少人能把亲自来见到佛祖真身作为毕生最头等大事,因此我决定近距离的尽可能的拜见佛祖。尽管当时我的头因为高原反应感到非常的不适。
从游客通道并不费力的走到了安放佛祖的堂外,里面有专用道是给朝拜的人添灯油叩拜用的,我只能站在外面静静地仰望着慈祥的佛祖像,也是奇怪,离佛祖很近的我,此刻竟然头一点都不痛了。让我非常诧异,不得不暗暗惊讶这神气的力量。
站在大昭寺的房顶可以清晰的看到布达拉宫远景,比站在布宫下观看更显得雄伟,大昭寺里的喇嘛也比较友善,看我有意给他们合影,很主动的进行配合,LJ便帮我拍了几张留作纪念。
参观了大昭寺后,又沿着八角街顺时针方向转了一圈,领略下西藏的贸易市场。又重温了一块纪念文成公主的大碑,上面的文字已经因为岁月的流失模糊不清了。
晚餐是在 一家著名的当地四川菜吃的,四川菜在拉萨是很昂贵的菜系。但我一点胃口也没有,因为高原反应的原因。饭后又去了布达拉宫对面的广场。看到悠闲的人们在散着步,虽然此刻已经是9点了,但天依然很亮,犹如内地夏天的晚上6点的亮天一样。我们只好在广场悠闲的坐等夜幕的降临,因为布宫的夜景是很美的。
欣赏完雄伟的布宫夜景,回到了客栈,吃了两粒高原康,今天总算睡了个美觉,明天的旅途更精彩。(待续)
![]()
Y和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