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心向阳光 于 2010-9-14 20:26 编辑
火车到兰州如期晚点,办了一些私家事,去向导户外俱乐部办手续,咨询一些细节。费用每人1000元,不含餐费,餐费AA。在这里遇到了新郑的永远的天堂、小连、小鹰和北京老韩,以后的几天里,我们将在一起摸爬滚打、餐饮露宿。 手续办完,时间尚早,得知“中山桥”就在附近,那就欣赏一下吧。 中山桥位于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美称。
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黄河害,黄河险; 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 可见当时要渡过黄河是多么的艰难。冬天人们就在(河水)冰面上直接经过,听说每年解冻的时候都会淹死很多人。对此,兰州诗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河冰桥的情形:一夜河凝骇神异,碎玉零琼谁委积?错落元冰大壑填,经过漫步如平地……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约4.5米),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开,用大木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围上围栏,两岸各立2根将军柱(大铁柱)、6根大木柱,又用两条各长120丈的铁索将船固定在河面上。但这种浮桥属于季节性的桥,因为黄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黄河结冰前必须拆除。 1906年,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由德国商人包工包料建造,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桥建成后,两边建了两座分别刻有“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的大石坊,分别有楹联:“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第一桥。”和“天险化康衢直入海市楼中现不住法;河蠕开画本安得云梯天外作如是观。”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铁桥古渡老斜阳,塔影河声寻旧梦……
今天,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历史和文物价值,已远远大于它的交通价值,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