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猛哥 于 2014-11-3 07:16 编辑
【前言】
猛之队一行36人于9月12——23日出行贵州的许许多多的的景点,感觉真是爽爽的、醉美的、多彩的,以后还要带领更多的朋友走遍贵州的山山水水,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愉悦我们的心情!在返程的路上我们又去了沈从文笔下的茶洞镇湘西边城古镇行,一般大家都知道,湘西有四大古镇,凤凰、茶洞、芙蓉镇、里耶。沈从文小说中的茶峒是湘西一个一脚踏三省的边界小镇,隶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位于湘黔渝三省交界。沈从文是凤凰人,因而许多人误将"凤凰"古城视为小说中的"边城"其实不然,《边城》中描写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和风景优美的地方,在这里都能找到她的痕迹。08年,茶峒镇正式更名为"边城镇"。所以出于好奇,我们走进了这个小镇。
边城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几年以来去了凤凰几十次,一直念叨、牵挂着这个沈老的名著《边城》的这个地方——书中翠翠的爱情故事牵扯的那一丝遐想,使我动心地把它纳入了紧凑的行程。游过边城古镇,感觉 难能可贵地是在浩浩荡荡的现代化进程中,这个“一脚踏三省”跨渝湘黔三省的偏僻之地,依然保持着一份不被现代社会过多渲染的宁静与质朴。沈老在书中写道:“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让我惊奇的是,今天在阳光照射下这条浅浅的小河依然清澈见底,河床上躺着的一石一土,或黄或青的颜色竟然清晰可见。青石板的街道,两旁多数保留着比较原生态的低矮楼房,我不由得将同是古镇的丽江拿来进行比较。丽江是繁华喧闹,游人如织摩肩接踵;边城是古朴宁静,人群三三两两,恬静闲适。丽江过度商业化、同质化,街道两旁商店林立,出售着雷同无差别的旅游纪念品,抬腿从甲店迈出跨入乙店,两家店铺喇叭里聒噪的流行歌曲不仅相同,还这边厢刚唱完“嘀嗒嘀嗒嘀嗒嘀嗒”,那边立马回应“小雨它拍打着水花”——居然还能平滑无缝地接上歌词!边城也有商业店铺,以及街道上零星的小摊贩,但绝不喧哗吵闹,多数静静地呆在那里,等待游人的光顾。丽江像是个摩登女郎,现代、光鲜、匆匆忙忙,充满现代社会的物质和物欲。边城像一个略带乡村气息的土家族姑娘,纯朴、“原生态”毫不掩饰,依然保持着闲适散淡的生活步调,古镇style更加浓厚。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还没有被商业化的边城小镇,去感受她的秀美、宁静和质朴吧!
【目的地介绍一】
边城茶洞古镇
这里的边城不是凤凰。
在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与湖南花垣县的交界处,一座叫做茶峒的小镇傍水而居,后因沈从文的《边城》而得名边城,河中间甚至还有一小岛被命名为翠翠岛。
在花垣县的官网上是这样介绍的:"位于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 年),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属湘 西的四大名镇之一。解放前,山城雄峙,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洁风雅,吊脚楼古色古香,白塔耸立,古 渡摆舟,如诗如画。诗云:“边城胜景令人醉,疑是身在画中游。”著名文学家沈从文以茶洞为背景,写出小说《边城》,驰名中外。解放后,城垣、白塔虽毁,但古风依存,又新修楼房、大桥和农贸市场等,为边城茶洞增添新景,《连心坝》、《边城》等影片,均在茶洞拍摄外景。许多慕名而来者以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为导游图,寻觅白塔、石碾和船夫的坟:踏青石古道,登水边吊脚楼听月光下飘来的渔歌,回味那美丽动人的故事。 茶峒,因沈从文的著名中篇小说《边城》以此为背景而闻名。"
西面属于重庆的洪安其实也是一座古镇。官网上作出的如下介绍:“ 边城洪安是市级历史文化名镇,与湖南省花垣县的茶洞镇、贵州省的松桃县乜架镇接壤,以渝东、湘西、黔东北三省相交呈现边缘特色而闻名。距秀山县城47公里,319国道贯穿集镇,交通便捷,有渝东南大门石碑和“渝东南第一门”牌坊,浓郁民族特色的古建筑——吊脚楼,封火桶子,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清澈见底的清水河等景点,当地建筑古朴,民风纯正,清江明月,木舟古渡,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边贸交易,龙舟竞赛,情歌对唱,象一壶浓烈的陈酿,令人陶醉。现已建成刘邓大军入川纪念碑、拉拉渡、“三不管”岛、“一脚踏三省”、语录塔等景点。” |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