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吃荞麦岭 弃包上演安全教育课
趟过飞机梁 疲惫扎营夜宿松林垭
D3:药王庙(洞)---麦秸岭---水窝子营地---飞机梁---梁1、2、3峰---2800营地(松树林垭口)
2010年10月3日,晴
早上5点多,就醒了,亦或者说整夜在风吹帐篷声中根本就处于半梦半醒之间。听着外面的风声,感觉今天的风比昨天还大,这样的话是不是就不用拔营了?躺在睡袋里,陷入无限遐想、幻想、妄想中。6点多,“老七”穿着他的凉鞋爬出帐篷,惊呼:“X!太壮观啦!!快,相机,把我腰包拿出来!!快!”迷迷糊糊中的我被他吓了一跳,赶紧在帐篷里摸着找他的腰包。拿到相机后他狂奔到对面的石头上对着日出的方向一阵猛拍!我也赶紧拿出早已装在睡袋里的相机,光着脚穿上被冻得硬邦邦的鞋,鞋带都没系,冲出帐篷,对着日出的方向也是一阵乱拍。
日出发生在荞麦梁的后面,天空宛若一幅浓厚的水彩,着实漂亮,雾气从山谷中腾起,贴着荞麦梁滚滚翻腾。远处的山上也同样发生着这样的事情,极目远眺,远处的山头出现了像“旗云”一样的景象,甚为壮观。一阵激动与震撼之后,感觉到脚被冻得生疼,于是赶紧钻进帐篷。接下来是做饭的程序,非常标准化,还是豆奶煮麦片,吸取昨天挨饿的教训,吃了一个饼,“老七”多煮了一包方便面,当然,还是紫菜鸡蛋味的。收账、装包自不必多说。
出发时已经是8点多,沿着路缓坡向荞麦梁进发,走着我就想,到了荞麦梁上一定得小心点,风这么大可别被“放风筝”了,结果刚上荞麦梁,从山谷中吹来一阵劲风,直接把我的帽子给带走了,眼睁睁看着我的“假始祖鸟”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直向山顶飞去,直到飞得无影无踪,于是第二件纪念品就这样留在在荞麦梁。这下可苦了我了,在后面几天晒得我七荤八素,这是后话。荞麦梁路段依然是一片石海,只有大方向,并无路可循。“老七”说前面有个人,跟着他走就成,结果追上那“人”一看,愕然!这哪里是人啊,明明是一个被遗弃在那里的背包,看包外结的霜,估计是昨天晚上放在那里的,于是怀疑,可能是出事了。环顾四周并无一人,山风呼啸,乱石林立,冰天雪地顿时感觉气氛十分诡异。顾不了那么多继续前行,生吃荞麦梁,到达山顶,远远望见“水窝子营地”有几顶帐篷,还未拔营。往营地方向是石海下山路,此时,被冻硬的登山鞋,完全软化了,原本系紧的鞋带,此时特别松,感觉脚在鞋里乱晃。没走多久就觉得脚疼,还联动使左膝盖也极为难受,强忍着继续向前,快到“水窝子”的时候,遇见两人回来找包,问我是否见到,寒暄几句后,我继续前行,后来才听说,原来是队友昨晚在荞麦梁失足,摔到腰,被弄到“水窝子”,第二天去事发地拿包。总算明白为何这么晚了他们还不拔营,但愿伤者无大碍吧。接下来开始爬飞机梁了,于是坐下来把鞋带整好,没走多久,原先脚和膝盖的症状消失,感叹系好鞋带的重要性。
飞机梁、梁1、2、3崖陡谷深,山势突兀,站在梁上可以看见拔仙台,路程也着实耐走。期间,路遇一山头,“老七”一马当先,从左侧斜切,结果走错路了,一直走至山腰石海,仍不见上山的线路。我与“涛声”则坐享其成,从右侧切过,行至山梁上,为“老七”语音导航,猛驴“老七”这一通狠走,消耗体力巨大。飞机梁还有些奇峰怪石,走起来也算有些趣味。
将到“松树林垭口”营地,站在山顶远眺,只见此地地势开阔、藏风聚气,草木欣欣向荣。每天看到营地的时候,应该是最激动的时候,迈开大步直取“松树垭".到达营地需要经过一片松树林,说起松树林,可害苦了我了,由于我身高1.85M,再背个大包,走在松树林里,被树枝乱棒群揍,搞得满脖子都是松针。这片松树林在山顶看上去没有多大,可是走起来,可费了老劲了,用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出去,这个累啊!
扎帐完毕后,依然帐内生火做饭,内容:紫菜鸡蛋汤,老七喝了几口汤,身体极度不适,把喝的汤全都吐了出来。老七说不舒服,先睡了,让我帮他把保温水壶灌满。看这情形,想到自己今天喝了一些生水,怕自己明天万一也肠胃不适就完了。赶紧找药,生火烧水,也无心吃饭了,就喝了点紫菜汤。水还没有烧开,“老七”的呼噜声就起来了,看来确实累了。把“老七”的水壶灌满,拿出“氟哌酸”,借着头灯仔细查看用量,结果死活找不到。算了,看一板排了4粒,索性就吃4粒吧。就是这一决定,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夕阳的余晖,温柔地洒在对面的山头上,泛出橙红色的光,营地里有人唱起了山歌,夜色就这样慢慢地笼罩了大地,此情此景,真是惬意无限,只是拖着疲惫的身躯,却没有雅兴享受这样优美的夜色。
今天出发时带水1L,外加一矿泉水瓶备用水(红牛+康师傅),最后1L水喝完,不够喝。“涛声”又赞助约300ML生水,路上辅助吃雪,坚持到营地。预计今天需要带水2L左右。备用水依然没有动用。
晚饭,半碗紫菜鸡蛋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