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永定土楼群简介 永定土楼群主要指以下四个土楼群。 1.南溪土楼群
南溪,是永定县湖坑镇境内的一条小溪。从湖坑镇逆流而上,穿过下南溪、新南、南中、南江和实佳等村落,登上蛟塘自然村的一座山包,放眼眺望,只见悠悠南溪穿过狭长山谷,溪流潺潺,青山如黛,梯田层叠。南溪河两岸,100多座圆的、方的、八角的、六角的、三角的、D形的、椭圆的、前圆后方的等等形态各异的土楼,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聚或散,镶嵌于梯田山谷间、弯曲溪岸上,宛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龙,蜿蜒十几公里,蔚为壮观。 2.高北土楼群
高北土楼群—位于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全村几十座土楼,依山傍水,高低错落。建于明代的无石基的五云楼诉说着土楼悠久的历史,雅致的侨福楼展示了旅居海外拳拳赤子爱国爱乡的诚挚情怀。村内的“圆楼之王”——承启楼是最著名的土楼。2008年7月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高北土楼群是其中之一。 3.洪坑土楼群
位于福建省永定县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13世纪(宋末元初)林氏在此开基,2000年有638户2310人居住在该土楼群内。林氏先人在此开基时所建方形土楼崇裕楼、南昌楼已坍塌。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此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为该土楼群的杰出代表,其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于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初溪土楼群
初溪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它们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呈现出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其中的集庆楼建于明永乐17年(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是客家土楼中年代最久远的土圆楼之一,其结构十分独特,楼里有72部楼梯,一户一梯,非常合理,令人称奇。
村内最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有朱氏的继善楼和反围龙式的积善堂等;继善楼是由旅印尼华侨朱氏十七世祖维干公之二子琪源公等五昆仲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动工兴建;民国三年(1914年)落成,继善楼依山傍水而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680平方米;共有房间70间;继善楼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横向方形布局;是两层夯筑杠子屋楼房,俗称“七杠楼”;其建筑规模和建筑艺术以及营造的文化氛围为粤东地区少见而闻名遐迩。另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居民建筑是善庆楼,该楼约有110年历史;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共22间,是一座堂前向外周匝式的反围龙式建筑,其建筑结构在传统客家围龙屋建筑中别具一格;在粤东客家地区极为少见。 在高北村看到的路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