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沟造访记
时间:2010年11月20日星期六
地点:黑龙沟
人物:大度户外老驴队一行五十三人
关键词:大度户外,驴,摄影,光,夕阳
2010年11月20日星期六早上八点,在集合地点大度书记的殷切关怀下,五十三人带着大户书记的嘱托开始了一天的驴行。又在大度书记的电话挂念中并于晚上八点回到集合地点,平安快乐的驴行在一片欢乐声中结束了。
一、线路
书记安排是原始森林方向,心想着要到老庄后返回来,上车后打听才知道可能要走上架回来,很是高兴,因为这条线路没有走过,可能要有新鲜感的,于是带着美好的想法上路了。
到黄背角后开始沿山上小路开始爬山,到李疙瘩再翻山到大亚豁,然后向南进入黑龙沟,到聚仙滩后向南折向上,一直上山,走到大路沿大路返回。
这个线路,我认为景色一般,如果在夏天可能黑色沟里面的景色会十分地好,各种各样的瀑布,奇形怪状地小桥,高高低低的小路,还有那种灯笼花会带给人另外的一种感觉。但这个时候,沟里面的水大部分都干了,露出了河床上的石头,再加上锈迹斑斑的小桥和残缺桥面的小路,会让心情随之一落十丈。可能是因为两边的山太高的缘故吧,沟深阴暗,尤其在冬天不见阳光,给人一种十分压抑的感觉。不过能看看初冬的黑龙沟很是不错。
二、黄背角到李疙瘩
从黄背角到李疙瘩这一段路基本上都是在山脊上走,没有太大的难度。初冬万物非死既灰,所以不论是近还是远都给人一种灰灰的感觉,但有了石头夫妇和原上草等摄影大师的随同,很是高兴。时不时地向他们请教一下,给我的这次驴行增色不少啊,并且也实实在在地学习了不少的东西。感谢他们,他们的一句话顶我看好几天书啊,受益匪浅啊。
到李疙瘩后,村口刚好有一个柿子树,上面还残留了几个颜色十分黄的柿子。先到的几个驴,在山猫的帮助下吃到了初冬的空柿子很是好吃。无论是老驴,小驴,还是夫妻驴都美美地再一次品尝了正儿八经长空了的柿子,而且还是免费的,很是爽!
三、李疙瘩到大亚豁
在李疙瘩村向南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向上蜿蜒,一直伸向深山,仔细观察得知,我们走的线路和看到的小路基本同向,只不过我们是翻山走近路。
等后续队伍到达李疙瘩后开始沿山村后面的小路上山,约摸半个小时就到大路了,再走弯曲的一段大路就到大亚豁了。
到大亚豁,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施工用的大量水泥,问过工人才知道:这是正在往原始森林方向修水泥路。从黄背角一直修到上架,估计准备为开发旅游做准备吧。再上大亚豁的凉亭,遇见几个老乡聊了一会儿,又在上面晒了一会儿太阳。这时山猫也到了,他下去的时候在树上挂的鸟窝旁边又照了些片片,我也敢紧把这一情景摄入了相机。心底善良的山猫,是我学习的榜样。记得在路上曾经说过再上斗顶之事,说起向导老郭,为什么总是让老郭带路呢?不认识吗?不可能的山猫已经上过六次了吧。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还让老郭带路呢?山猫说:这条路是老郭带出来的,只要老郭在世能走动山路就让老郭带路,等老郭跑不动了,再自己走。我想这里面包含的不仅仅是爬山锻练身体的目的,这里面包含了山猫善良纯朴的一面,把斗顶和老郭寄思在一起,登斗顶不仅是要征服济源第一高峰,更重要的是对领路人的情思,路好认,那份情思不好找啊。
还有那份对野生动物的关爱之情也寄思在了树上挂的鸟窝上,尤其是祖师庙山上的小鸟一定会感谢这个保护它们的山猫的。他在鸟窝前站的几分钟,他可能在看里面是否有小鸟生存的迹象,也可能在欣赏动物的家,或许在找曾经自己亲手放飞的朋友。不管是斗顶路上的野鸡蛋还是祖师庙路上受伤的小鸟,或许都会为这样的好人享受大自然的。它们的快乐每一天就是常驴行在外的人们的快乐!
四、黑龙沟之行
黑龙沟在我的记忆中是小河流水,小桥蜿蜒,各式瀑布挂在其中,各种树木参与其内的一幅画卷,但这次初冬的黑龙沟好象冬眠的巨人一样,失去了往日的色彩。
各种檀木参与其中,有的根部藏满了大小一的石块;有的像芭蕉扇一样,从根部开始就分了支;更有甚者不分你我,不分彼此地胡乱地长在一起。从这些奇形怪状的树木你就可以知道这里是它们的天下,它们想怎么长就怎么长的家。
踩过几条弯曲地小桥,虽然它已经锈迹斑斑,岌岌可危,有的甚至连扶手都掉了一边,更有的干脆就没有扶手;跨过几条可能连水都不想流的小河;看几眼明明写着叠之瀑,却连水都没有的瀑布;小心翼翼地走过当年“山羊”同志曾经失足的几块光溜溜的石块;再走过不敢大步走的、摇晃的、只有一根木头被四条铁链吊着的所谓的小桥;踏上铁梯,钻过只能容下一人通过地黑古隆冬地石缝;转过谁也数不清的山弯;再走上只允许十个人同时通过的铁链桥就到了我们的小饭桌:聚仙滩。大家好不热闹,各自拿出自己的午餐在少了互相推让的礼节中开始了自己的饭局。
这个地方我记忆深刻,走老庄的老贾家曾经过此地。每次驴行此地都在这里吃饭,可能是这个“聚仙滩”三个字能给我们这些驴们带来安全之福吧。
五、上架边缘行
等后队的驴友到来,我们已经吃完准备起程了,谢过飘队递过来的黄水(我说,大度书记不让喝酒,飘说他的是黄水)后,我们一行十几人在飘队的允许下开始向南面的山上爬去。可能是下午的阳光不是那么强烈地缘故吧,几缕阳光透过密林洒在了初冬的树叶上。很是漂亮,我也弄了几张片片,回来处理一看还算顺眼。走快到转弯处时,树上挂了一个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东西,我到近处仔细观察了一下,几个漏斗一样的塑料连在一起,并且旁边还挂了一个小瓶,里面装有少许的*色液体,有的驴说是吸引虫子用的。但也说不上道理,为什么要弄成那个样子?一路上见了许多。
到所谓的千年大树前队伍停下,等待后队上来合影留念。趁着这功夫我找了几处叶子留了几个片片,很是满意。合影,开拔。
在拐过一处小弯时,阳光透过树林洒在正在吸烟的某驴身上,石头抓住这一景弄了几张片片,逆光照的,就是好看,那烟雾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更有色彩了。我又再一次加深了光对片片的重要性。
上大路无话可说,坐一工程车一段后继续赶路。
从对讲机里面听到有飘队说,二毛的腿也不行了,坐工程车一下坐到了客车处,在上车时遇到二毛一问,那有不行之说,精神可嘉,腿虽然伤了,但驴行的心仍在,心有多远就能驴行多久,好气势。但还是再一次引用山猫的话吧:膝盖是自己的,山是大自然的,永远在那里,保护好我们的膝盖吧,为了驴行地更远。
六、傍晚的鳌背山
在快到黄背角时,行进在大山上,夕阳洒在了鳌背山上,很是好看,忍不住多弄了几张片片,比较满意,再一次证明了夕阳之光对景物的重要性,那种柔柔的光洒在高大的山峰上,把柔与刚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春来花香也称赞着此时太阳下山之后的月亮,很是明亮。可能是因为此时的参照物的原因吧,周围漆黑的小山村和明亮地月亮形成了鲜明地对比。
上车,查人,全到,在回去的路上听到大度书记的问候,甚是感动。人未到,但神已来。这样的队伍哪有不壮大之理。
报过平安后晃晃悠悠地回到了家。
全文完!
流水帐记于2010年11月22日星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