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户外-河南户外联盟-中部户外联盟-河南旅游-河南驴友

搜索
快捷导航

Model推荐领队活动更多>

楼主: 东方智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徒步穿越普及篇(供大家集中参考交流)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14

帖子

316

积分

高中生

Rank: 4

积分
316
QQ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09:04 | 只看该作者
行走经验:
走灌木丛要带上眼镜、帽子、拉上冲锋衣的拉锁,队员之间至少要保持1.5米的距离,防止前面的队友带倒的树枝反弹回来伤到自己。时刻提醒后面的队友注意距离过远容易迷路!
徒步经过自然类灌木丛时最好有辅助设备及经验丰富的领队或当地向导探路先行,要注意灌木多带短刺、蚊虫较多,建议穿高帮防滑鞋底、纹路大且凹凸较深的丛林靴,要穿长袖、长裤,注意脸部的保护。
人造灌木丛较自然灌木丛灌木高且多刺,建议准备手套(最好皮质)、长袖高领防刮衣裤和防滑抓地能力好的登山鞋,在徒步此类灌木丛时尽量走土质不滑、较宽的路,最好扶着枝干新鲜且可以支撑手力的活树枝,换手扶枝要牢固,落脚要稳要慢。

14

主题

114

帖子

316

积分

高中生

Rank: 4

积分
316
QQ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09:06 | 只看该作者
野外饮用水的净化处理
  俗话说:“人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水”。可见人们非常清楚水对人的生存有多么重要。然而,不洁净的水中经常会带有一些致病的物质,如变虫痢疾、伤寒、血吸虫、肝蛭、霍乱等有毒的病菌,以及腐烂的值物茎叶,昆虫、飞禽、动物的尸体及粪便,有的还可能会带有重金属盐或有毒矿物质等。所以当你在极度干渴之际找到水源后,最好不要急于狂饮,应就当时的环境条件,对水源进行必要的净化消毒处理,以避免因饮水而中毒或传染上疾病。  
对寻找到的水源进行净化和消毒处理有几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一、        渗透法
当你找到的水源里有漂浮的异物或水质混浊不清时,可以在离水源3~5米处向下挖一个大约50~80厘米深,直径约1米的坑,让水从砂、石、土的缝隙中自然渗出,然后,轻轻地将已渗出的水取出,放入盒或壶等存水容器中,注意:不要搅起坑底的泥沙,要保持水的清洁干净。 
二、过滤法
当你找到的水源泥沙混浊,有异物漂浮且有微生物或蠕虫及水蛭幼虫等,水源周围的环境又不适宜挖坑时,可找一个塑料袋(质量好,不容易破的)将底部刺些小眼儿,或者用棉制单手套、手帕、袜子、衣袖、裤腿等,也可用一个可乐瓶,去掉瓶底后倒置,再用小刀把瓶盖扎出几个小孔,然后自下向上依次填入2~4厘米厚的无土质干净的细砂、木炭粉、细砂、木炭粉、细砂5至7层,压紧按实,将不清洁的水慢慢倒入自制的简易过滤器中,等过滤器下面有水溢出时,即可用盆或水壶将过滤后的干净水收集起来。如果对过滤后的水质不满意,应再制一个简易过滤器将过滤后的水再次进行过滤,即可满意。  
三、沉淀法
将所找到的水收集到盆或壶等存水容器中,放入少量的明矾或木棉枝叶(捣烂)、仙人掌(捣烂)、榆树皮(捣烂),在水中搅匀后沉淀30分钟,轻轻舀起上层的清水,不要搅起已沉淀的浊物,这样,你便能得到较为干净的水了。 

一般说来,除泉水和井水(地下深水井)可直接饮用外,不管是河水、湖水、溪水、雪水、雨水、露水等,还是通过渗透、过滤、沉淀而得到的水,最好都应进行消毒处理后再饮用。那么,怎样进行消毒呢?方法如下:  
1、将净水药片放入存水容器中,搅拌摇晃,静置几分钟,即可饮用,可灌入壶中存储备用。一般情况下,一片妆水药片可对1升的水进行消毒,如果遇到水质较混浊可用2片。目前,在野外军队里都采用此法对水进行消毒。  
2、如果没有净水药片,可以用随身携带的医用碘酒代替净水药片对水进行消毒。在已净化过的水中,每一升水滴入3-4滴碘酒,如果水质混浊,碘酒要加倍。搅拦摇晃后,静置的时间也应长一些,20~30分钟后,即可饮用或备用。  
3、利用亚氯酸盐,即漂白剂,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在已净化的水中,每升水滴入漂白剂三四滴,水质混浊则加倍,摇晃匀后,静置30分钟,即可饮用或备用。只是水中有些漂白剂的味儿,注意不要把沉淀的浊物一同喝下去。  
4、如果以上的消毒药物均没有,正巧随身携带有野炊时用的食醋(白醋也行),也可以对水进行消毒。在净化过的水中倒入一些醋汁,搅匀后,静置30分钟后便可饮用。只是水中有些醋的酸味。  
5、在海拔高度不太高(海拔2500米以下)且有火种的情况下,把水煮沸5分钟,也是对水进行消毒的很好的方法,且简便实用。在平原郊游或野炊时,多采用这种方法对河水、湖水、溪水、雨水、露水、雪水进行消毒以保证饮水和做饭的需求。
6、如果寻找到的是咸水时,用地椒草与水同煮,这虽不能去掉原来的苦咸,即能防止发生腹痛、腹胀、腹泻。如果水中有重金属盐或有毒矿物质,应用浓茶与水同煮,最后出现的沉淀物不要喝。  目前,有一种饮水净化吸管,在野外非常实用,形如一只粗钢笔,经它净化的水无菌、无毒、无味、无任何杂质,不需经过沸煮即可饮用,很轻便。还有一些从国外进口的净水器,体积小效果好,能在较浑浊的液体中过滤出可饮用的纯净水。
另外要提醒朋友们注意的是,在饮水紧缺的情况下,一定要合理安排饮用水,不要为一时口渴而狂饮。另外,在野外工作或探险中,喝水也要讲究科学性。如果一次喝个够,身体会将吸收后多余的水份排泄掉,这样就会白白浪费很多的水。如果在喝水时,一次只喝一两口,然后含大口中慢慢咽下,过一会儿感觉到口渴时再喝一口,慢慢地咽下,这样重复饮水,既可使身体将喝下去的水充分吸收,又可解决口舌咽喉的干燥。一标准水壶(0-9)水量,运用正确的饮水方法,可使一个单兵在运动中坚持6~8小时,甚至更长些。

14

主题

114

帖子

316

积分

高中生

Rank: 4

积分
316
QQ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09:13 | 只看该作者
山地行走应该注意事项
在山地行进,容易迷失方向,为了避免迷路,节省体力,提高穿行速度,应本着有道路不穿林翻山,不走小路走大道。如实在没有道路,可选择在纵向的山梁、山脊、山腰、河流小溪边缘,以及树高、林稀、空隙大、草丛低疏的地形上前行。不要走纵深大的深沟峡谷和草丛繁茂、藤竹交织的地方,正所谓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此外行进时将步幅加大,三步并作两步走,几十公里下来,就可以少迈许多步,节省许多体力。e而当疲劳时,应放松慢行当作休息,而不要停下来,站立一分钟,慢行就可以走出几十米。
山地行走途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岩石坡和峭壁。因此,攀登岩石是登山的基本技能。在攀登岩石之前,应对岩石进行细致的观察,慎重地识别岩石的质量和风化程度,然后确定攀登的方向和通过的路线。攀登岩石最基本的方法是“三点固定”法,要求登山者手和脚能很好地做配合动作。两手一脚或两脚一手固定后,再移动其他一点,使身体重心逐渐上升。运用此法时,要防上窜跳和猛进,并避免两点同时移动,而且一定要稳、轻、快,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距离和最稳固的支点,不要跨大步和抓、蹬过远的点。
草坡和碎石坡是山间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地形。特别是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山地,除了悬崖峭壁以外,几乎大都是草坡和碎石坡。攀登30度以下的山坡,可沿直线上升。身体稍向前倾,脚掌着地,两膝弯曲,两脚呈外八字形,迈步万勿过大过快。当坡度大于30度时,则较难用此法攀登。攀登此类岩石坡应采取“之”字形上升法。即按照“之”字形路线横上斜进。攀登时,腿稍曲,上体前倾,内侧脚尖向前,全脚掌着地,外侧脚尖稍向外撇。通过草坡时,注意不要乱抓树木和攀引草,以免拔断使人摔倒。在碎石坡上行进,要特别注意脚要踏实,抬脚要轻,以免碎石滚动。在行进中不小心滑会时,应立即面向山坡,张开两臂,伸直两腿(脚尖翘Q起),使身体重心尽量上移,以减低滑行速度。这样,就可设法在滑行中寻找攀引和支撑物。相反,千万不要面朝外坐,因为那样不但会滑得更快,而且在较陡的斜坡上还容易翻滚。

14

主题

114

帖子

316

积分

高中生

Rank: 4

积分
316
QQ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09:15 | 只看该作者
不疲倦的徒步方法
野外活动最常用的运动——走路(徒步)
也许有人认为行走在山野中,跟平常走路一样没有什么区别。的确是没有区别。但是当您全副武装地走上3~4小时后,距离目的地还有一两个山头时,区别可就大了。腿部肌肉向您抗议,疲劳使您无精打采,由于困倦而产生的渴睡现象不停地诱惑您,使您觉得路程越来越漫长了。那么,是否有一种永不疲倦的走路方法用在山野的徒步行走中呢?D案是有的。只要能理解和掌握下面几种方法,灵活运用,战无不胜。
龟步
在长途行走过程中,不要以为昂首阔步的大步向前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要知道步幅大是利用腿部肌肉的爆发力,这毕竟是有限的。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持久力,凡事都不能一步登天。所以步幅小一些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充分利用我们腿部肌肉的韧性,它们对持久战是相当有办法的。
吹气
跟着就是要调节我们的呼吸了,要努力让自己的呼吸与运动呈有节奏的状态。令肌肉持续缓慢而不休止地运动,再加上平稳均匀的呼吸。简单的说就是几乎每走一步呼吸一次。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中就能做到平均每两~三步就换气一次。
如果我们不习惯的话,也可以强迫自己呼吸,只要大口地吹气就可以了。但要注意,不要太过强求,不然会拉伤肺部和肋间肌的。调匀呼吸是保持体内能源的好方法。
利用肌肉
要使走路变成有节奏的最自然的有氧运动,上下坡时,也要随着这种节奏尽量利用肌肉的运动,尽可能的减少骨骼和关节的负担。尤其是在下坡时,特别是那些长程的下坡路,这是要善于利用双脚,使其可发挥立刻停止的作用。因为与其在长程下坡后骨骼和关节有不良影响的话,倒不如让肌肉承担多一些会比较好。

休息补充
还有在路上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以及适时补充能源。每走上相当一段时间或路程后,要适当地休息片刻。休息时应摄取一些马上能转化成能源的糖类和水份,使身体及时得到补充,以求快些恢复体力。并可松开鞋带,但必须记住未到宿营地前,千万不要脱下鞋子。因在长途行走中,双脚会稍微发胀,中途休息脱鞋,下段路只会叫您苦不堪言。
怎样走地图上没有的道路
  出门在外最离不开的东西就是地图,地图包含的信息是自助旅游者最重要的资料。但即使是最新出版的地图,由于时间、篇幅以及功用的不同,也不可能包括所有的线路。不过美景经常在幽僻之处,所以自助旅游经常要走一些地图上没记载的小路。这种小路哪些能走,哪些不能走,以及怎么发现这些“捷径”,其中很有一些技巧。
  地图上没有记载的道路包括:
  地图发行之后才完成的主要道路。这种道路又分为新建的道路和由于断路不通而另辟的便道两种。通常这种道路沿途的指示标志和其他设施都不完善,当地司机最了解这种道路的情况。问路时多问几个司机,就可以确定某条路能不能走。
  其次是野外山间的小路捷径,这些小路的路标很粗糙所以容易被疏忽,或者根本没有任何标志,岔路还很多。一旦闯入这些小路之时,心里很容易感到没底,有时候想问路都找不到人可问。这种路很少有修得完善的,甚至直上山崖、经过岩壁、或者通过危险地区。如果不愿冒险,时间上也没有太大差别,最好还是走大路。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路线,地图上不可能有标记,一旦误入,有时会身陷险境。这些路线包括:只能在积雪期使用的小路。与其他道路不同的是,许多难以攀登的地方,因为冬季完全冻结,反而容易攀登;为营救而开辟的小路。这种路多半通往岩壁或山谷,相当危险,而且残留着救援的痕迹,比如峭壁上的环钩痕迹等;供伐木、或高压线架设等工程使用的道路。这种道路有时修得很好,容易与大路混淆,不过,这种路多半远离正常路线、且留下大量砍伐木材或者工程器材等。 如果误入这种道路,一经发觉不对,应该当机立断,毅然折返,千万不能逞强或者怀有侥幸心理

14

主题

114

帖子

316

积分

高中生

Rank: 4

积分
316
QQ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09:18 | 只看该作者
常见地形
一、        圆顶丘:
等高线表示宽松,近于环线,表示周围低地或接近高地而凸起的独立小丘。

二、锥形丘:
  等高线成环形线,愈近高处,愈密集,多见于山地,状如锥形。
三、山额:
  将近山顶倾斜峻急之处,斜坡忽然缓平凸出,状如人额,由此过后至山顶等高线表示此部份特别宽阔向下弯去。
四、斜坡凹形地:
  为斜坡上低陷而浅窄之地,或平原伸入高地的低浅部份.常为流水通过,两侧有棱分隔,形态和山谷极相似。
五、陡壁:
  棱线末端广阔而陡直,称做陡壁,临近河谷或海岸常见之,等高线在此特别密集。
六、山肩:
  棱线上部或下部都显得峻急,中部却是缓平,称做山肩,等高线表示中部特别宽阔。
七、山脊:
  为一条狭长而两侧陡急的高地,顶上可能平坦,广阔或成刀口等形状,两侧坡度则可能均匀一致,或一侧急直,一侧缓和,多见于广阔平坦地区,此外,地势较周围高耸而绵长的,也可视为山脊,等高线表示山脊成椭圆形线。
八、山坳:
  位在一条狭窄上,两山间的低下处,河流从此相背分流,与鞍部无明确分别,通常以两侧宽阔又缓斜便于跨越的山坳,其鞍部两侧较为狭窄险峻,通常甚少在此做跨山道路等高线表示山坳,自低地向上弯去。
九、鞍部:
  也是山脊上两山间的低浅处,但略比山坳为高,如鞍部地形狭窄而深下,用来作横跨山脊两侧的道路,则称做山隘。
十、交錯山稜:
  幼年河谷中,遇河流成彎曲形,兩岸的稜線便會互向凹處突出,形成豎鋸狀,突出的稜線,傾斜緩和,凹入的稜線,傾斜較陡,等高線表示凸出的稜線,離河岸稍遠處向下彎入,反之,表示凹入的山稜,接近河岸向下彎出。
十一、悬崖:
  为一高峻而近於垂直的岩石面,多由侵蝕和断层两大作用所形成;內陆及海岸皆有,等高线表示壁立處,可以有許多等高线重合一起,但也有以特殊符号表示。

50

主题

790

帖子

4125

积分

博士生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25
16#
发表于 2010-11-25 11: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渔樵问答 于 2010-11-25 15:57 编辑

智慧君简介:一位侦察兵出身的旅行家。他不仅仅体力充沛,更为可贵的是,他的安全意识和互助精神对于远足活动常能有很大的帮助。

511

主题

443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311
QQ
17#
发表于 2010-11-25 12:52 | 只看该作者
渔樵问答 发表于 2010-11-25 11:53
智慧君简介:一位侦察兵出身的旅行家。他不仅仅体力充沛,更为可贵的是,他的安全意识和互助精神是对于远足 ...

以他侦察兵的户外知识,在咱们户外的自救互救中是非常有用和切实可行的。转载的这篇文章,也请各位驴友看一下,掌握一些也对以后的出行有利。

1

主题

75

帖子

244

积分

高中生

Rank: 4

积分
244
18#
发表于 2010-11-25 19:36 | 只看该作者
收藏学习了

33

主题

1246

帖子

2255

积分

硕士生

文武

Rank: 6Rank: 6

积分
2255
19#
发表于 2010-11-25 22:36 | 只看该作者
很实用的知识.

15

主题

392

帖子

782

积分

大学生

Rank: 5Rank: 5

积分
782
20#
发表于 2010-11-26 08:28 | 只看该作者
讲的太全面了,好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