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雾日雪山行
本帖最后由 竹影摇月 于 2009-11-17 19:30 编辑
汽车在浓浓的白雾里蠕行,是因为害怕前方几米外的浓雾里突来的行人或车辆带来的恐惧;也害怕车行过快而因路滑无法控制汽车对自由的向往。车内,坐满了在部分人眼中视为异类或疯子的满怀憧憬的驴友。他们在轻松而兴高采烈的交谈中,各自想象着即将呈现在自己眼前的雪山美景,是否能抚慰自己朝圣的心境。
这座山叫做龙虎山。禹州之名山,风水之宝地。钟灵毓秀,风光雄奇,名贯今古。
考虑到冰封路滑,我们选定在龙山之腰部作为始发地,沿龙脊向山顶迂回。天气很冷,人们的手和脸象是在做冰水浴。雾,依然很大,加上路上雪厚冰滑,很快,后队已看不见前队,只能不时地呼伴快行而不使隔得太远。不过,很快大家已不觉得冷,且身感微汗。
因雾大无远景可看,队伍只能默默前行,沿途浏览路边草枝上晶莹的冰挂。然而,沉默是短暂的,马上驴友们找到了快乐的凭藉。背阴处平坦厚实的雪地上,羞涩和矜持见鬼去吧,淑女卧雪,咯笑翻滚;不惑驴子,侧卧雪原,大口吃雪。外向的驴友,则相互掷雪,玩起儿时的雪仗。立时,沉静的雪岗变成了热闹的舞台。在雪丘上写上驴名吧,捏势拿架照个像,让驴花舒心的浪漫和雪原的美丽相得益彰吧。咔嚓过后,一寸的胶片便定格了雪原勾起的驴花心中莫名的憧憬,而后午夜的闺房,驴花每每看到,会热红多少次幸福的脸庞。。。。。。
时移日渐高,太阳逐渐积聚着力量,妄图把浓雾击退。但是,浓雾太强大了,太阳只能不时从浓雾之意志薄弱处伸出头来,却只是个微微橘黄的银饼,并无太多的光热。垭口处,山脊两边升腾上来的浓雾,也在自相做着力量的博弈,却往往是势均力敌,握手言和,合力拱起,把浓雾拥向天空。山下晴日里历历在目的村庄,这是都沉浸在浓雾的海洋里,不时的犬吠,是在使人能想起他们的存在,还是在看见偶尔伸头的太阳而作着蜀犬吠日的东施之举?眼前只能见厚厚的云海,可惜山太低,看不见云海上的晴空,云海便也失去了广阔的雄奇和震撼,却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那曾经的大山之巅观云海的遥远记忆。。。。。。
渐至山顶,风大起来,依然很冰凉。因有燥热的身体,便也不觉得冷。眼前的景象也使人们忘记了风的冷。山坡上,矮矮的矢车菊或蒿草等灌木的干枯的枝柯上,被裹上了玉样的冰,棵棵的草看上去像棵棵的珊瑚。放眼望去,山坡像是布满珊瑚的海底。这时,一个念头闪出脑海:山坡是海底,空气是水,我们便是游动于海底的鱼儿。遥想万年前的龙虎山,也许是沧海。今天,特殊的环境和有意识的人,便回现了历史记忆中的境况,而我们驴友便成了科学幻想中的人物,一时把万年的历史走了一个来回!!!
还有更妙的景致呢。在巨大的山石迎风面,被冰镶上了碧玉样的装饰。有的像镜面样的平坦,有的则凝结成波浪样的纹理,边缘还形成了不规则但看上去却很具有美感的雾凇。给人的感觉,像是旅途自费时玉石店中见到的玉石原矿切割后的截面。这时,恕我们口拙,不能用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我们的赞美。只听到驴友们不住的啧啧之声。只是看到此,我们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理解,便有了形象的诠释!
中午休息,在往返多次的选择后,只能在一片开阔的雪地上,铺上坐垫。支灶生火,喝汤煮面。手勤的驴友寻来枯枝,生起篝火,簇拥而立,伸手向火,体验野趣;在雪与火的交织中,体验人们对大自然要素对人们截然不同的享受。有的驴友在烤鞋袜,他们是头驴,为队伍开路,鞋袜湿得最狠。他们用自己的辛苦和付出,为大家送上了温暖,快乐和无私的友爱。大家的心中都洋溢着一种真挚的感激和敬意!!!
午饭很快吃过,不知哪位好动的驴友掷出了第一枚雪弹。立刻,驴友们自然分为对立的两组。一时,雪弹横飞,雪花与身姿乱舞;笑声四起,娇喘与雉叫共鸣。五十载大雪再回,四十年童心复萌。人生尽情付一乐,功名利禄复何求。人言吾曹心已疯,笑问心疯实何人?
日始斜,乐已足。踏归程,意恋恋。五十年大雪今日回,大雪复回更几时?雪塑山水景慰情,雪大成灾病我胞。愿雪恰好落神州,福佑黎民快吾心。当逢其日来临时,再呼驴友过大山!!!
有诗赞曰:白雪罩四野,浓雾弥六合;朝向龙虎行,不见早行者;荆柯裹冰柱,裸石镶玉则;雪仗鼎沸起,乐翻旧农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