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户外-河南户外联盟-中部户外联盟-河南旅游-河南驴友

搜索
快捷导航

Model推荐领队活动更多>

楼主: 小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月12——13日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约伴贴(报名时间 截止到本周四)

[复制链接]

116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431
QQ
31#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08:19 | 只看该作者
http://bbs.hnhw.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628&extra=page%3D1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

  因为要联系车辆 保险事宜 星期三报名截止 没有交A 速去交A 或者与小义联系确定 13623763105  跟帖报名 视为无效 请给予理解

116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431
QQ
32#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2:40 | 只看该作者
平遥古城简介:(先来个正式的)

A.平遥古城墙----
平遥,旧称“古陶”,南与介休市接壤,北与祁县相邻,是全国至今保存完整的4座古城之一,也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平遥古城墙,始建于公元前827-782年的周宣王时期。《平遥县志》记载,西周大将尹吉甫、严允曾驻兵于此。故旧有夯土城垣,相传为周代将领尹吉甫所筑。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干扰,全国各府、州、县城等级,普遍建造城垣,以凭防守,平遥城墙即建于此时。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在原西周旧城基础上扩建为今日的砖石城墙。这座县城,明、清两代500余年间,先后修葺26次,清代初期,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现存城墙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
        平遥古城墙,城池平面呈方形,略偏东南向。城墙形制按照“因地制宜,用险制塞”规划、东、西、北墙为方直,南墙随中都河蜿蜒而筑。城墙周长6157.7米(12.3华里),墙高6-10米,墙顶宽3~6米,底宽9至12米;墙外筑护城壕,深、宽各1丈,复掘堑深阔3丈。城门共有6座,东西各二,南北各一。东西又筑以瓮城,以利防守。瓮城就是围在城门外的小城,或圆或方,平遥的瓮城均为方形,高与大城同,城顶建战棚,瓮城门开在侧面,以便在大城、瓮城上从两个方向抵御来攻之敌。瓮城设内、外门,平时检查来往过客,有可疑时报警即可关上两座门,瓮城内被关之敌人即成“瓮中捉鳖”之势,故名之。各城门外曾设吊桥,瓮城上筑重檐歇山顶城楼;四周各有角楼一座;四面墙体,每隔60米,筑观敌楼一座,整个城墙上共有72座观敌楼。传说,城墙上有垛口3000个,观敌楼72处,是按孔夫子的弟子3000、贤人72的数字修筑的。
  平遥城墙,建造技术讲究,设计与施工精心。墙基以条石垒砌,墙体内填土夯实,外周青砖砌裹,顶部铺砖排水,建砖砌排水槽100多个。素土夯层严实,收分合理。外墙每隔40~100米筑一马面。墙顶全以条砖海墁,城墙四角建有歇山式角楼,东南角还建有文庙,正南筑有魁星楼和文昌阁(现不存在)。
  平遥古城素有龟城之称,意在长生不老,坚如磐石,金汤永固。据传古城六座城门各有象征和喻意:南门曰迎薰门为龟头,面向中都河。城外原有水井两眼,喻为龟之双比北城门日拱极门为龟尾,是全城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均径此流出;东西四座门和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日永定门,卜四门曰凤仪门以及上东门曰太和门,外城门向南而开,形似龟的三腿正常向前屈伸,唯有了东门日亲翰门,其外城门经直向东而开,据说是古人建造城池时怕龟爬走,将其后腿—一即下东门拉直并用绳绑好拴在距城八公里的麓台塔上。
  平遥城内,以市楼为中心,由城墙和各大街小巷组成一个庞大的八卦图案,亦如龟背上的寿纹。如此构思巧妙、设计严谨、形体完整的城池,加上城内的古寺、市楼、街道、民宅,向世人展现了传统的文明和文化。

B.明清商业古街----位于平遥古城的南大街,该街是古城文化遗产的精华之一,地处古城中心,是古城对称布局的轴线。平遥古城以南大街为轴线,古城最高建筑市楼为轴心,形成“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相遥”、“上下有序”的对称布局,明清街在古城中的位置十分重要,750多米长的古街上,荟集大小古店铺78处。(街上卖各种各样的假古玩,小玩意。以及平遥的特产-漆器、牛肉)
  平遥从明末清初,成了全国金融城市之一,曾经繁荣一时。那时首先在平遥创办了一种“票号”行业,专营汇款业务。当年平遥以“汇通天下”,在全国17个省的45个城市设有分号,有的票号甚至和美国纽约、旧金山也有汇兑业务往来。这批在平遥靠汇兑业务发家的富商大贾,为了显赫门庭,争相建造华宅和铺面大院。明清街上有票号、钱庄、当铺、中药店、绸缎庄、杂货铺以至扇子、灯笼、戏装铺等等,几乎包容了商业的所有行当,经过几百年风雨荡涤,依然难以湮灭优秀传统文化的光彩。由于平遥商业繁荣,门类齐全,信誉卓著而享有“小北京”的美誉。 漫步其间,明清风韵的字号门市互连呼应,足见当时商业之兴旺、街市之繁华。
  1.百川通票号旧址开设“票号财东宅用器物陈列馆”,展览当年富甲一方的票号财东宅用的家具和用具、观赏床、榻、柜、凳、镜、书画,器皿等。     
       2.“平遥传统名吃铺”地处南大街中段的“云锦成”中药店,它是平遥唯一全面系统经营平遥地方传统名吃的场所,明清以来平遥商业经济繁荣发达,平遥商人长期在外地做生意,带出去平遥的饮食特色,同时也带回来各地的精华名吃,所以说平遥的地方名吃在某种意义上讲,是集南北之大成但又不失平遥之特色,尤其是平遥的杂粮面食,不论从品种花样,还是调料搭配,可以说在山西堪称一绝。 (我是没去过这里,具体情况不知道)
  3.地处市楼南的“永隆号”旧址是“平遥漆器艺术博览馆”的所在地,它是全国首家漆器艺术博览馆,该馆利用古朴的建筑环境,全面系统地介绍、展示平遥漆器的种类及历史沿革、艺术作品。(漆器为平遥得特产,不可不买)

116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431
QQ
33#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2:40 | 只看该作者
C.古城古民居----平遥普通的居民住宅大都为清代修建的,这些住宅体形较大,用料讲究,由于山西气候十燥,又未经战争破坏,所以大多数保存得相当完整。
  住宅平面布局多为严谨的四合院形式,有明显的轴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沿中轴方向由几套院组成,一般为三进院呈“目”字型的基本形式。院落之间多用矮墙和装饰华丽的垂花门作为分隔。有的在院落一侧或后面还建有花园。
  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的拱券式砖结构的窑洞,在窑洞房的前部一般都加筑木结构的披檐、柱廊,上覆瓦顶。正房屋顶是平顶,一般在两侧砌砖梯可登上,在屋顶上有的还建有照壁式风水楼、也有的在窑洞上再建一层木结构双坡顶的楼房。
  民居的外墙都用砖砌,做成清水砖墙,高达七、八米。对外不开窗户,外观坚实雄壮,有的在墙顶做成城碟式,像一座座小城堡,在院子里也很少栽树木,迷信观念认为树木会招致鬼怪,家宅不宁。院于里地面均用砖满铺,多垒起花坛,没有泥土,便于清扫。
  民居内外装饰华丽,有木雕精细的垂花门,正房梁下挂落子曲替都有花饰,有的刻成狮子滚绣球,有的是福禄寿三星,或琴棋书画等,都有一定的样式。门窗都是木樘木棂,大都花纹繁巧,且各不相同,有的门扇上还雕塑有唐尧虞舜禅位的故事。当时已普遍使用玻璃,有的富商用的刻花玻璃。为保暖防寒.门窗大多做成双层,屋檐下椽木梁枋等都施有彩画。
  沿街巷的宅问都特别讲究,门顶形式多样,有悬山卷蓬、悬山有脊两坡、两坡半等长和半坡及披檐等,檐下用梁枋穿插、斗拱出檐等,做法各不相同。有的用柱,有的做壁柱门墩等。大门门扇上有门匾,书有“修德”、“修齐”、“繁鳌”、“霞蔚”、“乐天伦”等,有的住宅门外还立有上马石、栓马柱,石雕精美,反映出当时这些人家住户的富庶。 (为彻底开发平遥古城旅游资源,当地政府正分批外迁城内住户,陆续修复和整改旧民居)
  全城保存得较完好的民居有四百余座,其数量之多,保存完好的程度在国内实为罕见。 其中,又以雷履泰故居、冀玉岗旧居、冀氏老宅、侯王宾旧居、王荩廷旧居、王沛霖旧居、程遵濂旧居、梁子章旧居、侯殿元旧居最为代表性。
  雷履泰旧居 雷履泰旧居位于县城内书院街11号院。雷履泰(1770-1849),平遥细窑(今龙跃)村人,生前受聘于西达蒲村李大全财东,先期经营西裕成颜料庄 ,清道光三年(1823),经东家、 掌柜合议, 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票号. 此院兴建于雷履泰发迹的清道光十二至十三年 (1832-1833)。雷履泰旧居坐北向南,包括东 、西两院及后院 。西院内宅门辟于八卦中"巽"字方位,坐西向东 ,四合院内计硬山顶南厅3间, 临街高筑,五檩前后廊式;正厅3间,结构与南厅同;东西厢各有鹌鹑尾式单坡瓦顶房3间,举架甚高,出檐深长。 后院正窑5间带前檐,檐柱通天,窑上建木构楼房五间,栏杆饰件,现存完好,用料硕大,图案简朴。前檐雀替素面式,檐下原悬有贺匾,上书" 拔乎其萃 "。正窑门窗呈方形; 东西厢皆为明装修,棂花、窗扇现存完整;西院上空原有天棚罩盖,上系铜铃,以防盗贼。东院呈四进院落,宅门于后期拆除,里院计正窑5间,加前廊,每截院或大或小,各有东西厢房3间,现存基本完整.高台基、高屋身、高举架,可谓雷宅一大特色。视其宅院格局,可见当年受建屋占地面积的局限。坚实牢固的深宅高墙,朴实无华的建造工艺,表现出一位金融家丰厚的家财和务实的创业精神。
  冀玉岗旧居 冀玉岗旧居位于县城内葫芦肚巷7号院。原为日升昌票号掌柜冀玉岗之祖业,故名.清光绪年间(1875-1908)冀姓晚辈将此院卖予靠票号业发迹的雷昌武。民国年间,此院又出售予百川通票号伙友张衡堂为业.新中国建立初期,张氏再将此院卖予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后为中国***平遥县党校校址。此院建于明末清初,坐北向南,前后两进院,东西原有偏院,共占地2000平方米。
  宅门在巷道内,辟于八卦中"离"字方位,门顶建看家楼,宅门两旁各有厢房3间。今内宅门不存,往里即见"过厅"高筑,面阔5间,过道厅前院,东西厢房各3间,单坡硬山顶,前出廊.过道厅后院,计拱券正窑5间,东西廊窑各3间,均出前廊。正窑之上有木构楼房5间。前后两院,院心敞亮,房舍高大,设计大方,选料精良,具有三截两院过道厅的建筑组群,是本县传统式的富裕型家族居家庭院之典型代表。
  冀氏老宅 位于县城内站马道街8号院,院主冀祜堂为冀氏第22代孙。元末,冀氏始祖冀友贤,以在菲律宾造船为业,同官府来往甚多.元至正九年( 1349),冀友贤重金购置此地。至正十一年( 1351 )就地建起明楼一座,取名 " 栖凤楼"。明洪武二年(1369),大水成灾, 平遥西城墙被洪水冲跨,大小房舍毁于水灾者不计其数,唯"栖凤楼"(现存冀氏老院内正楼)安然无恙,其余尽见一片红色泥沙。洪武三年(1370),城墙扩建重筑成为龟状城池,栖凤楼一带始有街道,街随楼而名,称"栖凤街",20世纪初起,俗称"站马道街"。冀氏老宅的建筑格局,全按五行八卦布置而成,宅院平面呈鲤鱼跳龙门状--五截四院,形似鲤鱼一尾。宅院坐东向西,宅门则坐北向南,辟于西南部,门厅3间,古朴凝重.全院自西至东,依次为硬山顶西厅5间,六柱式二门楼1座,硬山顶过厅3间,金鸡独立式内宅门楼1座,砖券窑洞式堂屋5间,前檐插廊,檐柱通天,上建硬山顶明楼5间(即栖凤楼)。楼之地平,高出原街道路面48米,从街道到明楼共有台阶17级。在堂窑之前檐墙上,以方木作梁,筑成方形门窗。每截院内之南北厢各有鹌鹑尾式单坡顶厢房3间. 厢房槛墙以上,皆筑槛窗,俗称"明装修".里、外院厢房,全为木板、格扇装修,经后期重修或添建,棂花数种,风格有别.整座宅院布局严谨,造型简朴,木构件用料硕大,少有雕饰, 屋架平板枋宽度大于其厚,深显早期建筑特色.新中国建立后 , 曾被工厂占用 ,二门与内宅门被拆,面目有所改观 。"文化大革命"期间,屋顶脊饰大部被砸,栖凤楼上的部分装饰性木构件失存 ,若稍复修,即可重见元明时代建筑原貌。
  侯王宾旧居 侯王宾旧居位于县城内沙巷街 14号和 16号院 。 创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侯王宾,字鸿仪,一生以票号为业,在商界独树一帜。侯氏年积万金,于清光绪年间置得此院,遂予重修. 此群体住宅原包括今沙巷街14号院(上院)、 16号院(下院 )、 18号院(书房院) 、 20号院(车马院)、西郭家巷6号(花园)和西石头坡9号院(祠堂),巷道尽头的建筑物名"鼓棚",是婚丧庆典时吹鼓手演奏的场所.当年六宅院穿通一体, 功能齐全而层次有序.14-20号院两两相对,共同坐落在一条宽阔的东西向巷道内。巷道石板铺地,道旁上马石、栓马柱俱全,14号院拱券式宅门、16号院垂花门楼高筑,每院分内外两截,正面为堂窑,前檐插廊, 上建窑楼,东西厢房三三对应,全院布局严谨,工艺精湛.门窗装修一应俱全 ,完整如初。
  王荩廷旧居 王荩廷旧居,位于县城内仓巷街35号院。创建时间不晚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其平面布局有"凤凰双展翅"之说:"凤凰面临米粮市街,尾甩贺兰仙桥(平遥八景之一)之水塘 ,是谓生机勃勃,吉庆吉祥宝地。"据传,此院原为官邸,清光绪年间,抵债于从事票号业发迹的赵氏弟兄 。现房主为王荩廷之孙辈.王荩廷, 年少时习贾于天成亨票号 ,后到广西银行任协理。王于民国13年(1924)置得此院,并包括花园(今仓巷街29号 )和西偏院(今仓巷31号)。王宅坐北向南,门辟于八卦中"巽"字方位 ,纵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南厅、过道厅和堂窑。 堂窑5间 ,加前檐,上建楼房5间,里外院东西厢房各3间,皆单坡瓦顶。全院一座座开间大 、入步深 、举架高的单体建筑, 在宽雍的空间里构成拥有三截两院过道厅的深宅大院. 精雕细刻的工艺品,在木 、石 、砖各种构件上随处可见 ;仿木构的砖雕斗拱,确有官邸韵味 ; 题材丰富的民俗吉祥图案,布满在挂落 、雀替 、门窗和石构件上;石雕栏杆的花饰,陶制烟囱的造型, 都维妙维肖;宅门内影壁上砖雕的"米颠拜石 ",又有一番高雅而脱俗的情趣 。大富之家的大排场充斥了庭院的每个角落。窗间现存的民国初年的剔花玻璃 ,乃是研究建筑发展史不可缺少的实物资料。
  王沛霖旧居 王沛霖旧居位于县城内仁义街37号院。清人王沛霖,书礼传家。此院为晚清建筑,坐北向南,前后三进院,院与院之间以垂花门楼、罗汉墙相隔。外院有东、西厢房各1间,南厅5间带前廊,宅门开在东梢间,上施天花板,门头匾上书"树德"二字。中院门楼残损,门头匾上书" 克绳祖武",字迹清晰。东西厢房各3间,单坡瓦顶带前廊.里院,正窑5间加前廊,雀替镂空,装修完好,博古图案,典雅大方。从两侧窑坡拾级而上,可至窑顶,窑顶有风水影壁3座,一字排列。全院布局严谨,封闭性极强。从院落的选址、建筑的构思,宅门、房舍的造型,装修工艺的题材以及门头匾内容的立意等方面,把当年院主人的封建正统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愧为书香门庭。
  程遵濂旧居 程遵濂旧居位于县城内关帝庙街9号院。程遵濂( ?-1900),祖籍本县梁赵村。清道光年间(1821-1850 ),曾在蔚丰厚票号投入巨额股金.晚清,程为兴办教育事业,两次捐银5580两,以助学业有成之子弟,百余年间传为佳话.程宅创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是一处典型的传统式四合院, 坐北向南,平面呈方形 。内计正房5间,硬山顶,带前廊,前檐墙筑拱券式门窗;东、西厢房各3间,单坡硬山顶,带前廊;南厅5间 ,硬山顶,带前廊;南厅之东梢间辟为门洞,门洞之上施木装修。早年,高台阶 、高门槛,门头有金字牌匾高悬,上书"资政大夫".正房檐下也曾有"士林待德"的匾额高挂。全院建筑材料十分考究, 纯青石作基,上等木材抬架,在高厚的墙壁内觅不得碎砖污土,选料之精、规格之大,显而易见。屋宇造型,端庄而秀美,屋面装修,大方而精制.综观全院,敞亮中有深沉,古朴中见新颖。
  梁子章旧居 梁子章旧居位于县城西12公里净化乡王郭村, 坐北向南,民国 16年 (1927)创建。梁子章,王郭村人,民国年间曾任广州总督私人秘书。梁宅原规模甚大,新中国建立以来,一向占作校园,原建筑物屡有拆改,今存之古建筑仅属其西部之宅.此宅为砖木结构,分里外两进院。石台基上,宅门3间,中间为门道, 两次间有门墙,里外皆单坡顶门楼,倚门墙而筑.外院东、西厢,各有单坡顶瓦屋4间,每边三大一小;中轴线上建内宅门亭3间,悬山顶;里院正房5间加前檐,木梳背式门窗,东、西厢房各3间,东、西、北三面皆为木构平顶房,屋顶青砖海墁,房顶后部筑走廊并有花栏墙环绕。环视整座院落,高墙厚壁,泰然处之,极有窑院的错觉。布局严谨,匠心独具,房屋的结构与装饰,恰到好处。此院建筑材料考究而规整,檐口梁架,雍容华贵,油饰彩绘,精美绝伦,全院石构件随处可见,柱砥磉墩之应用,显然是王郭村滨河地带向中国南方水乡的营造手法之借鉴.在装饰工艺上,集砖雕、木雕、石雕、陶塑于一宅,融进了山河台榭、木卉博古、珍禽奇兽、戏文人物等生动的造型和丰富的题材。梁氏旧居,犹如一座实用美术馆。
 

116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431
QQ
34#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2:41 | 只看该作者
D.古城县衙----平遥县衙位于城内的政府街(旧称衙门街),经过历代添修和复原,现已成为我国现存极少的完整古县衙之一。(有县太爷升堂表演)
  县衙内最古老的房子叫"大仙楼",是县衙内唯一的元代建筑,是地上式窑洞建筑,一层为三间窑洞,平时是县太爷吃饭喝茶的场所,楼上是个祠堂,供奉的是--狐狸精,据说狐狸精生性不安分,即便修练成仙,也依然不依正道,喜好恶作剧,常常让官员们叫苦不迭,但狐狸精又好大喜功,喜欢被人奉承,县太爷们也就投其所好,将狐狸大仙奉为"守印大仙",加以供奉,狐狸精们也就洋洋自得,不再捣乱且保佑着县太爷们早日高升。

E.古城文庙----山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平遥城东南隅云路街北侧,为国内现存最早的大成殿之一。文庙占地1万多平方米,由三组建筑组合而成。中轴线为孔庙,左右为东西二学。庙前东西南牌坊三座,庙内四进院落,檑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等主体建筑,顺序排列在中轴线上,或西廊庑以及时习斋、日新斋等,以对称的格局配属两旁。大成殿较古,余均经明清重建。(原为平遥中学占,近些年迁出。另外文庙在每年的高考前一天,都免费向当地的高考学生开放,希望他们能考个好大学。我就是因为当年没拜才没考好学校啊!!)
  大成殿始建年代已无考,重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平面近方形,坐落在一个方形高台基上,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五脊六兽,正脊两端安置有2米多高的琉璃鸱尾。造形华丽,光泽夺目。面宽进深各5间,单厚檐歇山顶,斗拱硕大,出檐极远。殿前月台宽敞,周以石栏围护,东、西、南各设石级,檐柱粗大,直径达47厘米,屋檐下斗拱疏朗雄伟,用料硕大,有住头铺作、补间铺作和转角铺作三种。为祀奉方便,殿内减去明间两根柱子,故空间宽敞。殿内顶设天花板,将梁架分为明伏、草伏两部分:明伏嵌削规整,草伏制作略粗糙。前后槽用乳伏搭牵相构。内柱上有复梁拼成草伏承重,其中用四椽伏、平梁、叉手、侏儒柱、驼峰等层层支叠。梁枋断面,大多为三与二之比,显然是宋金之制。殿内藻井,用小型斗拱叠架而成,体形规格,制作精巧。
  我国文庙甚多,但屡经重建,早期实物多已不存,除河北正定文庙大成殿为五代遗物,山东曲埠孔庙中尚存一金代碑亭外,宋、元时期的村是很少了。

F.城隍庙----平遥城隍庙位据古城内东南创建年代无考。明嘉靖33年(1554年)重修,清康熙、乾隆年间都有过修葺,咸丰9年(1859年)6月,庙会间夜间失火被焚,同治6年(1864年)重修。
  现存庙宇为明清规制,整座建筑由城隍庙、灶君庙、财神庙三组建筑群组成。城隍居中,灶君财神各占左右,坐北面南,前后四进院,占地7302平方米。
  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至北依次是牌楼、山门、戏楼、献殿、城隍大殿、寝宫楼阁。中轴线建筑两侧是:游廊、官房、钟鼓二楼、配殿、灶君、财神二庙,整组建筑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布局严谨、主从分明、前殿后寝,是典型的中国道教庙宇殿堂布置形式。
  庙内砖雕、木雕、石雕、彩塑、壁画造型优美、精雕细刻、独具风格,明代建筑琉璃绚丽多彩,孔雀兰、孔雀绿产品构件更是色彩鲜艳,光彩照人。
平遥城隍庙建筑风格独特,地方建筑手法精美,内涵丰富,集技术艺术与文化知识于一体,是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耀眼的明珠之一,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与县衙署对称设置,“阴阳各司其职”,是古代“人神共治”思想的明确反映,是研究古城礼制特色、宗教体系、建筑艺术和思想文化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
  隍正殿内两山墙绘有二幅大型工笔彩壁画,每幅长8.05M,高4.50M,壁画内容是“城隍日、夜巡查图”各一幅。绘画技艺用笔潇洒粗犷,简练泼辣,风格属明清代著名画家吴伟所创粗笔艺人画竹叶描法,成画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属国内罕见的艺术精品。
  献殿壁画——城隍出巡活动,初绘于明代,重描于清,文革期间被涂厚厚一层白灰,这是洗掉白灰后的原迹。整幅画属工笔淡彩,场景宏观,气势磅礴,小鬼执呜锣清道旗走于最前方,四个冤魂跪于路的石头后,虽个个衣衫褴褛,但其面目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好像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一样,说明他们十分希冀神灵为自己伸冤做主,使其及早投胎转世。这幅壁画的绘画师把自己为民抱不平,对世态的愤满,对贪官的嘲讽通过壁画的形式宣泄了出来。
  城隍每年出巡三次,春季清明节,秋七月十五,冬十月初一,时令鬼节。清明出巡意为放鬼,秋季访鬼,冬季把遗留于人间的孤魂野鬼通通收至城隍庙

G.古市楼-----平遥古城南街建有市楼,跨街而立,位于全城中心,高楼耸立,雄踞全城。楼南有井,水色如金,故此楼又称金井楼。
  市楼屋顶为重檐三滴水歇山,黄绿彩色琉璃瓦铺盖,花纹南成双喜字,北成寿字,背梁两端和正中用铁制构件代替琉璃瓦尾和宝瓶。底层成方形,纵横各为三间,逐层收进,中层夹以平座,使楼身更显挺秀高耸。
  市楼高三层,高15.5米,木构为清式常例,横跨南大街,下为通道,东西连接民宅,在楼东南侧有砖阶术梯可登上第二层楼面,中有菩萨像,两墙有彩画,是关公故事。
  市楼高耸在古城中央,与城东清虚观、大成殿等高大建筑,遥相呼应,对应于城中大片,平缓的灰色民居屋顶,构成古城起伏变化的优美轮廓。
  市楼始建年代无考,据清人赵谦德于乾隆二十三年撰重修金井楼碑记云:“先是康熙二十七年邑宰黄公(汝钰)葺之”,“数十年来,楼且浸颓坏”,“丙子(1756年)罩怀李公来宰斯邑,叹是楼之将倾”,于第二年“邑人乃以斯楼之役请公,遂施俸金,择邑之老成者共成焉”,历时六个月竣工,计花费四百余两,用工两千余个。将“南向旧塑关帝圣大像妆而新立,北向新塑观音大士像,最上一层则奎光阁为人文观兴之所,由起溯斯楼,自黄公整葺后,迄今凡七十余年,复焕乎一新”,当时市楼就以斯雄姿壮观、造形华丽,被冠以“市楼金井”誉为本县八景之一。多少年来市楼以其造型挺秀,平座疏朗,屋瓦琉璃灿烂,斗拱装饰精巧,实为古城增添秀色。在人们的心目中,城墙和市楼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成为平遥古城的象征。历经嘉庆,道光、同治、宣统各代,得以不断地修葺润色,至今楼貌色姿色犹存,广大游客观之赞叹不已。从南、东侧跨砖级而上,中层沿平座走廊围绕一圈,凭栏远眺,可眺全城景色,南北大街人流车行,店面屋瓦尽收眼底、城垣四围,青山隐隐,会顿觉胸襟开阔,诗兴88,正如清代诗人赵谦德遗诗所云:“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仰视烟云变幻,俯临城中之繁华”。

116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431
QQ
35#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2:42 | 只看该作者
国道:1.从太原走108国道前往:晋中市(榆次)------太谷-----祁县----平遥;
          2.走太原市平阳路上208国道----小店----东观镇(再改走108国道)---祁县----平遥;
          3.走太原市平阳路上208国道----小店----东观镇(过收费站后改走省道)------直达平遥;(此路人少车少,干净,路况好,适宜骑自行车)
          4.从陕西靖边、离石方向走307国道前往汾阳,再转走汾平公路可直达平遥;(可顺路去汾阳买点正宗的汾酒,且汾平公路刚刚修好)
          5.从运城、临汾方向走108国道前往:临汾---洪洞县---霍州市---灵石---介休---平遥;
          6.从晋城、长治方向走208国道前往:长治---沁县---东关镇(再改走108国道)---祁县----平遥;

高速:1.太原、侯马方向走大运高速可直达
           2.晋城、长治方向走长晋高速到长治,转太长高速到太原,在转大运高速

116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431
QQ
36#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2:42 | 只看该作者
平遥古城内的电瓶小三轮车起价是3-4块钱,记得一定要砍价;打的也可以,的士是非常实惠的,4块钱起价;
       最好是花钱顾个人力三轮车给上他20块钱带你在古城里逛各景点,不过切忌不要让他帮买当地的特产,宰死你的


食宿篇:

平遥古城内(含古城墙)共有20个景点,外加城外的镇国寺、双林寺,要想在1天时间内玩转平遥是不可能的。因此特别建议把平遥的旅**程安排到两天,这样既能缓解车马劳顿的辛苦,又能细细品味古城的风韵。尤其是古城内明清街的繁华夜景,也是不可不看的。
所以,就不得不讨论一下住宿的问题了。(尤其是学生组或组团旅游,住宿更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既然来了古城,就应该去当地的民俗客栈体验一下。在平遥古城,民俗客栈比较多很多,尤以明清街集中,此外,西大街日升昌票号至南大街北口这一段以及北大街也有几家民俗客栈,著名的有:

      天元奎客栈,它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是平遥古城内现在存最古老的客栈之一,1997年经修缮后开业,因其周到的服务和网络宣传而声名鹊起,豪爽的老板程树贤和婉约的女主人彩虹也常被游客和网友们津津乐道。

      山辉民俗旅馆位于西郭家巷17号的,它既是平遥古城中唯一的家庭旅馆,同时又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百年老宅。山辉家庭旅馆的条件虽然比较简陋,但它保留了平遥民居的原汁原味以及家庭式服务的亲切感,因此得到了一些希望深入接触平遥普通居民生活的中外旅游者的亲睐。

  云蒸民俗客栈的前身是“日升昌”票号大掌柜雷履泰的第十二位徒弟钱仁轩的住所,此人生性端稳内敛,不喜张扬,从此院的建筑风格中可见一斑。地址:站马道街50号,电话:5681628。


  平遥国际青年旅舍建于乔家老院,它与乔家大院源于一脉,互成一体,保存有完整的正房、绣楼、民俗洞房、阁楼等清代古民居。地址:西南门头街11号,电话5686771。

  乔家庄园是平遥古城内规模最大、接待能力最大的宾馆,乔家庄园博物馆是展示三晋古民宅、平遥四大财东之一乔家晋商史的博物馆。地址:南门头街11号,电话:5683333,联系人:张良。

  德昇源民俗宾馆是以“裕华楼”二层建筑为主体,是古城内三进式院落中规模最大的民俗宾馆。地址:西大街109号,电话:5680788,联系人:侯宝福。
  
     一得客栈的前身为票号世家侯王宾及其子日升昌票号掌柜侯殿元的旧居,该院落修建于乾隆年间的,县级文保单位,由上院、下院、书房院、车马院、祠堂及花园六个宅院组成,门前一排“马上封侯”的拴马石是其标志,我第一次从沙巷街经过时,就曾被这一排拴马石所体现出的豪门气派深深吸引。地址:沙巷街16号,电话:5685988,联系人:程改梅。

  云锦成民风宾馆前身“云锦成名吃铺”,一百多年前曾是“日升昌”票号创始人雷履泰的人生第一站,他在这里做事达六年之久。地址:明清街64号,电话:5680944,联系人:李先生、李女士。
  
     聚洪缘客栈,地址:西大街87号,电话:5683458。

  德居源民俗宾馆,地址:西大街43号,电话:5685266,联系人:原增福。


  怡兴驿民俗宾馆,地址:衙门街28号,电话:5683858,联系人:王永明。

  昌兴隆客栈,地址:城隍庙街29号,电话:5684188,联系人:王平。

  裕丰恒民风客栈,地址:城隍庙街33号,电话:5686558,联系人:刘海龙。

  光绪客栈,地址:明清街中段,电话:5683856,联系人:赵贵明。

  天元奎客栈,地址:明清街73号,电话:5680069,联系人:程树贤。

  云阳驿客栈,地址:明清街中段。

  金井楼客栈,地址:明清街29号,电话:5683715,联系人:李才。

  协同庆客栈,地址:明清街45号,电话:5683589,联系人:乔霞霞。




由于个人的经济实力和目的不同,特此推荐鄙人亲自住过的一些三个经济等级的酒店。

NO.1  丽泽苑国际酒店    该酒店为平遥唯一的五星级大酒店,内部设施就不说了。
                                             适合商务旅行、会议休闲等,最低房价好像是400多吧。
         云锦成民俗宾馆    金碧辉煌的晋中大院式酒店,就是房价贵的利害,忽悠外国人住的。

NO2.  银海翔酒店  类似于如家、金广快捷型的经济型酒店,天天打折(视你的砍价程度)。一般房价在120元左右(特别推荐)   电话  03545672888
           中都宾馆   火车站对面,设施一般,但交通便利。房价还可以就是晚上有火车的噪音。
         聚广居酒店   火车站对面,设施不错,尤其是酒店的饭(平遥人都知道),房价稍微贵一点。
           云峰宾馆    邮电局附近,设施齐全,房价也可以,但离古城正门较远(你会迷路的),不推荐。

NO3. 七星宾馆   普通小旅馆,但房价便宜,一间房子30/晚或一人10/晚,须讲价,适合学生或组团。
                             缺点是能听见火车声,人多、杂,设施简单。
         梧桐园      平遥古城内家庭型旅馆(小四合院),干净、卫生、安静。
                              附近还有许多类似的四合院旅馆,适合大部队驻扎
                              一间房35/晚或一人15/晚,须讲价,我是老客户了。电话:0354 5684804 (特别推荐)

随着平遥旅游业的开发,有越来越多的酒店、旅馆涌现,我只是把自己知道的说一说,可能会有有遗漏,望见谅。




说完住,再说一说平遥的吃食吧。作为典型的山西城市,丰富多样的面食是必不可少的,和捞面、揪片、剔尖、猫耳朵、刀削面、擦肩等等
只要卖饭的地方都会做。平遥的特色菜首推平遥牛肉,其次是平遥碗秃拨鱼面莜面栲栳栳、剪面等。最有特色的是地摊上卖的碗秃+麻花+方便面炒在一起,那是一级的棒!不过得视你得运气,看能不能碰见手艺好的。

各大城市的饭店都被成都小吃、兰州拉面所占领,平遥也不例外。不过还是有其他的一些选择,让大家吃的舒服一点点。推荐几家饭店,以满足广大食客的需求。聚广居,那饭做的还是不错的,不过价格稍微贵一点点;还有云峰宾馆的饭也不错,平遥人平时都到那里吃饭;平遥古城里的元亨酒家,那套平遥特色菜更是味道一流;另外还有广聚源的饭也不错,经济实惠

116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431
QQ
37#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2:45 | 只看该作者
平遥古城城内有二十个景点,外加古城外双林寺、镇国寺共二十二个景点。

其中古城内景点:包括古城墙、日升昌、县衙、清虚观、城隍庙财神庙、明清古街、百川通、协同庆、天吉祥、雷履泰故居、中国商会馆、同兴公镖局、古民居博览苑、华北第一镖局 、中国镖局、蔚盛长 、汇武林、文庙、苗世民藏报博物馆、蔚泰厚20个景点






古城内景点使用120元通票(单景点不售票),学生、残疾人半票;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70岁以上老人免票。

古城外景点:双林寺25元,学生半票;镇国寺20元,学生半价。

平遥古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积淀,不带导游根本搞不懂事怎么回事。
一定要请导游,但千万别请黑导。。。。切莫上当!!!(不过请我还是可以的,收半价)
建议自助游的去买一张平遥古城地图看看,既方便,也可以防止黑导忽悠。
留个导游的电话吧,严X姐  13623459391,就说我介绍的,应该会便宜一点。

另附:平遥区号:0354。旅游咨询电话:5690075、5624333。旅游投诉电话:5672110、5674110。 价格投诉:12358。





购物篇:

了旅游区,当然要买些小礼物送亲朋好友了。你可以买些假古玩,也可以买一些当地的特产
到了平遥,买上点平遥的特产是必不可少的了。平遥的特产主要是牛肉、漆器、碗秃


A.牛肉以冠云牌平遥牛肉最为出名,据说还出口了。你要是送礼,当然是送精装的冠云牛肉啦,名牌么当然就价格不等了,切忌砍价。要是自己吃,我推荐大家买些散装的牛肉,不仅是新鲜的,而且价格相对要便宜。但须购买时看清楚肉的新鲜程度,及砍价的技术。另外也可以买一些牛筋,那个香啊。。。。。不过不知道现在牛筋单卖不。
(有个同学家开的牛肉店,下次要个他家的电话)

B.推光漆器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油漆器具,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通俗一点就是木头做的工艺品外面刷几层油漆。)平遥推光漆器主要有屏风、柜、几、盘、首饰盒等近百种制品,外观古朴雅致,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为漆器中之精品。明清街上,几乎将近一半的店铺都在销售推光漆器。这里还有一家中国推光漆器博物馆,位于永隆号旧址,《东方时空》曾在此拍摄过节目。这里临街铺面销售各类推光漆器,铺面后的院落则为生产场所,游客可以进去参观推光漆器的制作过程。在鹦哥巷还有一家平遥福利工艺厂,可以参观的制作过程比永隆号更为完整。

  平遥的推光漆器过去是驰名中外的工艺品,但现在明清街上销售的推光漆器,更多的只能算是规模化流水作业生产出的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当然,对于普通游客来说,他们所要购买的,也只是旅游纪念品而非工艺品,工艺精品动辄成千上万的价格也不是普通游客愿意承受的。同时由于漆器纯属手工艺制品,受工匠个人的影响比较大(工匠的名气、工艺等),因此价格不等。有的很便宜,几十块就可搞定,有的则贵的惊人。

    不过有一条是一定的,那就是一般的所谓好漆器也就上了五道油漆。(这就是市面上好的了)你绝对买不到五层漆以上的漆器工艺品,千万不要听别人忽悠!


C.碗秃,是平遥最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主要由白面粉制作,集凉粉与灌肠的优点于一身,既有凉粉的清爽利口,又有灌肠的浓烈香味,精而不腻,滑利爽心,夏可凉拌,冬则热 炒,成为平遥各大小饭店吸引外地游客的招牌菜。不过,以我的口味,最好的碗脱则不在饭店里,而在大排档上,城隍庙街和西大街就各有一家。除了碗托则,早餐我也更愿意在大排档上吃,平遥的很多饭店没有早餐,做早餐的大排档主要集中在西大街与北大街交汇路口的西北角上。


随着平遥旅游经济的深入发展,旅游纪念品开始层出不穷。不少小店都在经营剪纸,明清街中段的“文宝斋”就是其中一家,在西大街中段,还有一位坐在路边出售剪纸的老太太。明清街92号瑞锋工艺行的黄土泥人、西大街23渠家鞋坊的手绣布鞋、明清街上的绣花鞋垫、六合泰枕也都是不错的旅游纪念品。

D.纪念明信片,国家邮政局于2000年8月18日向全国发行题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特种邮资明信片,一套10枚,均为60分面值,发行量50万套。图案分别为:古城墙、镇国寺、文庙大成殿、双林寺、市楼、清虚观、日升昌票号、明清民居、平遥社火、古城鸟瞰。这是我国第一次尝试发行主图与邮资图不同的特种邮资明信片;同时尊重广大集邮爱好者的意愿,仅发行国内明信片资例60分一种。每张明信片以大小两幅图,画龙点睛般反映了汉民族明时期城市建筑的杰出范例和特征;10张明信片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汉民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试想,在平遥古城,买张古城的明信片,盖上古城的邮戳,寄给远方的朋友,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平遥各大邮局有售。。。。。。

116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431
QQ
38#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2:46 | 只看该作者
另附:双林寺、镇国寺简介


镇国寺: 位于平遥县城东北15公里的郝洞村
  镇国寺,原名京城寺,创建于五代时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京城寺的寺名,到明代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被“镇国寺”所取代。明、清时,寺庙倾颓,清代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才重修万佛殿。几次整修都在佛殿内梁架上留下许多题记墨迹及寺中现存的碑刻,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佐证。重修后的殿宇,仍保持了原来的风格。从寺内碑文可知,元、明利用隙地,前创山门天王殿和左右钟楼二楼,后建三佛楼和东西廊房观音、地藏二殿。清雍正、乾隆年间重修葺东西两廊。嘉庆元年至二十年,又创舞榭于山门外(文革中被拆)建经堂于佛阁两翼,添厢房六间,置东西廊之北。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重修时,对万佛殿墙宇“因旧而葺之,栋梁之摧折皆易之,设色藻绘工成之”。并于大殿之前新建左右亭,于寺西隙地建禅房十三间,又重修寺东元坛一所(现不存)。此后,又于光绪二十年起,经营数载,移三灵侯,财福神两祠于寺内碑亭之北,于是殿宇辉煌,金身焕然,规模改观。今日的镇国寺,又经修缮,使古建筑、彩塑和壁画等文物进一步得到了保护。
  镇国寺,分为前后两座寺院,总面积为10892平方米。在中轴线上,有天王殿、万佛殿、三佛楼等建筑。前院,东西两侧有钟楼、鼓楼以及三灵侯、财福神、二郎、土地各殿堂,正中为大殿三间亦称万佛殿。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各为五间,中建三佛殿。
  处于寺庙最前端的天王殿,殿顶为单檐悬山式,是元代建筑。供奉四大天王。南方增长天王,手持清风剑,气势磅礴;东方持国天王,眉清目秀,慈善温和,怀抱琵琶;西方广目天王,臂缠长蛇,泰然自若;北方多闻天王,手持宝伞,气贯长虹。四大天王很受民间“欢迎”,因为他们代表“风调雨顺”,象征着“五谷丰登,天下太平”。出了天王殿,钟鼓楼相互对峙,钟楼上有金代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铸造的铁钟一口,形制古雅,工艺别致,为平遥县境内的古稀之物。
  前院居中者为万佛殿。大殿始建于五代时北汉天回七年(公元963年),殿顶脊博下题记为“为惟大汉天会七年岁次癸亥叁月建造”。为我国现存最古老木结构实物中,仅晚于五台山的南禅、佛光二寺,名列第三。这座殿宇造型独特,斗拱总高超过柱高的三分之二,颇为罕见。属厅堂形式,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九脊歇山顶,正立面左右二窗,前后明间各一门,四围砖墙,檐高五百二十七厘米,檐出二百二十四厘米,举高三百六十厘米,总高八百八十七厘米,殿宇外檐用柱十二根,柱高三百四十二厘米,柱径四十六厘米,角柱上阑额不出头,柱都向内侧,斗拱总高一百八十五厘米,大斗直接坐在柱头上。柱头外檐七铺作,双抄双下昂、偷心、重拱,外檐补间五铺作,双抄、偷心、重拱,逐间一朵。铺作出跳一百四十三厘米,材宽厚22*16厘米,相当宋《营造法式》四等材。屋内建筑形式彻上明早,通檐用二柱结构,当心间的东西两缝上各用一根长1028厘米,截面积41*28厘米的六椽伏,平梁(长366厘米、截面44*28厘米)和侏儒柱、叉手,以承托脊梁。四椽伏和平梁的两端,并用“托脚”斜撑。梁枋两侧的横面联结用攀间枋牵拉。整体梁架结构严密,用材规格,符合力学原理,工艺细致精湛。一千多年来岿然如故。
  镇国寺各殿皆有塑像,其中万佛殿内塑像最为珍贵,是五代北汉天会年间建殿时的作品。万佛殿内佛坛宽大,长宽为6.09米见方,高55厘米,沿边用青砖叠砌而成,约占全殿面积一半。坛上正中设束腰须弥座,释迦佛跌坐其上,旁边站立迦叶、阿南二弟子。连佛、弟子、菩萨、金刚、供养人。全殿共有塑像十四尊。其中除三尊(观音、善财、龙女)为明代塑造,清代重绘油彩外,其余皆为五代原作。主像释迦牟尼形体高大,手势作禅宗拈花印,表现出安逸慈祥、和颜悦目的神态,旁边站立的是阿南和迦叶两个弟子。阿南是才气横溢的青年的形象。迦叶是饱经风霜的老人的形象。前面是两尊菩萨和供养菩萨。两名菩萨面额丰满,一派贵夫人的形象。供养菩萨线条优美,体现出少女特有的娇柔之美。更前面是两天王和两供养童子。两天王手持兵器,头戴盔甲,是典型的武士形象。两供养童子身体瘦弱,一幅天真善良的农家少女的形象。这些塑像是按照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加以形象塑造的。塑造手法近似唐塑风格,是我国寺庙中现存的五代时期的唯一作品。堪称“稀世之珍”,在我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佛坛式样,塑像配置均与五台山唐代建的南禅寺大殿内略同。
  五代是割据战乱的时期,从那时保存至今的古代建筑全国仅有几座,彩塑作品更为罕见,除敦煌莫高窟中有少量五代彩塑外,镇国寺万佛殿内的彩塑,是全国寺观庙堂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所处的历史时代至为重要,对于研究我国雕塑发展史,认识唐、宋两代雕塑演进过程,提供了极为可贵的资料。
  镇国寺内的古建筑,以万佛殿为最,在我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仅晚于五台山南禅、佛光二寺院,这处殿堂整体梁架结构严密,用材规格,符合力学原理,工艺精湛,作工精细,1000多年来岿然如故。
  镇国寺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中为三佛殿,除观音殿外,各殿内塑像俱存,三佛殿内,还存有明代壁画。地藏殿,建于明代。主像是地藏王菩萨,四周是十殿阎王,六位判官,牛头,马面。这些塑像有的怒不可遏,有的文质彬彬,有的慈祥和蔼。墙上的14幅壁画,集壁画和书法于一体,描述了恶徒受到制裁的场面,其惨状目不忍睹。有幅对联写的好:“阳世奸雄欺天害理由直汝,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强烈地表现着惩恶扬善的愿望和人生哲理。三佛殿创建于明代,主像有三尊,分别是“法自佛,报自佛,应自佛”。这些佛像自然大方,造型优美。墙上的壁画描述了释迦牟尼的生平八相图,描绘了释迦牟尼的一生。



116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431
QQ
39#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2:49 | 只看该作者
双林寺:位于晋中地区平遥县城西南七公里的桥头村北侧,距太原97公里。据守内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姑姑之碑》所记:“中都寺重修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其创建年代应在公元四、五世纪的北魏早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原寺“规模宏伟,中都河水润殿,紫阁压中都之左,大齐皇帝曾赐中都寺牌额”,后累经兵戈烧焚,只有碑记铭碣犹存。宋时尼姑修造一新。在宋以后的几百年间,又累经兵戈、火灾,遂尼避僧居。先后建堡御贼,修废举堕,刻桷丹楹。从现存碑记和部分铭记考,明景泰、天顺、弘治、正德、嘉靖和万历年间,清道光、宣统年间曾进行过多次修葺重塑。经过历代修建,现在保存下来的殿堂大多是明代、清代建筑。院内耸有古老多姿的“唐槐”,衬映得整个寺院十分壮观。
  双林寺,原名中都寺,是以古中都城得名。据《元和郡县志》记载,这里曾是“中都”故城,中都,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赵。《水经注》说,汉文帝为王时在这里建都,汉置中都县。北魏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移中都于榆次之东以后,置平陶县,中都即废。因避太武帝拓跋焘讳,遂改平陶为平遥县。此后,中都寺便属平遥县管辖了。双林,系释迦牟尼“双林入灭”之说。据佛经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在古印度拘尸那城的一个四周各有两棵大树的地方“涅盘”的,涅盘后,八棵大树和为两棵,俗称“双林”所在,故中都寺从北宋开始,改名为双林寺。双林寺,被围在一座古城堡式的高墙院内,南墙有砖券拱山门。整个寺庙坐北朝南,而且座落在一个3米高的土台上。寺庙南北长123.7米,东西宽120米,占地面积为14000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711平方米。寺内规模完整,分两道轴线,西为庙院,东为经房、禅院、僧舍。寺内,前后三进院落,大小殿堂十座。天王殿、释迦殿、大雄宝殿、佛母殿位于寺院中轴线上。前院两厢有罗汉、地藏、关公、土地殿陪衬。释迦殿两侧,钟鼓二楼对峙。中院宽展,千佛殿、菩萨殿东西相对。后院有娘娘殿,格局对称,寺庙规模适中,布局紧凑,和谐,严谨,风度古朴、端庄。
  双林寺的艺术成就,集中而突出地表现在彩塑艺术上。十座殿堂内,保存有宋、元、明、清历代大小彩塑作品2052尊。其中,比较完好的有1566尊。这些金刚、观音、罗汉等彩塑,造型优美,神态栩栩如生,大的4米左右,小的几十厘米。浮雕、圆雕高低搭配,形式多样,堪称中国民间彩塑艺术的陈列馆。
  双林寺的彩塑艺术,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雕塑艺术技巧上的高度智慧和卓越的创造才能。殿内的彩塑泥土都是使用当地一种粘性很强的红胶泥土,干后能坚硬如石,经久不裂。泥塑干透后,先用胶矾水刷,之后用鸡蛋青加胶水配制大白粉涂刷,刷上白底色后要用棉花或白布反复擦抹,直至擦出光泽,最后可进行石色彩画,所以彩塑身上的衣、裙均色彩艳丽。
  双林寺的彩塑,对人物的性格刻画,外形的设计,各类人物因身份不同而形成的职业特征,以及因宗教的需要而造就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个性鲜明、生初。这里的观音,外形优美,内心世界也被表现得慈悲善良。武士形象,逼事生动,动作刚劲有力。罗汉殿内的罗汉,使人有呼之欲出的印象,真有观其形如闻其声,看其面如见其心的感觉。这些高超的塑技,在国内也极为罕见。尤其令人惊叹的是“渡海观音”,“自在观音”。更是双林寺中的精妙作品。殿内的塑像无论大小,眼珠部用琉璃烧制,不论你走在哪个力位,他都在向你看着;黑暗中好似两颗眸子真在闪动。令游客万般惊讶。无怪乎被中外艺术家惊叹为“神品”、“彩塑艺术的宝库”。
  天王殿廊檐下塑四大金刚,这四尊金刚巨像,酷似室外纪念性雕塑,而是精气充足、神情集中、整体连贯的完美形象。在这里,冰冷的粘土已变成了热血沸腾的“武士”。内有四大天王和八大菩萨,护法神将金刚、天王雄姿威武、各具神态,均为元代造像。尤其是四大天王像,被塑造地活象世间的人,他们不狰狞、不刻板,雕塑者紧紧地注意了人物的个性刻划,在造型上既遵循传统程式,又注重于写实,叫人愿意徘徊欣赏,从中得到艺术的熏陶。天王殿屋脊正中琉璃宝顶有明弘治十二年八月二十六日题记。
  释迦殿为寺内主殿,殿内有佛、胁侍和释迦牟尼投胎降生,涅盘灭度的佛传故事,共四十八组,文臣武将,亭台楼阁,琳琅满目,为元、明两代造像。韦驮,上佛教护法神。双林寺韦驮像身高1.6米他右手握拳,挺胸侧立,重心在左腿上,他的躯干和头颈的扭转与位移,夸张到了实际人体不可能达到的程度,但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确实这尊武士像的刚劲与隽美。他文而不弱,武而不鲁,是有思想、有胆识、不受人驱使的强者。他是古代生活中武将与猎人的综合形象的写照。在释家殿释迦牟尼像的影壁墙吼,有渡海观音像,观音上体微裸,身姿秀美,侧身单腿盘坐于一片莲花瓣上,具有温文的女性风度。她不在乎波涛起伏,泰然自若目空一切,她在观光者的眼中,是那样地亲切、神秘、迷人。在佛殿内的须弥坐下,在那些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有好多的小力士像和其他装饰性的雕塑,实在是不可忽视的艺术品。这些精品是当时艺人们别出心裁的产物,是才华横溢的显现。
  大雄宝殿三身佛、二菩萨、和胁侍菩萨。大雄意为“大勇、无畏”系释迦牟尼尊称。据载,此殿原为“七重楼阁,高可望省”,因火焚毁,明景泰年间重修,原柱础石遗迹可证。彩朔“三世佛”,为明代所作,清时有过装修。残存在宝殿墙面上的《礼佛图》,东西庑廊檐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等,都是精美的明代壁画。
  罗汉殿内观音及十八罗汉造形生动,神态自如,衣纹洗练。据考,具宋代风格,为全寺彩塑中之珍品。十八罗汉别具一格,长者与少者,坐者与立者,默默诵经者与调皮捣蛋者,按时到位者与酒醉迟到者,无不塑造得绝妙至极。造像工匠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形象而塑造的罗汉造像,使彩塑人物真实和亲切感人,充满了浓厚的乡土人情气息、使神、人相融,而使罗汉像达到高度传神的境地。如有多言罗汉、哑罗汉、醉罗汉和病罗汉等,各具特色,与真人等高,或肥硕或消瘦,左顾右盼,传神达意,极富变化。他们性格鲜明,神态各异,透过无言的泥土,反映着各自的内心活动。罗汉殿的造型风格可谓严整而不僵,生动而不散,艺术家构思细腻,刀法简练,夸张的也恰到好处。这一组接触的肖像群雕,是古代罗汉像中难得之作。
  阎王殿内有地藏、十殿阎君和六曹判官。将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牲之“六道轮回”塑于一殿,景况森严。
  千佛殿与菩萨殿四壁悬塑满布千手观音、供养人及诸菩萨五百余尊,塑像生动逼真,坐立各异,为明代所作,形成华丽而精美的雕塑群,数以千计的菩萨像和众多的善男信女形象,构成了立体的工笔重彩人物和仕女图。
  武圣殿内,将关公“桃园三结义”、“斩华雄”、“斩蔡阳”、“破黄巾”和“水淹七军”的故事用悬塑的手法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116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431
QQ
40#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3:04 | 只看该作者
来之前就在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徘徊不定,网上搜了下,有的说王家好,有的说乔家好,如果不是时间不够,我两个都要去~~!王家是官宅,乔家是商宅;乔家秀气,王家霸气;王家比乔家大,是乔家的四倍;王家的门票比乔家贵一点点;而乔家的名气比王家大,主要是拍了《大红灯笼高高挂》和《乔家大院》;乔家的旅行团比王家多;既然时间不够,我们只能挑一个更具有代表性的,正所谓王家归来不看院啊~~~~所以,我们割舍了乔家选择了王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