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半遮面 于 2011-4-18 09:37 编辑
顶
千年古树万年石的原山寨——容沟
六月二十日早八点多,大度户外52名驴友重走原山寨——容沟。第二次驴行的阿明和众驴友一起,经过了艰难的攀登和穿越,在下午五点回到了起点。在整个过程中有许多悟和感,拙出此文,以不虚此行。
红豆杉,王屋山脚下的千年古树
没开始正式驴行之前,老驴友一枝梅招呼新驴友们去看位于林山村半山坡上王姓人家门前的红豆杉。红豆杉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极为罕见和稀少。在王姓人家东边的凹地上,那棵有着千年树龄的红豆杉枝叶茂盛,树干健壮,大概三四人合围才能抱住。整个树的枝桠伸开盘绕在树的上部,形成了茂密的厚厚的大大的伞,每片树叶像是有人刻意的均匀的裁开成针叶状。树上嵌有一个蓝牌子,上面有一个关于此树的简单介绍,我只记得她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树下有一个香台,上面放了一个香炉,树身上有一面锦旗,大概是附近的村民有事请这位树仙帮忙而又随愿,村民表感激而答谢为她挂的锦旗。
这棵经历了千年沧桑的古树,历经了多少朝代的更替,社会的盛衰,人间的善恶;有多少故事,有多少愿望,她又看到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她是一颗树,还是一位沧桑的老者智者呢?在要走的时候,我为这个经历了千年岁月的老树鞠了一鞠躬。
山顶巨石,一尊天然的屏风
经过艰难的攀登,驴友52人到达山的顶峰,在山的最高处,有一个天然形成的直立着的巨石,这块巨石四面险峻,形状不规则,猛一看,像是人工合成,走近它,它却没有任何人工堆砌与雕琢的痕迹,是巧夺天工浑然合成。它像什么呢,我现在也想象不出用什么来比喻;它有凸有凹有平台,人可以从北面攀上去站在这个奇石的左膀右臂上。这个巨石的南边是河南北边是山西。
它立在那,象一个伟岸的美男子,更象看家护院,挡避****与妖魅的屏风。
我想,这块巨石,大概是如果有神灵的话,是神灵的点睛之笔,在护佑我们河南济源王屋山脚下愚公后代人们世代殷实、富裕与安康吧。
原山寨,躲避灾难的避难所
离开了那座天然的屏风,我们踏上了山西的地界。这座山山南是河南,山北是山西。在往山下走的时候,我们在一段峭壁下的小路上经过,那一段峭壁很高,直上直下,用直上云霄来形容比较恰当。据老驴友讲在峭壁的顶部,曾有山民居住。纳闷他们为什么要住在那么高的地方,老驴友猜测,可能是躲避战乱。是吗?如果真的是躲避战乱的话,那么战争这个人类残忍的互相厮杀竟然惊扰了这个远离喧闹地方的人们。
想,他们生活在那个地方,是一钟绝处逢生的奢想吗?就象山崖上无土壤但依据大自然的滋养依然可以生长的树吗?
原山寨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吧
虚此一生,那颗自生自灭的老树。
从山上下来,到达山脚下河流的沟底,这个沟就是容沟。众驴友在那里小憩并午餐。在遮天蔽日的树荫下,在溪水的潺潺声,鸟的歌唱声中,享受人间的美食,你说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享受。
那时的体会就是我与大自然融在了一起。
午餐后,我将携带的自充垫铺在一个较为平整的石板上,我懒懒的躺在石板上放松自己的腰部。躺在石板上,可以透过树叶的缝隙领略斑驳的阳光。在我眼睛四处逡巡的时候发现我脚下流动的溪水上方十多米处有一棵老树腰折了,已成朽木。那是一颗什么树,我已分辨不出。那棵树干很粗,要在以前,它可以做好几十根盖房的大梁。如果它生长在人类居住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人们的餐桌、衣柜、书柜和其他家具什么的。可是它现在生命终结在这个山凹里,它生活了多少年无人知道;多少年来,它就那样生长在那里,树叶绿了又黄,黄了又绿,落了又生,就这样的反反复复直至终老而虚此一生。没人能够发现,并将它因才施用。
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人们, 又有多少因为贫穷因为闭塞因为不为人知,有多少人的智慧与才能被葬送。
万年石,铺就了河底的斑斓
小憩过后,我们继续沿沟底顺流前行。溪流在山涧不急不慢,哗哗的流着同时也冲刷着水中的巨石 和鹅卵石。沿途可见一些圆的方的长的菱形的石块,有些石块象刀片,有些石块齐刷刷的断开,断开的部分又不知何去,只留下了那断开的痕迹。而有些巨石成片不分离,但经历了雨水的冲刷及风吹日晒风化了。脚一踩,轰然成灰。而有些石的裸露却像一个树干的老树。*色、青色、白色、墨色、绿色,这些颜色有一块块的、又有浑杂的,斑斓驳离。
它经过多少年的冲刷才会如此呢。是万年吧,我是这样想的。在经过一个河道的转弯处有一片人工开矿开凿的石块,堆在沟的北边,那片石块很多,层层叠加,堆砌如小山,河道被堵塞了。有驴友调侃“这还要形成堰塞湖来”。河水也断了,那水从哪流走呢?在沿着道路堆砌的石块边缘往前走的时候,突然听到水声。那水声象呜咽、象咆哮,水声空空的、嗡嗡的。它是在发泄不满?还是对人类的破坏进行声讨呢?
在沿河道行进的中间,我们前边行走的十来个人,在一块太阳照不到、大石块比较多的地方坐下来休息。跑累了的驴友,就找能躺的石板躺下休息。我也找了一块大青石躺下去,石头经过太阳的蒸晒温温的。小时候听大人讲,夏天躺在太阳晒过的石头上,可以去除体内的寒湿。我惬意的躺着,在我躺着的左边,有一股溪流较小,流水声较翠,很有节奏,用淙淙形容吧;在右边有一较宽水域的水从上泄下,是哗哗和潺潺的混合音。我闭上眼睛,一任自己随意的想象。
我在想,这条容沟象琴弦,这两条一大一小的溪流就象琴弦上流动的音符,相陪相衬又韵律丛生;和谐安详而又日夜不停;声声不息,奔流不止。此时,有鸟叫、有虫鸣、有天上的一片云从此进过,那是一种什么景象?是地上的景象穿透过蓝天还是天籁的声音要穿透云层而普临人间。
那个时候,静静的,我分明听到了天籁的声音,是参禅的悟性,还是一种思绪的游走。可能两者都有。
天籁的声音,干净、灵慧、而又美妙动听。
天籁之音,您听到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