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风后顶:风后氏因功受逢处
具茨山脉中东部的最高峰名叫风后顶,因是黄帝大臣风后氏屯兵处而得名。讨伐蚩尤的战争结束后,黄帝论功行赏,把此地分封给风后。自此以后,封域以东数十里的浅山丘被叫做风后岭,山顶南麓建有风王寨,禹州城内南北大街最北处建有迎风阁(此阁1958年尚存,后被拆扒)。阁门朝北方风后顶;南、北、东、西分别叫迎上街、迎下街、迎东街、迎西街,至今街名尚存。据说建阁之意有二:一是对风后佐黄帝有功的纪念,二是为迎送风后。
传说风后是替黄帝发号施令的重臣,他能文能武,韬略精熟,通晓兵法,著有兵法十三篇,人称《风后兵法》。在黄帝与蚩尤的大决战中风后发明了指南车,使军队辨明了方向,冲出了迷雾,终于战败了蚩尤。《史记 五帝本纪》载:“黄帝得风后于海隅,登以为相。”在西晋皇甫谧年著的《帝王世纪》中,还记载了黄帝四处访贤,网罗人才终得风后的故事曰:黄帝在一天夜里做了一梦,梦见一阵大风刮起,把地面上的尘土污垢吹的一干二净,第二天早晨起来,寻思昨夜的梦境,自忖道:“风能发号施令,是执政的象征,‘垢’字去掉‘土’就是一个‘后’字,天下难道有一个姓风名后的贤人吗?”于是,他依据自己对梦的理解,派人四处打听寻找,终于在东海边找到其人,黄帝拜他为宰相,帮助自己料理政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