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户外-河南户外联盟-中部户外联盟-河南旅游-河南驴友

搜索
快捷导航

Model推荐领队活动更多>

楼主: 御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探秘罗布泊神秘的“地球之耳”——首次单车横穿罗布泊科考行动启程

[复制链接]

6

主题

48

帖子

86

积分

中学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21:32 | 只看该作者
横穿罗布泊日记之九:
艰难探访楼兰古城 世界旱极罕见小雨
赵亚辉卫星电话口述/后方记者整理    赵亚辉/图



楼兰古城






    楼兰古城以它特有的神秘令无数人向往,而我们23日的大部分时间也在楼兰度过,但令我们感到非常意外的是,楼兰古城管理不善,有些人为破坏的痕迹,让我们不由得担心:楼兰在已经消失了一次的基础上,是否还会面临再次消失?
楼兰古城日出
徒步行进,要不断地站在高处找路
弃车徒步
到楼兰古城 走了15公里

    22日晚,我们在楼兰古城外几公里处宿营,天突然打起了小雨点,前后不到10分钟,罗布泊地区整年不下雨的几率很大,年降雨量不到20毫米,一年的蒸发量超过2500毫米,有“世界旱极”之称,但我们却和雨不期而遇。第二天我们游览了整个楼兰古城,出来后心情很沉重,感觉这场雨似乎暗示着楼兰在哭泣。这就不得不从22日下午开始讲起。
    22日下午5点钟左右,我们到了由小刘一个人守候的楼兰文物保护站,他带我们去了18公里外的另一个保护站,那里有两个值班人员老魏和小崔。从保护站到楼兰古城有30公里路,路非常糟糕。我探险过很多次,这30公里是我有生以来最艰难的路。我们开着已经受伤的越野车,费力前行。晚上,我们宿营在楼兰古城外几公里处。一大早我们就徒步前往古城,步行超过15公里。

楼兰古城里的三间房
大佛塔
一小段城墙
三处遗迹
许多新的脚印“踩痛”楼兰

    楼兰古城占地很大,但真正保留下来的遗迹主要有三处,一是三间房,是过去的官署遗迹,二是6米高的大佛塔,三是小佛塔和一小段城墙,里面还有很多木制的居民遗址、人为雕空的木头,地上还是很多碎的陶片。
     古城是正在形成的雅丹,土都风化了,踩上去脚印非常明显。大佛塔前有一个小石牌标明“请勿攀登”,但分明能看到旁边斜坡上有许多新的脚印。
    见此情景,我们心情很沉重,楼兰古城就剩下三个遗迹了,这样的情景不由得让我们忧心。

淡水螺
楼兰里挣扎生存的红柳
枯死的红柳

古河道里
红柳一半绿色 一半枯死

    我们从古城出来,边徒步边考察了古城附近的一条古河道,河道里有很多白色的淡水螺,满眼望去还有上千枯死的红柳根,证明以前这里是条大河,而且水草丰茂,但现在已面目全非。我们好不容易看到几根一半绿色,一半枯死的红柳。其实这些仅存的半活着的红柳,有点像离它们2公里之外的楼兰古城,它们都在为自己的生命而“挣扎”着。
    有句古诗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是不到楼兰终不还,但现在才发现,到了楼兰更难还。楼兰也正在变成雅丹,我们不希望楼兰像这些成千上万枯死的红柳般一去不还。


楼兰出来的路上陷车

土垠。现只剩几根木桩了
土垠遗址
被盗墓者破坏 只剩几个木桩子

    从楼兰出来后,回去我们是原路返回,因为到处都是“钉子”,我们也不敢随便乱走,但我们的车仍然陷了五六次。
    下午快5点钟时,我们到达土垠遗址,现在只剩一个小土台有几个木桩子,盗墓者破坏过,汉代时是著名的水码头。2000年前,这里曾是一个繁荣的泽国,是西域境内最重要的交通枢纽,现在却只剩残存的城墙和木桩,风蚀得非常严重,在小土台下有一堆啤酒瓶半埋在土中,这里实际上是当年余纯顺横穿罗布泊出发的地方,当时步行30多公里后就遇难了。
    油严重不够,又回罗布泊镇补给油,明天我们从东北角横穿整个“大耳朵”,再到西南方的米兰古城,如果有时间,我就会到若羌县城。
   


6

主题

48

帖子

86

积分

中学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21:33 | 只看该作者
横穿罗布泊日记之十:
南北纵穿“大耳朵”     遭遇外国媒体误报的“新型导弹”
赵亚辉卫星电话口述/后方记者整理    赵亚辉/图

特别像潜水艇的龙城雅丹
            23日我们探访完楼兰古城、土垠遗址后,还去了龙城雅丹。密密麻麻的*色雅丹群,在夕阳照耀下熠熠生辉,犹如一条金色巨龙在大漠中游弋。龙城雅丹的面积有1800多平方公里,南北宽60公里,东西长40公里,它与我们之前走过的三垅沙雅丹、白龙堆雅丹并称为罗布泊地区三大雅丹群。龙城雅丹造型很多,我们就见到一个特别像潜水艇的雅丹;甚至有些地方还能找到龙头、龙尾的造型。楼兰古城也正在雅丹化,古城其实就是龙城雅丹的延续。
黄昏下的龙城雅丹
龙城雅丹日落
龙城雅丹
龙城雅丹
龙城雅丹

        从龙城雅丹出来后,我们赶了4个多小时路,快到夜里12点才赶回罗布泊镇。楼兰的路实在太糟糕,耗油大大超过估计,到镇上时几乎已弹尽粮绝。又由于新疆和北京有两个小时的时差,天亮得晚,大家开门营业也晚得多,如果等第二天10点钟加油站开门后再加油,赶路就来不及了,我们先把加油站的门敲开,加满油。然后,赶紧找到一家没关门的餐馆,饱饱地吃了一顿大盘鸡。而且,在我们的重金诱惑下,餐馆老板爽快答应次日早上8点半给我们做早餐。哪知第二天到这家餐馆一看,黑乎乎的根本没有任何生火做饭的迹象;敲了半天门也没人应,老板很正常地爽约了。我们只得放弃美餐上路了。
        罗布泊镇位于“大耳朵”的东北方向,24日的行程是准备从东北往西南进行直线穿越,最终到达若羌县。与前几天相比,一路上还算顺利。只是在过一个古河道时,车子的左前轮护板掉下来露出了五六根钢管道。做了简单处理后,不得不小心前行,害怕再被石头碰到就走不动路了。
        在整个直线穿越的过程中,我们一路经过了湖心地带的软盐路况、盐碱块路况、戈壁路况、沙漠路况,还有红柳雅丹路况等六七种路况。在湖心地带的软盐沙地带,我们做了一项试验,发现地表二三十公分下居然有湿沙,说明这里有水的痕迹;但周围却没有任何植物。这是比较奇特的现象。这水是咸水,根本不能喝。为了研究如何真正利用这些水,董教授取了一些样品准备带回去。
        再往纵深走,到达一片戈壁滩。在离我们前面两三百米的地方,突然看到有一辆白色小卡车,车前站了一个人拼命朝我们招手和大喊。在大荒原里能遇到一个人感觉特别亲,像亲人一样。我们就开过去了,他立刻给我们倒水,不断招呼我们歇歇。这时才发现,他们有3个人。他们在戈壁地下挖了个大洞,这在当地被称为“地窝子”,里面放着七八张床。因为戈壁上风很大,没办法在地面搭帐篷,需要挖两米左右深的沟,然后在沟上搭帐篷。他们是来这里修水管的。据了解,这里正在进行一个浩大的工程,为了解决罗布泊地区的饮水问题,国家投资5亿多元,把阿尔金山流下来的泉水,通过米兰的红柳沟引至罗布泊镇。要知道现在罗布泊镇的水比油都贵,一立方水要50块钱;而在城市里一立方水不过一块多钱,价格相差近40倍。目前罗布泊镇上根本没有水、没有电。镇上有水房,水笼头永远是干的;有浴室,永远都没有水。这项工程为将来开发钾盐矿也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里有一个真实的笑话:修建输水管道需要设一节一节直径约1米的水管,当水管拉进罗布泊的时候,被美国卫星拍下来了,美国媒体立即报道说中国正在罗布泊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新型导弹试验!我们在路上也看到了这些正在埋设的、被误认为是新型导弹的水管。
        我们见到的3个人只是修水管小分队的一部分,小分队总共有10多个人,其他人都出去作业了。他们在这里已经工作了两个多月,据说还要待上一年多,直到明年年底管道开通。当2009年钾盐矿正式投产的时候,罗布泊镇就可以用上淡水了。可以说,对罗布泊的发展,这项工程意义至关重大。这些在大漠中劳作的工人非常辛苦也非常敬业,要在这里坚守近两年时间。当管道修通后虽然不会留下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却是一群真正的无名英雄,为罗布泊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无名英雄——修管道工人

管道工人住的地窝子
刚建好的地窝子

        离开戈壁路段后,前面出现一大片连绵起伏的山包,原以为又是一群无名的雅丹,但走近后才发现是红柳沙包群。每个沙包有十几米高,又大又圆,上面长满了红柳。我们在在楼兰古城见到的几乎全是干死的红柳根;在这里则全是活的红柳,而且有绿色、有*色。爬上一个沙包放眼望去,红柳沙包成千上万,视野所及根本望不到边。我们给这些沙包群取名为“红柳雅丹”。红柳本身是抗旱性很强的植物,而且有很强的固沙作用。红柳每长一截,风沙吹过来就聚集在红柳周边;埋在沙下面的红柳变成肥料,上面又长红柳,又固沙,如此循环,使得沙包长得越来越高,于是形成如此壮观的红柳沙包群。
红柳沙包群

沙堆上的红柳

成千上万的红柳沙包
红柳沙包群


        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开了差不多一天车的我们突然看见前面有修路的痕迹,让我们非常兴奋——这意味着已经到了有人区!这里正在修一条新的国道。沿着国道往前开了10公里左右,一条柏油路出现了,我们更兴奋了,——有点重新回到人间的感觉!这时车已经伤痕累累,万幸总算撑出来了。傍晚时分,我们抵达若羌县城。
若羌县城


        若羌的名气其实非常大,它是名副其实的华夏第一大县:面积有20.2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唯一一个面积超过20万平方公里的县,比一个中等规模的省还要大。若羌虽然面积非常大,但60%都是戈壁和沙漠,其中还包括阿尔金山区;真正的耕地面积只占这20多万平方公里的0.02%。若羌总人口有5万多人,历来都是维族的聚居区,还曾经一直是古丝绸之路上很重要的驿站。若羌是中国沙尘暴的测源地之一,也是南路沙尘暴的一个科研基地,这里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气是102.5天。县城只有一纵一横两条主街,县城人口大概有8000多人,虽然西部大开发后发展已相当快,街上仍然相当冷清。县城虽不大,但街道很宽,布局挺合理,建筑也比较现代,可以感觉到是新建的。
        若羌离楼兰古国直线距离只有200多公里,楼兰现在也属于若羌县管辖。若羌历史上也经历过几次兴废交替,但与楼兰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结局:若羌一直是人类繁衍和居住的区域,一直是城郡,一直是河西走廊进入西域的南道重镇;而作为中道重镇的楼兰,却突然间消失了,如今更是已完全荒漠化,没了任何生命痕迹。两者为什么有着如此的天差地别?最核心的原因还是环境变迁。若羌在阿尔金山附近,由阿尔金山流过来的水流不用走很远,所以若羌一直有水,周围有绿洲,虽然几经兴废,依然一直存活发展;而楼兰一路荒漠化,水在流经的途中就被吞噬干净,它的完全退废好像也就在情理中了。从若羌和楼兰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环境的变迁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文明的变迁,这也提示着我们该如何重视环境,重视我们的水资源。
        我们开始横穿罗布泊征程后,没有洗过一次澡,甚至没有洗过一次脸。在野外有一个经验,就是不能洗脸,否则会把皮肤晒伤。因为这里的太阳紫外线特别强。当然,也没有水用来洗脸。我们已经几乎不成*形了,事先联系好接待我们的政府机构人员,一见面都不敢认,因为跟照片上太不一样了。我的脸完全是黑的,还起了泡,活脱脱一个黑人状态。再加上好几天没洗脸,衣服上又全是尘土;车上的灰起码有10斤重,车里方向盘的灰都有几毫米厚,整个就是灰人灰车。
        到若羌后,我们终于洗了一次澡。虽然是凉水澡,但感觉特别舒服,特别幸福!还把内衣都洗了;外衣只能拿水擦一擦;还刷了次牙,总算告别了数天的黑人生活。
        明天我们会去寻访米兰古城。古城现在还有人居住,那里的原住民其实就是当年罗布人的后裔,我们准备去拜访一下。
车行若羌县城

6

主题

48

帖子

86

积分

中学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21:35 | 只看该作者
横穿罗布泊日记之十一:
直面震撼人心的楼兰美女干尸
寻访罗布泊人后裔和米兰古城
赵亚辉卫星电话口述/后方记者整理    赵亚辉/图


由权威专家复原的楼兰美女图片(资料图片)
让人赞叹的米兰古城遗迹
        经过十多天的颠簸,簇新的奥迪Q7已经受伤惨重,面目全非,到处缠着绷带,底盘保护架全部掉了,前轮护板掉下来导致里面的钢管外露,后桥也整个掉了下来。若羌县城终于让车有了一个修整机会。25日一大早,我们就把车送进修车铺修理。没想到洗车就花了一个半小时,洗车工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尘土的车,洗车过程居然还引来很多人围观。因为受损严重,必须得找一个钢板将底盘保护住,修理起来颇费一番功夫。
   
为受损严重的底盘加一层钢板
要将受损严重的底盘修理好需要费一番功夫

        借着修车间隙,我们见缝插针前往县城的楼兰博物馆参观。
        博物馆里有一个稀世珍宝,那就是闻名世界的楼兰美女。因为博物馆还没有完全开放,我们事先办好了手续才顺利进入。这里陈列了楼兰的很多古文物,我们完整了解了过去100多年来整个楼兰历史的脉络。据了解,楼兰历史被分成了两段,一段是距今3000—4000年之间,一段是距今1500—2000年之间,中间有1000年的断代,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距今1500—2000年这段实际上已经受到华夏文明的影响。而楼兰美女存在于前面那段没有受到华夏文明影响的年代,她是欧罗巴人的一种,属于石器时代的人物。其实最早有关楼兰美女的记录是在1934年: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进入罗布泊考察,其助手贝格曼在小河墓地的船形棺木里发现了女干尸,被其安祥的神情和完好的保存所震惊,称她为“楼兰公主”,但他无法带走她,只好就地掩埋。楼兰美女中有两个非常著名,一个是1980年发现的楼兰美女,那是在我国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楼兰科考时,于龙城雅丹南边一带发现的女干尸,当时轰动一时,这位楼兰美女生活于公元前3900年左右,有棕*色的头发,皮肤呈红棕色,后来被新疆博物馆收藏。另一个是2004年小河遗址重新被发现后,在那里出土的一具女干尸,她比1980年的那具保存得更完整,并且更加年轻美丽。1980年的那具是壮年妇女,有40岁左右;而这具只有20多岁,身材更修长,长相也非常清楚,若羌博物馆收藏了这具名副其实的楼兰美女。
        博物馆里陈列了五六具干尸,保存得都不错。但我一走到这个楼兰美女前,就被其保存之完整所震撼。我去大英博物馆看过的木乃伊完全是人为处理过的,埃及人把内脏掏空通过一些化学方法将之保存下来;而楼兰美女完全是自然风干保存。这个楼兰美女完好到睫毛都能数得清楚!她的睫毛黑而细,有1厘米多长;脸部轮廓非常漂亮,标准的瓜子脸,眼窝深陷,小巧的嘴唇很薄,鼻梁比较高;手指指甲非常清楚。据称刚挖出来时她的脸还是红润的,很有弹性;但出土几年后已有些氧化,脸色有点发黑,不过皮肤质地仍然很好,头发也非常完整,跟现在人的头发差别不是很大。经过研究发现,这个女性是名产妇,因为难产而死,肚子里还有一个婴儿。她生活的年代在2500多年前,腹中婴儿也就有2500多岁了。这应该是全世界保存最完好的一具干尸。看过之后,并不觉得恐怖,通过她,我们觉得古人和今人的距离并不是很遥远。这个楼兰美女被发现后,一直停留在县城小小的博物馆里,不过现在还没有对外界开放。

2004年发现的楼兰美女墓地现场(央视“新丝绸之路”资料图片)

2004年发现的楼兰美女干尸(央视“新丝绸之路”资料图片)

楼兰美女俊美面容,睫毛清晰可见
(央视“新丝绸之路”资料图片)

1980年发现的楼兰美女(资料图片)

由权威专家复原的楼兰美女图片(资料图片)

        在楼兰美女旁边还有一具干尸,他是一个男性,大约是3500年前的楼兰古人类。他可能是位贵族,头发留到腰部。比较奇特的是,在他胸前有另外一撮缠好的女性头发,那应该是属于他爱人的。这实际上一件陪葬品,可能是情侣之间的信物,他的头发和胸前那撮头发保存得都非常完好。
        在博物馆里我们还见识到古楼兰的其他重要文物。一些由胡杨木制成的船形棺木就非常具有代表意义。很难想象在3000多年前,在没有金属制刀具的情况下,仅凭石器能将坚硬的胡杨木削得这么整齐。船形棺木左右有两扇圆弧形木板,上沿由一条条木板搭成,整个棺木呈船形,但船下面是空的。棺木埋进沙地之后,里面的人就直接被沙子覆盖,这就是非常有特点的古楼兰人的船形墓葬。
        见识了2500多年前真正的楼兰美女之后,我们前往米兰古城,寻访罗布人(也被称为罗布泊人)的后裔。
        米兰古城的规模比想象中大很多。从卫星拍到的照片看,米兰古城比楼兰古城清楚得多,这是因为楼兰古城是正在形成的雅丹,已与周围的雅丹融为一体;而米兰则处于正在沙化的戈壁上,周围的雅丹距离它至少有几百米,所以它是处在一个平地上的大古城,看上去非常壮观。虽然米兰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过去,但我们在现场只看到一些佛塔的残存遗迹。古城有很多房子,古城的四周都有起了望塔作用的角楼。虽然古城已经废弃,但我们仍为米兰古城的气势所惊叹。
米兰古城遗迹
从遗迹的构造来看,这是贵族住过的房子
米兰古城里民居房外墙
民居房外墙
米兰古城遗迹
民居房外墙
米兰古城遗迹
米兰古城烽燧
米兰古城遗迹

6

主题

48

帖子

86

积分

中学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21:37 | 只看该作者
离古城六七公里的地方,居住着罗布人的后裔,他们也是古楼兰人的后裔,我们去寻访了他们。原有一位107岁的罗布人后裔去年去世了,现存最大年纪的后裔是位老爷爷,今年75岁,是一个退休工人,名叫阿布里兹。他这一辈的罗布人只剩下两个人,另一个年龄比他小几岁。我们找到了阿布里兹家,了解了一下罗布人的变迁和现状。阿布里兹说,他听他的爷爷讲过,他们是从阿布旦村搬过来的。这群罗布人后裔最早居住在楼兰;楼兰慢慢干涸后,里面的人就迁了出来,第一次迁到阿布旦村;阿布旦村没水后,又迁到新阿布旦村;但是又没水了,最后迁到了米兰古城。迁徙的过程陆陆续续持续了150年,环境逼迫着他们不断地搬迁。据阿布里兹讲,他退休后有900多块钱的工资。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一个孙子一个外孙,虽然生活并不算富裕,但家庭很和睦。他家的房子是一座很低矮的土房,每间房都有一个特别宽大的炕,简直可以说房间有多大炕就有多大。客厅也是这样。不同的仅仅是,客厅两边墙上有挂毯,其他房间没挂毯。
阿布里兹老人
阿布里兹家的院子

阿布里兹的儿子、儿媳和孙子
阿布里兹家客厅

我和阿布里兹老人
   
        因为前面中途回罗布泊镇加油,使我们在龙城雅丹往后的考察中断。但我们必须按原计划,把中间没走到的营盘遗址、孔雀河、老开屏、原子弹试爆基地、古墓沟续接起来。所幸的是,返回罗布泊镇加油使我们完成了纵、横两次穿越罗布泊:昨天以前完成的是南北纵向穿越;明天则将完成东西横向穿越的最后一段。
        从米兰出来赶了300多公里路,夜宿铁布里克,明天一大早,将往东争取把前面的路程走完。

    铁布里克

        唯一遗憾的是,事先我们准备前往小河遗址,但若羌县没有一个人知道路怎么走。去那里的路很危险,必须要有多辆沙地专用的大卡车才能进入,同时必须得有向导带路。还从来没有一支装备简单的小分队成功进入过。而且小河遗址从2004年发现以后,两年多来还从没有人进去过。看来这次罗布泊之行,我们只有和小河遗址失之交臂,留待下次来会面了。
        此行经历事情比较多,路线比预计长很多,后面还充满许多未知数。我们每天都在马不停蹄地赶路,希望能在本月30日预定时间内走完全程。

资料链接:
米兰古城

        米兰古城遗址位于若羌县城东北约80公里处,占地约10平方公里。米兰作为丝路南道的重要城镇之一,曾经繁华热闹,是罗布荒漠的第一大商贸城市。现存米兰遗址分布在往青海的废弃公路两侧,有大小遗址14处,其中有戌堡1座,佛塔8座,寺院3座,烽燧2座,还有民居窑址和墓葬等。米兰戌堡遗址呈不规则方形,围墙残高6—13米,夯土板筑而成,间夹有层层红柳枝,上层局部有土坯垒筑。四角有了望楼,南墙中部凸出一大土台,起了望和烽燧作用。西墙有两段5—6米的缺口,应为城门。该戌堡最后修筑者为唐代吐蕃,但之前已有多次修筑。
        米兰佛塔寺庙遗址为数较多,但受破坏严重。1907年斯坦因发掘并盗走了著名的“有翼天使”壁画和“维萨达罗五子本生故事”壁画及下部的一组青年男女群像,以及0.9米高的佛像头。“有翼天使”带有浓厚的古希腊罗马艺术风格,在新疆地区另具一格。斯坦因的行为和发现轰动了当时欧洲的文化界、学术界,使丝绸之路的米兰再不是一个陌生名字。1989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再次发现“有翼天使”的壁画,在国内引起轰动,因此米兰壁画也被认为是了解东西方文化关系的重要途径。
        米兰在汉代时曾为鄯善国的伊循城,是鄯善国政治文化中心,为交通要道。公元三至四世纪为其鼎盛期,五世纪时毁于战乱,到唐时尚未恢复,后被吐蕃占据近百年,九世纪后荒废。
      

6

主题

48

帖子

86

积分

中学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21:40 | 只看该作者
横穿罗布泊日记之十二:
探秘当年原子弹试验基地
感受奇特的营盘古城和太阳墓
偶遇西部测图的测量队员
赵亚辉卫星电话口述/后方记者整理    赵亚辉/图
这是当年我国的原子弹试验基地所在地
奇特的太阳墓,墓穴的地表有数圈规整的环状木桩
        因为在楼兰耗油严重,23日必须回罗布泊镇加油,迫使龙城雅丹向前的考察中断。26日我们准备把中间没走到的古墓沟续接起来。幸好有了这次返程加油,才促使我们完成了纵、横两次穿越罗布泊:从罗布泊镇到若羌县完成了南北向穿越,26日则完成了东西横向穿越。如此一来,此次单车横穿罗布泊,我们的轨迹在罗布泊地区划出了一个大大的十字。
  
        我们一大早就向沙漠里进发,一路沿着库鲁克塔格山往东跑。这座横亘罗布泊北岸的山脉,是罗布泊最大的一个参照系,同时也抵挡着沙漠继续向北扩张。我们一口气跑出三四十公里,到达营盘遗址的保护站。保护站守卫是个维族大爷,他带我们参观了整个遗址。营盘遗址是罗布泊西端最大的一个古遗址,距今大约2000年历史。古城里也有一个大佛塔,佛塔北边有两座烽燧(也称为烽火台)。从佛塔上往北看,有个很大的墓葬群。佛塔南边有座很大的圆形古城,保存比较完整,曾是汉兵的囤守地,这也是“营盘”之所以得名的原因。营盘古城是横贯罗布泊地区东西通道上的一个交通重镇。楼兰废弃后,营盘也随之失去交通要道的作用,慢慢废弃了。营盘遗址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那片大型墓葬群,占地约6万平方米,差不多有80座墓葬,但破坏相当严重,墓葬在被发现之前就被盗得很严重,如今在墓葬群外围有铁丝网,但里面仍很凌乱,随处可见盗挖开的墓室及散碎骸骨,仅头骨我们就发现了4颗。
营盘古城遗址
营盘古城遗址

  营盘古城遗址北边的烽火台

营盘墓葬群中随处可见被盗挖开的墓室和散碎的骸骨

墓穴被盗挖留下的散碎骸骨

营盘古城奇特的圆形古城遗迹
我和维族大爷
  
        去营盘遗址的路上,我们还经过一座小桥,这是古孔雀河上的一座桥,桥上写着:“大河没水,小河也没水”,这曾是非常有名的古河道,河床的位置如今还清晰可辩。我去过库尔勒,那里的孔雀河水非常清;但从库尔勒流到尉犁县境内后,水流就消失了。以前的孔雀河水草丰茂,居民甚多,捕鱼更是古代罗布人重要的一个职业,现在却一片干涸景象。
  
        沿着孔雀河北岸一直往东走,沿途最有名的两个遗迹我们也一一进行了寻访。向东走了100公里左右,出现了绵延数公里的大片大片的房屋,这就是当年我国的原子弹试爆基地所在地,如今已废弃。废弃营房孤立于大漠之中,堪称奇观。我们沿着荒漠戈壁中一条30多年前核爆部队修筑的简易便道行进,两边的景象与当年相比肯定已面目全非:一些简易桥梁已坍塌,筑桥的木头被盗走;路两边偶尔有半截土柱子,上边的木电线杆也被盗走;路面已损毁。从布局来看,这里有食堂、医院、车队等,还有一些巨大的工事,房屋都很结实。但所有房屋全都没有顶,房瓦和所有的房梁、门框、窗框全都没有了,据说都被不知道什么人给盗拆了,只剩朝天敞肚的屋框,没一丝绿色和生命,一片残破景象。我们在现场发现了机关枪的弹壳、弹夹。还找到一个大的食堂,门口写着几个大字:“为人民服务”。食堂里有七八个大灶,一个锅直径约1米多,由此可以想象当时有很多人在试爆基地生活过,依稀能感受到当年大会战的一些情景。

古孔雀河上的一座桥上写着:“大河没水,小河也没水”

古孔雀河河道已经干涸了

当年我国的原子弹试爆基地所在地已经被废弃了

被废弃的房屋,房瓦和房梁、门框、窗框全都没有了

从这连串的窗户中似乎可以看到当年的历史

在现场发现的机关枪的弹壳、弹夹

大食堂门口写着的几个大字:“为人民服务”

大食堂里的大灶依稀看到当年的热闹
当年留下的大字:一心为革命……


远处的墙壁上依稀可以看到几个大字:救星万岁!


所有房屋的顶都没有了

房屋都很结实,但都没有顶

  
        另一个著名遗迹就是古墓沟了,那里有非常有名的太阳墓,之前我就想一定要来看一看。古墓沟不在正路上,前后找了1个多小时才找到。它在孔雀河北岸的一个小土坡上,非常不显眼。这里大概有10多个太阳墓,形状特异,大多墓穴的地表有7圈规整的环状木桩,反映了当地的一种太阳崇拜,它的发现把楼兰古国的历史提前了2000年。不过眼前真实的太阳墓和我以前看到的图片大相径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最大的一座墓的7圈环状木桩,现在仅剩下半圈,有些还被拔出来倒在那里,一看就是被人为破坏了。除了其中两座墓还能辩认出是太阳墓外,其他都已经完全看不出痕迹。这让我们非常很痛心。

被盗挖严重的太阳墓

太阳墓的木桩,原本很整齐,现在已经散落各处了
太阳墓被盗挖严重,现场木桩随处可见

6

主题

48

帖子

86

积分

中学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21:41 | 只看该作者
再往前到达前两天我们中断行程的龙城雅丹,就原路返回了。这一路上,我们还遇到了奋战在这里的新疆测绘局第一工程测绘院的测量队员们。他们正在这里进行我国西部测图工程的野外测量,罗布泊地区原来是我国1:5万无图空白区,队员们已经在这里奋战了2个月,正努力填补这些空白。 测绘队员的辛苦我有着真切的体会,而且我对测绘事业有着很特殊的感情,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我就是唯一一个全称跟踪的记者, 和测量队员们在西藏的野外一起呆了100天。这一次在这里,我又遇到了“亲人”,真是“两眼泪汪汪”啊。现场负责的李少军告诉我,他们还要在罗布泊地区工作一个多月,要进行几十个点的控制测量,现在只完成了一小部分,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带着对他们真心的祝福,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

新疆测绘局第一工程测绘院的测量队员们在野外作业

测量队员调试机器

测量队员们的午餐很简单,都是咸菜干馍

新疆测绘局第一工程测绘院的测量队员

测绘队员们停下休息片刻再赶路

我们一行人和测绘队员在太阳墓前合影后,便依依不舍地告别了

    一天下来,我们差不多跑了500多公里。路况虽然没有前几天艰难,但傍晚返回铁布里克时,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现在想起来都特别后怕。当车行至一片很大的黑戈壁滩时,天已经有点黑了。这段黑戈壁非常长,大约有七八十公里,路非常平,我们白天经过此处时,车速一度开到了120码;戈壁上原本就没有路,我们返回时只能沿着白天的车痕前行,车速也不敢太快。我开着开着突然感觉前面黑乎乎好象有道沟,赶紧刹车,但软沙地里刹车很不灵敏,只听得“咣”的一声,前轮掉下去了!后轮也跟着掉下去了!所有人都吓了一大跳,在一马平川的大戈壁上突然出现一条沟,这是完全没想到的。我们马上下车察看,这条大沟宽约五六米,深约1.3米,当时所有人都有点傻了,车上缠了不少绷带,这下可不得全给震裂了,幸好仔细察看后绷带还挺结实。但是,这次落沟的震动实在太厉害,右后轮的护板全给震裂,已快掉下来了,我们赶紧想办法把它固定好。检查了半个多小时后,我们才惊魂未定地从沟的另一边缓坡上开出来,继续往回走。
  
        我们一路都在告诫自己,罗布泊最艰难的几段路都走过来了,不能在最后冲刺阶段摔跤而爬不起来,否则就前功尽弃了。随后的路我们开得很慢,到达铁布里克时已快晚上11点了。
   
        明天我们将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阿尔金山,道路比较险,全是爬升道,估计行程会比较艰苦。挺过阿尔金山,走过柴达木盆地,我们的终点站将指日可待。

戈壁滩日落
车行戈壁滩

6

主题

48

帖子

86

积分

中学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21:42 | 只看该作者
横穿罗布泊日记之十三:
悲惨的胡杨林 荒凉的阿尔金山  繁华的花土沟
赵亚辉卫星电话口述/后方记者整理    赵亚辉/图
让我无限感慨的一对鸳鸯树,左树枯死,右树坚持
这棵胡杨树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
翻越阿尔金山的公路像蛇一样蜿蜒盘绕山中
阿尔金山上偶现彩虹,让我们欣喜若狂
        为了翻越罗布泊南沿最重要的地物标志——阿尔金山,我们赶了六七百公里路,一路上走得磕磕绊绊。没想到横穿行动到了结尾阶段,却屡次出现事故,昨天车掉进沟里,今天换车胎就换了3次,翻越海拔4000米的阿尔金山时,更是道路崎岖、险象环生。
        27日的行程主要分为两大段,一段是从铁布里克绕行罗布泊西南沿,到达若羌;另一段是从米兰古城路口转向一条老国道,翻越阿尔金山,到达花土沟镇。
        一大早启程,先经过一片绵延10多公里的胡杨林。胡杨林周围有栅栏围着,应该是个保护区,当我们下车拍照时却发现很多苍凉的场面。有一种苍凉是人为破坏严重造成的,我们视线所及就有几十棵胡杨树被人砍断,这种场景还有四五处,很多树有新砍的痕迹。胡杨是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植物,有一个非常出名的说法:“胡杨千年而不死,死后千年而不倒,倒后千年而不朽”,但是如果被人为破坏了,根本不会有千年
,几年就会消失,这些被人砍伐的场面非常触目惊心。另一种苍凉则是被自然毁坏,胡杨是非常耐旱的植物,但这里不少胡杨正在走向死亡,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一对鸳鸯树,那是两棵形状一样的并排着的胡杨树,左边一棵已经完全枯死,右边一棵还长着黄澄澄的叶子,生命力很旺盛,它们就像一对夫妻一样,一个已经离去,一个还在拼命地挺着。看到这样的景象,你会产生无限感慨。从这些胡杨身上,可以证明此处的自然环境正在进一步恶化。胡杨自然的消亡还可以接受,但人为的破坏却不能容忍。


绵延10多公里的胡杨林
几十棵胡杨树被无情砍掉了,场面苍凉
一部分胡杨被人为砍断,一部分自然枯死
被砍断的胡杨树
这里附近大片的胡杨树被片地砍掉

       离开胡扬林不一会儿,就遇到一场非常大的沙尘暴,10米之外根本看不清楚。风沙在路上形成一道一道的路痕。幸好沙尘暴没有早刮一天,否则当时还处在罗布泊中心地带的我们就倒大霉了,找方向、找道路都会成为大问题。这场遮天蔽日的沙尘暴持续了半天时间。
       在沙尘暴里穿行了几个小时后到达若羌。午饭后发现汽车左后胎瘪了一半,一查扎了一颗钉子,我们赶紧换胎,把被扎车胎送进修车铺补;然后又仔细把4个轮胎检查了一遍,不查不要紧,一查吓一跳,竟然发现右后胎也扎了一颗钉子,钉子嵌得很深很紧,并不漏气,但后患很大;这个胎侧面还有两道很深的口子,一旦口子裂开,立刻就会暴胎,估计两道大口子是在经过罗布泊盐壳地带时被扎的,以前根本没注意到,幸亏发现及时,否则在后面穿越阿尔金山时肯定会暴胎。马上又换备胎,又补胎。这里不得不再次说声幸运,亏得把这两个坏胎做了修补,进阿尔金山时有段路非常难走,我们的车过去时咣的一声,车震动很厉害,左后胎暴了,下来折腾了一个小时才重新换上补过的胎。这样一来,事先带的两个备胎全用上了,刚刚补后的胎也用上了。前前后后光换胎就花了两三个小时。
回若羌的路上遇上了一场非常大的沙尘暴
沙尘暴恣意肆虐,大得10米外都看不清楚
翻越阿尔金山我们选了一条废弃的国道,这也是我走过的除了西藏之外最不好走的国道,之所以走这条路,目的是为了穿山而行,考察阿尔金山。阿尔金山按罗布语解释,是指有柏树的山,但我们翻越时却没发现一棵植物,全是光秃秃的。董教授曾经来过这里,研究后认为库姆塔格沙漠的沙子来源就是阿尔金山。阿尔金山海拔很高,主峰海拔6000多米,西南往东北走向有700多公里长,南北宽200多公里,是一座层峦垒障的山脉。我们沿着一大片洪积扇形成的山沟慢慢往山上爬,沟里全是黄土和砾石,以前有的十几段路都被洪水给冲毁了,越往前走道路越险,这时我才明白老董为什么让我昨晚要抓紧休息,养精蓄锐就是为了走这段路。中间有十几公里都是在悬崖上走,周围有几百米高的悬崖,土比较软,下面搭着一些木桩子,我们沿着悬崖小心爬行,随时都有掉下去的可能,好不容易冲过这段路,回头再看时,禁不住一阵后怕。驻足眺望,整个阿尔金山全是黄土,爬到4000米时仍然没看到一点植被,到3600米左右时山上全是雪,路边还有积水冻成的冰。当走下坡路行至海拔3200米左右时,才突然发现前方有一片绿色植被,这时在山间已经走了100多公里。我看过阿尔金山的资料,都说山上有很多植被,还有一个自然保护区,里面有很多动物植物,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却一路没见到这番美景。

阿尔金山险峻的山沟
远眺巍巍壮观的阿尔金山
阿尔金山上多是这种180°的大拐弯

从高处看刚穿行阿尔金山的公路,不由觉得后怕

山上的碎石随时会滚到公路上

这段路的地基易下陷,遂用钢筋裹碎石的方法来加固

穿行在阿尔金山峭壁
这些碎石随时会掉下来

从山上滚下来的大石头

翻越阿尔金山的公路像在峭壁上削出来的一样,看起来非常险峻,路另一边是深渊

海拔高的山体被白雪覆盖了


阿尔金山下的米兰河,水量很少
车行阿尔金山

车行阿尔金山最险的一段路
       天渐渐黑下来,按照GPS位置,我们开到茫崖镇。路边有很多白土堆,这里就是全中国最大的一个石棉矿区,满山遍野都是白色的灰沫。穿越阿尔金山时,前半段差不多150公里没有碰到一辆车,非常荒凉,而到这里却有很多大卡车在此作业。石棉矿面积很大,我们走了很久才过了矿区。从茫崖镇开出去不久,远远看到一大片灯火,灯火看上去似乎很近,但实际上开了差不多40分钟才走到跟前,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花土沟镇。
       没到花土沟前,满以为这是一个充满彩色沙土的沟,没想到却是一个不夜城。这是一个很庞大的镇,比中国最大的县—若羌繁荣好几倍。我到过青海几十个县,几乎所有县城宾馆都不能上网,但在花土沟这个甘肃最偏远的小镇的小宾馆房间里却能直接上网,这是非常奇特的。原来这里也是青海很大的一个石油基地,这两年发展非常快,现在年产量已接近1000万吨,中国海拔最高的石油井也在这里。石油工人加家属共有五六万人。镇上条件也比较好,楼房很多。网吧里有上百台电脑,都坐满了人。街上更有意思,居然有很多红绿灯,红绿灯上还装有摄*头,简直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小城市。我们今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荒凉的野外行驶,到这里后,突然间从荒凉到繁华,顿时有一种从野外回到城市的感觉,反差非常大。
      

6

主题

48

帖子

86

积分

中学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21:44 | 只看该作者
明天我们准备到中国海拔最高的石油井以及集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于一体的千佛崖去看看,随后一路进入柴达木盆地。
远望繁华的花土沟镇
花土沟镇街景
花土沟镇外的祁连山系


6

主题

48

帖子

86

积分

中学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21:44 | 只看该作者
观的柴达木雅丹
神奇的天然佛像山
赵亚辉电话口述/后方记者整理    赵亚辉/图

“女人雅丹”——柴达木盆地里奇特的雅丹,像女性的胸部
千佛崖佛像也很奇特, 有站的、有坐的、有卧的,有浮雕形的……

独特的柴达木雅丹

  从花土沟到德令哈在戈壁中穿行的公路
        虽然28日一天要赶700多公里路,但一早起来我们并没急着赶路,而是到花土沟附近考察了一座自然奇观—千佛崖。随着远离花土沟进入柴达木盆地,意味着罗布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此次单车横穿科考行动也接近尾声。
  千佛崖 红土山上的佛像馆
        全国有不少地方有千佛崖,但花土沟千佛崖并不是一个文化遗址,而是大自然的风蚀雨刷后自然形成,它是雅丹和丹霞两种地貌相结合的产物。原以为千佛崖在当地会非常有名,但打听了半个多小时竟没人知道它的具体位置,后来还是偶遇一个外地车司机,才找到了千佛崖所在的游园沟。
        到游园沟里的路是条蜿蜒曲折约五六公里长的土路,沟口很小,外面白雪皑皑,根本看不出里面会别有洞天。沟里有几百米高的红土崖,这种兼具风蚀和水蚀作用的特殊景观,一定程度上也颠覆了一些丹霞地貌成因的传统解释。千佛崖其实就是一个完全的红土山,土是已有7000多万年历史的第三纪红砂岩。经过千百年水流溶蚀和风化作用,红色的砂岩塌落变形,出落得极似一尊尊红色泥菩萨,层层叠叠排列在悬崖峭壁上,有站的、有坐的、有卧的,有浮雕形的,也有凹进去的,小的几米,大的几十米,佛像也很奇特,都往一个方面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当地人称之为“天然佛像馆”。
被白雪覆盖的千佛崖

千佛崖像一尊尊红色泥菩萨,层层叠叠排列在悬崖峭壁上

奇特的千佛崖

进游园沟的路是条蜿蜒曲折约五六公里长的土路,沟口很小
  千佛崖下
看钻探井 海拔3200米全国最高之一
       我们沿着沟一路往里走,没想到沟深处居然有一口正在钻探的油井,这也是我国最高的钻探井之一,海拔3200多米。一支石油钻井队正在作业,他们今年8月份正式开始钻探,计划要打216天,已经打下去3100多米,一直要打到5000米以下。从打下来的情况看,仅红土层就有2000多米厚。钻井队队长名叫王旭阳,是个四川人,属于川西钻探公司职工。钻井队共53个人,都是四川人,为了支援青海的钻井事业,到这里工作已近2年时间。他们非常想家,希望能提前完成任务尽快回去探亲。从游园沟出来,我们还去了油田的主油井区——油沙山。密密麻麻的钻探井有上千个之多,非常壮观。
雪中的柴达木盆地

海拔全国最高的钻探井

钻探井塔现场

钻探工人正在紧张地作业

我采访钻探井上的工人

柴达木盆地的采油现场

花土沟附近的油砂山采油区,油井林立
考察柴达木 雅丹地貌蔚为壮观
        离开石油基地后,我们继续往东穿行,一路主要考察了柴达木盆地。在黄瓜梁,见到了迄今为止最为壮观的单体雅丹。这里的雅丹虽不像前面龙城雅丹、三垅沙雅丹、白龙堆雅丹那样连片成群,但其单体体积很大,有七八十米高的,还有上百米高的,只是比较分散。
        一路穿行下来,发现柴达木盆地也有绵延上百公里的雅丹群,感觉并不亚于罗布泊地区。虽然柴达木盆地和罗布泊只隔了一座阿尔金山,但两者的地貌非常像,无论是雅丹还是盐碱地貌,无论是连续性、广阔性还是视觉感受,都有很类似的地方,可见两者的地质结构大体上在一个地质年代;但两者又有极其不同的地方,就是一个有生命痕迹,一个没有,原因还是因为水。我们穿行柴达木盆地时遇到了四五个湖,而且在雅丹中间还有一些湖,湖里偶尔还有雅丹地貌。罗布泊虽然北有库鲁克塔格山、南有阿尔金山的水流,中间还有孔雀河,但这些水在流向它的过程中都被荒原吞噬了。没有水的罗布泊变成了死的荒原,有水的柴达木盆地就成了活的荒原。

柴达木盆地上北沿山脉奇特的剥蚀地貌

雄伟壮观的祁连山山系

清晨,山脉被皑皑白雪覆盖

早晨,祁连山山系成了白色世界

柴达木盆地上的雅丹,像几尊人头像

柴达木盆地上的雅丹整齐地排列,错落有致

柴达木盆地上的雅丹

柴达木盆地的雅丹,被雪覆盖了

远眺美丽的小柴旦湖
驶入德令哈 狂奔700公里
        从花土沟到德令哈有一条去年刚修好的新路,车行驶在上面,感觉出乎意料地好。没想到在青海最西部有这么漂亮的公路,几乎接近高速公路的水平。刚经历了罗布泊的艰难路途,走在这条路上感觉反差特别大。这条路足有700多公里长,满以为这么好的路肯定会收费,但收费站还没建好,竟然跑了一次免费路。遇到收费站没开业我们很高兴,但遇到加油站没开业我们就很不高兴了。如此长的一条公路,中间居然只有一个加油站,还是个没开业的!我们沿途几乎没碰到什么车,这下有点害怕了,于是就用最省油的方法开,踩一会儿油门让车自己滑行一会儿。结果晚上8点钟左右到德令哈时,剩下的油还能跑20公里。
        德令哈在柴达木盆地的东北边缘,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首府,也是整个柴达木盆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德令哈是蒙古语,意思是广阔的金色的原野。德令哈比我们想象中繁荣很多,现有6万人口。听说离德令哈约100公里处有一个外星人遗址,路不太好走,但按捺不住好奇,我们决定夜宿一晚,准备明天到这个奇特的地方一窥究竟。
      晚上入睡时,想起曾经读过的海子那首诗《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记得当年读这首诗的时候,第一次知道了这座小城——德令哈。
附:《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夜色笼罩
姐姐, 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抒情。
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我只想你

从花土沟到德令哈的新路高低起伏

德令哈的夕阳

德令哈市的标志性的雕塑
德令哈市

6

主题

48

帖子

86

积分

中学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21:46 | 只看该作者
横穿罗布泊日记之十五:
探秘柴达木的“外星人遗址”
赵亚辉电话口述/后方记者整理    赵亚辉/图

德令哈托素湖边的“外星人遗址”,到处都是竖起的石头
“外星人遗址”里原放有一根铁管,现在铁管不知所踪,只留下痕迹
托素盐湖边的盐花和“外星人”遗迹

柴达木盆地的明珠——克鲁克湖
        横穿罗布泊科考第15天的行程原以为会很轻松,但却出乎意料地狼狈,这都缘于传闻中的“外星人遗址”。
传闻  遗址惊现莫名元素
        “外星人遗址”在距德令哈西南边100公里处,在当地非常有名。没想到早上7点钟出发寻找,直到下午2点钟才回到德令哈。这大大超出了我们原准备只耗费两三个小时的计划。根据地图和事先打听的情况,“外星人遗址”在托素湖东边的白公山上,毗邻两个德令哈最有名的湖:克鲁克湖和托素湖。两个湖由一条水系连着,一个是淡水湖,一个是咸水湖,当地称之为情人湖。白公山就在托素湖的一个角上。当地人都知道这个“外星人遗址”,但去过的人却很少,所以找起来非常费劲。
       去之前听到了很多有关“外星人遗址”的传闻。据说遗址在一个岩洞周围,岩洞外散落着一些铁管、铁片似的东西,岩洞里有直径大小不一的铁管穿入山体,与岩石紧密吻合,就像将管子直接插入岩石一样。管子呈铁锈的褐红色,一看就不像人类留下的东西。流传最广的当然是外星人留下的。此外据说在岩洞外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石头都站立着,有些甚至立在旁边的湖中。还有一个神奇的事,当地有关机构把一些管片送到有色金属集团做测试,化验结果显示氧化铁的成份占30%以上,而且二氧化硅和氧化钙的含量都比较大,说明管片年代久远,最奇的是其中有些元素根本没有化验出成份,这更增加了外星人遗址的神秘性。
        白公山旁边有一个我国著名的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在此设有13.7米直径的天文望远镜,这也是国内唯一一个毫米波观测站,原因是德令哈地势高,空气透明度好,是亚洲最理想的天文观测点之一。于是有关专家认为,以外星人的眼光看,德令哈一带是星际交往的最好之地,特别是白公山一带条件更优。托素湖和克鲁克湖外形很有特点;白公山离湖最近,地形独特,十分醒目。如果外星人乘坐飞行器进入地球,首先看见的是柴达木,最醒目的是咸淡两湖,最易辩识的自然也就是白公山。各种传闻融合在一起,说得越来越邪乎。
美丽的克鲁克湖

美丽宽广的克鲁克湖

托素湖湖水在阳光照影下显出湛蓝色

托素湖湖边

连接可鲁克湖与托素湖的河道,青藏铁路从此经过

“外星人遗址”外, 许多竖立起来的石头都向着托素湖

托素湖边的盐花
让人疑惑的“外星人遗址”

外星人遗址洞的门口

外星人遗迹洞穴

许多人在“外星人遗迹”洞穴内留名

经过艰苦跋涉,才到了“外星人遗址”

去外星人遗址所经过的路 ,三个雅丹像三头卧兽

青藏铁路

青藏线上的一个小站

在青藏铁路路丝旁
图片,敬请继续关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