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用《三国演义》的卷首语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分分合合中,以牺牲无数劳苦大众的生命为代价来达到分或者合这个目的,也造就了少数几个所谓的“英雄” 人物。从战国七雄到秦始皇的大一统,从东汉到三国纷争无疑都是这种模式的真实写照。那些“英雄”也光耀华夏历史的天空,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多少有妄想毛病的理想家,对之折腰摧眉甚至五体投地。 第二个特点,就是一个王朝的贵族阶层总是乐于无止境的压榨底层民众,最后把底层民众搞得饭也没得吃了的时候,底层民众就在少数几个胆大的家伙带领下造反,当星星之火燎原之时,一个新的王朝诞生,一个新的利益集团形成。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历史绵绵无绝期,只是城头变幻大王旗。无论你当初造反时喊的口号多么好听,但帝制还是那个帝制,进入上层利益集团的还是那个极少数,占据绝大多数的那些劳苦大众总还是那个被压榨的命。 两个特点有时候相互交织,互为因果,看起来轰轰烈烈,只是回头看:星星还是那颗星星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哟,梁也还是那道梁。盼来盼去谁知还是盼个透心凉哦透心凉! 闲话休提!话说每次朝代更迭,总有一些利益集团败得一塌糊涂,但是如党项族创造的西夏王朝败得那样彻底的,即使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西夏王朝在1038年至1227年间与当时的北宋、辽呈三足鼎立,屹立不倒189年,最后却被成吉思汗的铁骑如龙卷风一样席卷得不留任何踪迹,党项族从此在地球上“踏破铁鞋无觅处”。文明总是被不文明所践踏,历史总是这个样子的,嗟乎!叹乎!如果党项族真如考古学家所说,还有散居的极少数民众存在,那也节哀自重!因为蒙古铁骑掠过的土地无一不是尸横遍野,怪只怪当时的西夏王朝抵抗蒙古铁骑太狠,而且成吉思汗出师未捷最后竟死在西夏王朝的土地上。怪只怪那个时代蒙古铁骑灭绝人性的屠城策略。据有关资料介绍,在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时,稍有抵抗就屠城,造成华夏大地直接死於蒙古屠杀的平民估计达3000-4000万,连同中亚西亚和东欧共死亡约2亿人。还有那些因战争流离失所的、饿死的呢?据统计,公元1122年中国人口9347万,到元初1274年,人口仅有887万,损失率高达90%。可见战争真不是个什么好东西!尤其对于普普通通的人民就更不是个什么好东西!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其实应该说,人民,只有牺牲无数的人民,才能创造一个新的利益集团。 好了,还是说说党项族的那些事儿,党项族原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属西羌族的一支,故有“党项羌”的称谓。南北朝时期,主要活动于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上游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到了唐朝,由于党项族不堪忍受西藏高原吐蕃人的骚扰,因而请求内迁,经过两次内迁最后落脚于今陕西米脂县以北、横山县以东地区。后因助唐朝剿灭黄巢起义军有功,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被任命为节度使,封爵夏国公,赐李姓,并被赐数州土地。从此,党项族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根据地,历经几代发展逐渐壮大。到了宋朝,皇帝忌惮那些壮大的地方势力,于是采取削藩。党项族顶层的那些领导阶级必须奉诏进京,宋意欲把这些强势的家伙们养在身边不让你歪想。党项族内部出现不同的idea,部族首领李继捧率族人投附宋朝,其弟李继迁不满宋朝的政策于是率领追随者们逃入夏州东北,采取连辽抗宋的策略,公元990年受辽之封为西夏国王。后其子李德明继位,到了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夏国公位,就此开始准备脱离宋朝统治。公元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在兴庆府也就是现在的银川称帝,建国号大夏。 后来李元昊与宋、辽打过几次大战,胜多负少,遂建立起了与宋、辽成鼎足之势的西夏王朝,历经十代皇帝。鼎盛时期的西夏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面积达约 83 万平方公里,可谓不可一世。但最终还是被蒙古所灭,既有内乱,也有外因,具体原因留待历史学家们考证。 由于西夏王朝被灭得很彻底,包括文献等都被焚毁得一干二净,所以西夏王朝的发展轨迹一直是一个谜,直到1908年俄国海军大校科兹洛夫率领的一支探险队发现了早被废弃的黑水古城(曾为西夏的边防城市),并挖掘出各类文书24000多册,佛画500多幅,震动了欧洲,也奠定了西夏学研究的基础。 转眼到了1972年,兰州军区某部在贺兰山下修建军用飞机场时,意外挖出几个古老的陶制品,后来报告给宁夏博物馆,宁夏博物馆进行了抢救性挖掘,终于发现一个古老的墓穴,墓穴里,有笔画、陶制工艺品以及方砖,方砖之上有很多谁也看不懂的方块字--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天书的西夏文。考古工作者受到鼓舞,不断扩展挖掘范围,终于在贺兰山下,发现一个个宏伟的金字塔形黄土建筑!西夏王朝—-湮没千年的王国,西夏王陵—-静卧千年之久的皇家陵墓,抖抖身上千年的尘埃,终于以这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走进了现代人的视野! 值得补充一点的是,随着考古的深入又有很多新的发现,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值得补充二点的是,随着党项族的消亡,西夏文也成了死文字,这些特殊文字就真正成了天书,好在还有一批兢兢业业的考古学家,他们深钻细研,终于逐步解读了那些天书,目前能够读懂西夏文的学者已经有了好几位,幸乎!俄罗斯人挖掘的那些珍贵文献以及我国考古学者们的众多发现,终有机会大白于天下,幸乎! 在此,我也:立正,向你们敬礼! 好了,说了这多,其实我也不懂历史,给你说句悄悄话:in fact,我最近刚从宁夏银川回来,在贺兰山下一睹了西夏王陵的大漠雄风,今天我更想给你展示的是这个。闲话休提,我们现在就上路。
西夏王陵景区方圆53平方公里,共有九座皇帝陵,200余座陪葬墓,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被世人誉为“东方金字塔”。九座帝陵分别为:裕陵(李继迁)、嘉陵(李德明)、泰陵(李元昊)、安陵(李凉祚)、献陵(李秉常)、显陵(李乾顺)、寿陵(李仁孝,西夏的中兴之主,在位时国家达到全盛,此时期国泰民安。)、庄陵(李纯佑,在其领导下政府腐败,国势开始衰微)、康陵(李安全)。 九座帝陵历经千年,损毁甚巨。就在蒙古铁骑征服西夏后,在此地掘地三尺,很多珍宝被盗殆尽。 上图所示为泰陵,即李元昊之墓,为整个陵区规模最大的一座,地面建筑虽遭严重破坏,但陵园的阙台、陵台基本完好,陵城神墙、门阙、角台大部尚存。 泰陵布局规整,为典型的中轴对称式布局,巍巍贺兰山是其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