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安小然 于 2011-8-19 01:43 编辑
龙池曼
送走众驴,侃弟,丁哥和我一路飞奔赶到了嵩县下寺,再往上的路被水冲垮,只好徙步去宿营地——上寺。
又是夜色里的行程,只不过今夜,是用我们的双腿跋涉。丁哥打头,简装徙步在已经毁坏的山路上,没有月光,八点多的山里已是一片黑,只有夜鸟偶尔的啼叫,不时悠悠回荡在黢黑的山谷。高山的轮廓在夜空里迤逦曲折,即使看不见,我也知道,它们都是青青的颜色,姿态巍峨俊美。
山民家的狗被我们惊动,大声地叫。侃雪亮的电筒刺破黑幕,照在脚下崎岖的山路。一个钟头的急行,走了10KM的行程,终于到达海拨千米的上寺,身体,竟有些摇晃。老韩已经炖好了一只六斤土鸡在等着我们,烙的发面饼子更是松软可口,吃了饭,无所不晓的侃弟开始神侃,午夜收侃,一夜酣睡。
8.14日,日上青山,推开侃弟的房门,阳光柔和地撒在他朝东的宽厚底盘。
本来这条线路就虐一些,再加上路被冲毁,只有一个洛阳的王老师,领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在这里写生。一早,他们就在树下支了画架静静地画,一个拖着鼻涕、眼睛被蜂蜇肿了的邻居男孩,站在一边看,终没了耐心,拿了火把去找蜂窝复仇,几个孩子飞奔着跟去看。一只柔弱的猫趴在旁边,眯着眼养神。一切都如此安静淡然,若那个柔弱女子画布上的画。
早饭后上山,此行并无登顶的计划,只是沿谷溯溪,看看银杏,在龙池曼的边缘走一走。
我们静静行走在溪里,看景拍照,除了哗啦的流水,和鸟们的叫声,分外空灵。令人有些意外的是,溪里放置了一些大小不等的原木梯子,搭在巨石上、溪流上,方便人的行走,走在上面,心中有一些淡淡的暖意。溪边还有许多一围粗的银杏,青叶绿果,想象着到了深秋,这满树的金黄该是多么的热烈浓艳,嗯,那时,一定要来细细地看。也许是偏僻,这里有许多千年银杏得以保存,年年岁岁,结着累累的果子。它们穿过洪荒流年,穿过雷电风霜,神态自若地伫足在我们的面前,抚着它们粗糙的皮肤,如同问候一个耋耄老人,它们不能言语,没有表达,却在用着极其执着的繁衍,表述着对自然的馈报;用着顽强坚韧的停留,表述着对生命的热爱。我们走在这千年银杏荫庇的土地上、溪流里,神清气爽。
那里有一个幽静的清潭,忍不住停下,在潭里裸泳,这样的场景,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小时候在河里光肚摸鱼,那时候河还很清,鱼还很多,用细柳枝串起,拿回家让母亲用油炕了吃,很香很香。
水太凉,不敢久泡,侃坐在水边与丁又侃,我去拍照看景,日近中天,三人缓缓归。
饭毕,徙步回,边走边看了一路的青山,补了昨晚的亏。
至下寺取车回宛,一路顺风不提。晚饭时分到家,结束了这紧凑、愉悦的一沟一瀑一曼二三日的清凉之行。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我第一次跟驴队行走,感觉充实,美好。——用南阳话说:KQ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