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户外-河南户外联盟-中部户外联盟-河南旅游-河南驴友

搜索
快捷导航

Model推荐领队活动更多>

楼主: 竹影摇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禹州历史【转】

[复制链接]

20

主题

796

帖子

1187

积分

硕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187
31#
发表于 2009-12-13 18:41 | 只看该作者
我是禹州人 我骄傲

1

主题

238

帖子

258

积分

高中生

Rank: 4

积分
258
32#
发表于 2009-12-14 11:06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楼主辛苦了!

58

主题

2681

帖子

5306

积分

硕士生导师

Rank: 8Rank: 8

积分
5306
33#
发表于 2009-12-14 13:47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学习了!

101

主题

1419

帖子

6055

积分

博士生导师

不随波逐流、严厉正直,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055
QQ
34#
发表于 2009-12-14 20:08 | 只看该作者
禹州历史                       《一》
禹州境内北部的具茨山脉、西部的大鸿寨山脉,
竹影摇月 发表于 2009-12-8 18:00


应该是禹州境内北部具茨山脉,西部的大洪寨山脉,
这两个地名的(鸿)(洪)不能错,
黄帝大臣大鸿训练军队是在浅井乡具茨山脉大鸿寨上,
西部山脉的大洪寨就是洪水的洪,
   

101

主题

1419

帖子

6055

积分

博士生导师

不随波逐流、严厉正直,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055
QQ
35#
发表于 2009-12-14 20:13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有意无意地会把这两个同音不同字的鸿、和洪字张冠李戴,
我希望大家最好认真一点好,

8

主题

135

帖子

400

积分

高中生

Rank: 4

积分
400
36#
发表于 2009-12-14 22: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陵峡 于 2009-12-14 23:18 编辑

   言之成理,符合逻辑,现在的关键就是需要考古方面的证据,
   就像当时西方不相信史记记载的商朝,安阳殷墟考古发现一下子就说明问题了,从此关于商朝再无争论
   另外,现代历史(比如柏杨、陈舜臣)认为:从三皇五帝到禹的这段故事属于神话传说。《楚辞.天问》讲了一个故事,说禹的原形是一头熊,妻子涂山氏不小心看到后就变成了石头.禹对着石头喊:"还我儿子"于是面向北开启,儿子诞生了.这个神话解释了禹的儿子名字叫启的原因.
   顾颉刚甚至认为,所谓鲧和禹都是先民为防洪水而制造的图腾(就像黄河边上的镇河牛),被当时讽为:“顾颉刚说鲧是一条鱼,禹是一条虫”
   陈舜臣在<中国历史风云录>中说:禹是扩大了人类居住范围的神,尽管这是神话的说法,不过成就了类似大事业的大首领理应也存在过。即便是现在,中国还有一个别名或雅称叫“禹城”。禹踏足过的地域意味着这就叫中国。我们揭去神话的幕帘,就会觉得眼前浮现出一个勤奋的大英雄的影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姿势像熊一样,正在辛勤工作。

101

主题

1419

帖子

6055

积分

博士生导师

不随波逐流、严厉正直,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055
QQ
37#
发表于 2009-12-14 22:38 | 只看该作者
浅井乡大鸿寨,
鸠山乡大洪寨,
两个地名是几千年老祖宗传下来的历史这不错,

211

主题

4153

帖子

6326

积分

博士生导师

情人无敌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326
QQ
38#
发表于 2009-12-15 21:58 | 只看该作者
禹州历史
                      《一》
禹州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遗迹上古时期,禹州属于应龙氏部落领地。发祥于黄帝,昌明于大禹,传承于夏启。于中华5000年文明史同步。

  禹州境内北部的具茨山脉、西部的大鸿寨山脉,是以黄帝为首的有熊氏部落以及与黄帝有亲缘关系的方嫘氏部落、大鸿氏部落、风后氏部落的重要活动区域。黄帝的姻亲——方嫘氏部落领地,在禹州西部方山(今方山镇)。重要军事力量——大鸿部落,在城西大鸿寨山区(今鸠山大鸿寨风景区)。协助黄帝战蚩尤的重要军事首领——风后氏部落,在城北无梁一带(今无梁镇)。禹州市城区有“迎风阁”,以迎风阁为中心,南北东西辐射四条街,分别叫迎上街, 迎下街,迎东街,迎西街。建“迎风阁”的本意,一说是因为风后辅佐黄帝有功,封其食邑于此,特建阁以纪念;一说是“迎送风后”之意。

  距城12公里的古城寺,古为氏城,雍梁城,本是轩辕黄帝命雍父做杵、臼之处,后来成为雍父的封地。

  《庄子·有宥篇》说,黄帝十九年,“闻广成子在于崆峒之上,故往见之 ”,求问“修德习武”、驾驭诸部落的“至道”,据传广成子是上古时期非常有头脑的“哲人”,居于今禹州城西北20公里的崆峒山上。该山东西走向,长 1.5公里,宽1公里,岗岭交错,古木叠翠,山水相宜。因此,黄帝暮年,带了元妃嫘祖娘娘,在浅井乡散驾村辞别群臣,散驾登山,再访成子,退隐逍遥观。至今这里还留有黄帝“问道处”、“得道庵”,“广成子庙”和黄帝暮年与广成子在此修道的“大仙观”。

  黄帝之后的诸多帝王,如颛顼、帝喾、尧、舜等领地均在禹州。其中大禹在禹州活动最频繁,最长久,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为夏伯,把他的领地虞邑赐予大禹,改名夏邑。夏邑便是今日之禹州。在城南三峰山左边建有夏亭城。帝舜故世后,大禹即天子位,国号夏。

  史家言:尧舜传贤,禹传子。从此以后,禹州成为中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的国都。

  夏邑(禹州)作为大禹的封国,大禹治水的基地,留下很多关于大禹活动的遗迹。据史籍记载:禹安民治室,居靡山伐木为邑。这便是大禹即位后建造的宫室。靡山今称梅山岗,位于范坡乡境内。禹之子启继位后,在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史称夏朝,因此禹州素有“华夏第一都”之誉。至今留存有夏禹和启召集群臣的古钧台,治水遗迹禹王锁鲛井,禹母石,启母石等历史遗迹。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禹州瓦店遗址作为夏代的都城级王城遗址、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最重要发现之一,为禹州是夏朝都城提供了直接的历史证据。

  尧舜时期,禹州称夏,是夏部族聚居与活动的中心。大禹为夏部族首领, 是黄帝的玄孙。禹总结了他父亲治水的经验教训,改用开 挖疏导为主,居外十三年,终于使洪水东注,治水成功,被封于夏(今禹州市),史称“夏禹国”。禹被称为“夏伯”,即分封方国国君。癸西四十八载(约公元前2208年 ),崩于苍梧(今云南省宁远),天下诸侯不服舜之子而拥戴禹。于是,禹在夏邑(今禹州市)即天子位,并用自己的封号“夏”为天下之号,称“夏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中原地区诸夏民族为主体,容纳吸收周边夷夏各部族共同创立的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它“咸有九州”,“协和万邦”,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的第一朝代,被称为“华夏第一国”。大禹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王,后人称之为伯禹、夏禹、神禹。禹州就是因为大禹初封于此,故称“大禹之州”。后因夏王朝创立并建都于此,又称“夏都”或“华夏第一都。”

  禹在夏都(今禹州市)执政八年,号令全国实行统一的夏时制,俗称“夏历”,也叫“农历”。并且定车制,立贡法,建学校,作夏乐,提倡养老,令行薄葬,实行“五音听治”。加上其它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将一个新生的夏朝治理得井井有条,殷盛富庶,“公家有三十年之积,私家有九载之贮”。 [url=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6391e903d3c277f808fa93c7.jpg][/url]


  约公元前2198年,禹百岁,巡狩江南,死于会稽,就地埋葬。其子夏启“ 大飨诸侯于钧台”,四方诸侯都拥护夏启继禹之位,是所谓“父传子,家天下”的开始。启在位十年,传给其子太康,太康在位二十九年(有记四年),传 给其弟仲康。仲康名义上在位十三年,传统给其子相。相在位二十八年,被寒浞逼杀。夏朝从此中断四十年。直到相的遗腹子少康长大后,居于纶邑(今禹州西北16公里康城),招集夏遗民,联络夏旧臣,经过十年准备,终于在不惑之年消灭了寒浞势力,“整威仪东南行,求阳翟(今禹州)夏王之故都”,“坐钧台而朝诸侯”恢复夏朝基业,史称“少康中兴”。此后,夏朝又传十一主,至夏桀,共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累计维系了四百七十一年。

  夏启会诸侯于城北诸侯山(无梁镇北),大飨诸侯于钧台(梁北镇杜岗寺村)。从大禹时代起便出现了较完整的行政区划和赋税条律。禹州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活动中心。国家的框架已基本形成。

  夏朝第三帝名相,被大臣寒浞逼杀,致使夏统治中断40年。少康中兴,改都纶邑(今禹州顺店镇康城村)。最后一帝桀,将商部落首领汤囚禁于钧台(在梁北镇杜岗寺村)。据“中国监狱史”记载:中国第一座监狱即钧台。商灭夏后,禹州做为首都的地位开始变迁。

  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韩景侯将韩国国都自平阳迁至阳翟。公元前375年,韩国攻灭郑国,遂将国都迁新郑。仅五年,即公元前370年,韩懿侯便将国都城重又迁回阳翟。此后历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等二千余年,禹州称阳翟不变。所以,许多 文献史籍在记述历史事件及地地域时,习惯将上古时期尚无阳翟名称的夏、夏邑、历地、栎邑等统称为“阳翟”。                     

收藏 分享 评分

211

主题

4153

帖子

6326

积分

博士生导师

情人无敌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326
QQ
39#
发表于 2009-12-15 21:59 | 只看该作者
言之成理,符合逻辑,现在的关键就是需要考古方面的证据,
   就像当时西方不相信史记记载的商朝,安阳殷墟考古发现一下子就说明问题了,从此关于商朝再无争论
   另外,现代历史(比如柏杨、陈舜臣)认为:从三皇五帝到禹的这段故事属于神话传说。《楚辞.天问》讲了一个故事,说禹的原形是一头熊,妻子涂山氏不小心看到后就变成了石头.禹对着石头喊:"还我儿子"于是面向北开启,儿子诞生了.这个神话解释了禹的儿子名字叫启的原因.
   顾颉刚甚至认为,所谓鲧和禹都是先民为防洪水而制造的图腾(就像黄河边上的镇河牛),被当时讽为:“顾颉刚说鲧是一条鱼,禹是一条虫”
   陈舜臣在<中国历史风云录>中说:禹是扩大了人类居住范围的神,尽管这是神话的说法,不过成就了类似大事业的大首领理应也存在过。即便是现在,中国还有一个别名或雅称叫“禹城”。禹踏足过的地域意味着这就叫中国。我们揭去神话的幕帘,就会觉得眼前浮现出一个勤奋的大英雄的影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姿势像熊一样,正在辛勤工作。

211

主题

4153

帖子

6326

积分

博士生导师

情人无敌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326
QQ
40#
发表于 2009-12-15 21:59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是禹州境内北部具茨山脉,西部的大洪寨山脉,
这两个地名的(鸿)(洪)不能错,

黄帝大臣大鸿训练军队是在浅井乡具茨山脉大鸿寨上,
西部山脉的大洪寨就是洪水的洪,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