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户外-河南户外联盟-中部户外联盟-河南旅游-河南驴友

搜索
快捷导航

Model推荐领队活动更多>

楼主: 大中快递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征集 周边 路线 本帖只限地图和路书,只为方便骑友出行方便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08

帖子

161

积分

中学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61
QQ
7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23:44 | 只看该作者
大中快递 发表于 2012-10-22 23:44
为增强体质强化凝聚力,今天单位组织了一次以“团结奋进”为主题的白泉石门周六户外登山活动。有道是“听 ...

前,随着白泉景区成功申报为省级森林公园,林州市森林公园总量已升至6个,分别为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白泉省级森林公园和天平山、柏尖山、水河、占元等4个安阳市级森林公园。万宝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在规划建设中。

    近年来,林州市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以森林景观为主体,以苍山奇峰为骨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按照"春季灿烂、夏季清凉、秋季多彩、冬季冰雪"的四季均衡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生态旅游长线投入、产业复合、牵动力强的特性,做活、做大、做强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太行山大峡谷为龙头,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为主体,以各类景区为补充的生态旅游格局。 (王文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08

帖子

161

积分

中学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61
QQ
7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23:45 | 只看该作者
大中快递 发表于 2012-10-22 23:44
前,随着白泉景区成功申报为省级森林公园,林州市森林公园总量已升至6个,分别为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白泉 ...

白泉省级森林公园位于河南省林州市临淇镇南端深山区,属太行山脉淇南支脉,地质构造属太行山断块的东部终端,平均海拔1200多米,总面积44平方公里,北距林州市40公里,东距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3公里,距本镇万泉湖景区15公里,西

距新河公路10公里。与辉县市、鹤壁市、卫辉市紧邻。森林覆盖率达98%。是红旗渠·林虑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绿化委员会命名的“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


二、旅游资源综述

白泉景区高山耸立,山势奇峻,怪石嶙峋,陡壁如削,是典型的多台阶切割式嶂石岩地貌,具有“雄、峻、险、绝”的北雄风光和太行山特有的雄浑、朴实风貌。整个山体为水成岩,酷似画家笔下的水墨画。山石怪样,清泉、深潭、飞瀑遍布山涧,幽谷深潭、景点连串,如入画廊,既具有北方山势的雄浑、厚实,又有南方山水的玲珑剔透。它集泰山之雄、华山之峻、黄山之秀于一体,其中秀美尤其突出,颇具诗情画意。有南天柱观星台等大小景点100多个。

白泉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美术写生为一体,是综合型名胜风光地。当地流行的一首顺口溜:“白天看不见村庄,夜晚瞧不见灯光;下雨淋不湿衣裳,暴雨冲不垮山岗”,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白泉造林绿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绿色的宝库、天然的氧吧、自然的空调和优质的山泉水质,使得白泉成为远近闻名的长寿村,村民平均寿命90多岁,最高年龄达105岁,没有发现一个癌症病人。

景区内高山耸立,陡壁如削,两岸植被茂密,灌木丛生,四周石壁林立,奇形怪样,清泉、深潭、飞瀑遍布山涧,幽谷深潭、景点连串,如入画廊,既具有北方山势的雄浑、厚实,又有南方山水的玲珑剔透。

自然景观有南天柱白日观星台、白泉云海、石门峡谷、伟人峰、祖孙石、岳飞峰、夫妻峰、观音峰、神龟问天等30余处。

白泉植被以天然次生林为主主,盖度一般在0.7以上,高度为2~15米,分布均匀,长势良好。阳坡以臭椿、刺槐、野皂角、毛黄栌、绣线菊、连翘、荚蒾等次生喜阳乔灌植被和禾本科植物为主,阴坡则以飞播油松和喜阴植物为主。

主要栽培树种:油松、白皮松、侧柏、毛白杨、垂柳、泡桐、国槐、刺槐、臭椿、白榆等。

主要经济树种:枣、柿、苹果、杏、李、桃、花椒、核桃等。

其间伴有几十种药材植物,如连翘、桔梗、柴胡、黄芪、血参、远志、板兰根、党参、太行菊冬灵草等。

境内共有鸟类20多种,主要有鹰、山鸡、石鸡、喜鹊等。兽类主要有山猪、狼、豺、豹、猴、鹿等。

三、主要景点特色

在白泉西北方向的山谷侧壁立千仞,气势雄伟的山脊上矗立着一座圆锥形的孤峰,如同擎天巨柱高耸云端,是当地著名的南天柱峰。站在柱峰脚下的白日观星台上,仰望晴朗的天空便能看到闪烁的星星,神奇的让人不可思议,堪称天下奇观。

1、北天柱

位于公园西北侧,突起的一个岩峰,犹如一根擎天柱直插蓝天。   


2、巨人峰

在公园东南方向,高高的耸立着一坐天然石像,石像酷似伟人肖像。



3、岳飞峰

在公园的东南方向,矗立着一座元帅峰,山峰就像岳飞元帅头戴战盔,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怒视北方。





3、两面神

一面恢谐活泼而另一面神情却是冷峻严肃的“阴阳两面神”



4、观音峰

手拿橄榄枝向人们播洒吉祥甘霖的“观音峰”

转自:hnly.gov.cn/anyang/lycy/slly/webinfo/2009/12/1259575516546575.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08

帖子

161

积分

中学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61
QQ
7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23:46 | 只看该作者
大中快递 发表于 2012-10-22 23:45
白泉省级森林公园位于河南省林州市临淇镇南端深山区,属太行山脉淇南支脉,地质构造属太行山断块的东部终 ...

“网络红人”梅香不是明星名媛,但她是大山深处人们眼中美丽的风景线。从16岁开始至今,她不断拒绝着山外诱惑,一个人支撑着只有两个学生的学校,走过了艰辛的8个年头……
  一束野菊花感动了她梅香全称王梅香,家在河南省林州市临淇镇白泉行政村石门村。由于石门村偏僻,离小学较远,石门便有了一个教学点,梅香就是这个教学点唯一的老师。
  石门教学点条件差,学生到五年级以后,就要到15公里外的镇上或者邻县上学。所以,有的学生读完四年级就辍学了,有的转到了外地。后来,梅香的教学点就只剩下了两名学生,都是女孩。这个教学点一度连个固定的住所都没有,梅香就把学校搬到了自己家里。梅香教学用的黑板,是用3块木板拼成的。晴天,院落就是孩子的教室,两张凳子就是孩子的课桌;每逢雨雪天,梅香的床铺就成了孩子们的课桌……
  梅香曾有3次面临被辞退的危险,因为她是“民办教师”;梅香也曾想过放弃,但教师节里一个孩子的一束野菊花,让梅香彻底打消了弃教的念头。
  那天上午,上课将近一个小时了,三年级的王金丽仍未到来。发生了什么事?梅香向王金丽家走去。路上,梅香迎面碰到了王金丽,小姑娘的手上正捧着一束野菊花,野菊花上面还闪耀着晶莹的露珠。小姑娘看到梅香,把野菊花簇到梅香胸前:“祝梅香老师节日快乐!”
  梅香接过野菊花,低头看着小姑娘:她的裤子湿透了,鞋上沾满了泥巴。梅香心疼地把她揽在了怀里。在梅香的追问下,小姑娘才说,她早上5时就起床上山了,要摘最大、最好看的菊花给她的梅香老师。梅香流泪了,也就是这束野菊花深深打动了她!她暗下决心,只要有一名学生,就要坚持下去。
  带着两学生一起出嫁
山里的女孩往往结婚很早,漂亮的梅香更是吸引了远近小伙子的眼球,提亲的人络绎不绝。梅香因为舍不得村里的孩子,错过了很多好姻缘。前年,林州市市委书记来亮来到石门,说要给梅香在林州或者安阳介绍个好对象,把她嫁到城里,问梅香愿意不愿意去。梅香羞怯地说:“男方得同意我留在山里教书。”
  后来,68岁的老支书张福根急了,就把邻村西牛村的小伙子张云强介绍给了梅香。虽说是邻村,但两地之间也有十几里路程。梅香的条件是:张云强要同意她教书。
  2006年12月14日,梅香结婚了。婚后,梅香舍不得让学生翻山越岭去婆家上课,还是住在娘家。每周星期五,张云强把梅香和两个学生们接到婆家住,星期一早上,再把她们送回去。
美女教师的国际影响
  梅香这朵长在深山里的野菊花能进入公众视野,不能不提到一个地方论坛———水冶论坛。水冶是河南省安阳县的一个镇,这个镇有一个自己的论坛———水冶论坛。2007年1月26日,水冶论坛一个名为“故乡的云”的网友看到一篇有关梅香的报道后,组织了7个网友赶到石门村去探望梅香。7个网友买了学习用品,梅香和她的两个学生带着网友们在山里转了转,拍了一些照片。“故乡的云”没有想到,这些照片会在网络中迅速传播,天涯、凯迪、网易论坛都转载了。网友纷纷对梅香给予极高的评价:“感动”、“中国最美的女教师”、“敬佩”、“人美心更美”等赞美之词溢满论坛。
  2月1日,北京青山影视工作室艺术总监申青林也在网上看到了梅香的消息。原来,申青林早在2005年就开始关注梅香了。为了记录梅香的真实生活情景,申青林前后去了梅香所在的村庄七八趟,拍下了许多珍贵而又感人的镜头,后来制作成纪录片《梅香》。1月19日,《梅香》荣获2006年度第29届东京电影节优秀奖。随后,包括《梅香》在内的这些优秀作品将角逐最高奖———TVF摄影大奖。
  2月12日,梅香又受到国内某著名网站的邀请做网络直播。在做客网络后,工作人员带着梅香和她的两个学生游览了郑州。目睹都市的繁华,梅香说:“没出门时,我经常想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这里确实很繁华,但不属于我!”
  (据《今日女报》万卿/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08

帖子

161

积分

中学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61
QQ
7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23:47 | 只看该作者
大中快递 发表于 2012-10-22 23:46
“网络红人”梅香不是明星名媛,但她是大山深处人们眼中美丽的风景线。从16岁开始至今,她不断拒绝着山外 ...

说到林州市临淇镇白泉村,早就听说过,一直未能去看看。为什么就这样偏僻的小山村,可以家喻户晓呢?这里曾经出现过两个人物,第一个就是“最美深山女教师”王梅香而红遍整个网络,16岁成为村教学点惟一的教师,一教就是6年。教学点的学生从6个减少到2个,她没有放弃;教学点的教室塌了,她就在自己家里给孩子上课,王梅香的事迹被人发到网上,被众多网站转载,引来众多网友热议,“感动”、“敬佩”、“人美心更美”等赞美之词不断,还有好多人自发为她捐款。 再一个就是支部书记张福根,白泉村位于深山区,是林州市偏僻的一个山村,40年前因为“三少”(粮少、钱少、树少)“两多”(石头多、光棍多)“一没有”(没有水吃)而远近闻名;张福根凭着一种人民员对人民群众的赤诚,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40年治山治水不止,共绿化荒山1.6万亩,打旱井水窖1552眼,劈山修路、硬化山路20多公里,开发了石门风景区,办起了旅游度假村,把一个海拔1200余米、生存环境恶劣、生产条件低下的穷山村变成了粮丰林茂、风景秀丽、环境和谐、人见人爱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白泉村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省双文明建设先进村”等称号。2001年3月,白泉的“旱井工程”被拍成电视剧《天上下雨地下流》在央视播出。2003年5月,白泉村蓄水工程的独特模式被作为经验向全省推广。张福根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优秀人民员”、“全省农村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层干部标兵”、“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今年8月,在安阳市组织开展的“十佳农民标兵”评选活动中,张福根在村级、乡级、市级三级评选中皆以满票当选,被评为林州市“为民服务标兵”。
白泉村位于林州市临淇镇南端深山区,属太行山脉淇南支脉,海拔1200多米的太行山深处,与辉县市、鹤壁市、卫辉市紧邻,总面积44平方公里,全村500多口人散住在东西长9公里、南北宽4.5公里的山坳里。最近的几年,村委大力发展旅游农业,在创建石门风景区的基础上,2003年一个能容纳300人的别致的度假村在白泉村诞生了。走进白泉村度假宾馆的大院里,20多块全国各地书画院写生基地、培训教育基地、和“河南省森林公园”牌子挂在那里,让人感觉到了深山有远亲的温暖。进入房间,十几平方的空间里放着三张木床、一张桌子、三把椅子。洁白的墙壁、干净整洁的被褥,让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我们这次进入白泉村,也是偶然,再一次来到五龙,再一次未能拍摄,在临淇镇吃完中午饭,驾车直达白泉村了。时间的关系,沿途拍摄了一些风光,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08

帖子

161

积分

中学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61
QQ
7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23:47 | 只看该作者
大中快递 发表于 2012-10-22 23:47
说到林州市临淇镇白泉村,早就听说过,一直未能去看看。为什么就这样偏僻的小山村,可以家喻户晓呢?这里 ...

第110期

  安阳市林业局办公室               二Ο一Ο年十月十八日



我市林州临淇镇白泉村

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


近日,从河南省林业厅传来喜讯,我市林州临淇镇白泉村在第二批“全国生态文化村”建设评比中,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10月16日,白泉村支部书记张福根赴河北唐山参加了“全国生态文化村”授牌仪式。据悉,该村是我市第一个荣获该项荣誉的村庄。

白泉村,位于林州境内的“中州名镇”临淇镇南部深山区,平均海拔1200多米,总面积为44平方公里,现有500多口人,土地面积66.67公顷,具有“雄、峻、险、绝”的北雄风光和太行山东部终端所特有的雄浑朴实的风貌,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是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绿色的宝库、天然的氧吧、自然的空调和优质的山泉水质,使得白泉村成为远近闻名的“长寿村”,村民平均寿命80多岁,最高年龄为105岁。且民风纯正淳厚,素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称的古老传统习俗。

多年以来,白泉村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家园活动,做到以绿化促美化、绿化促致富、绿化促和谐,并结合林业工程建设需要,加快了林业建设步伐,养成了人人都植树,人人都爱护树木的好习惯,林木覆盖率达90%以上,百年以上的古树上万棵。白泉村山坡植被主要为乔木型、灌木型两种,均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乔木型种类主要以松柏、黄楝为主,既有千年古树,又有新栽培的松、柏、杨、刺槐、椿、榆等,主要经济林树种有枣、柿、苹果、梨、山楂、杏、李、桃、核桃等。灌木种类以马角刺、荆条为主,分布均匀,长势良好。山上杂草丛生,主要有马唐、白草、茅草、藜、车前、反枝苋、马齿苋、狗牙根、茵陈蒿、律草、狗尾草、大画眉草、牵牛、节节草等。野兽类有刺猬、蝙蝠、野兔、松鼠、豹、獾等。鸟类有野鸡、猫头鹰、燕、鹰、喜鹊、灰喜鹊、画眉、啄木鸟、斑鸠、麻雀等,爬行类有壁虎、晰蜴、蛇等。两栖类有蟾蜍、蛙等。昆虫类有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同翅目等300多种……。

白泉村目前正在开发建设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美术写生为一体的综合型风景名胜地。由于其属于太行山断块东部终端,和西太行山不同的是整个山体为水成岩,酷似画家笔下的水墨画。它集泰山之雄、华山之峻、黄山之秀于一体。有大小景点一百多个,主要有南天柱白日观星台、白泉云雾、观光大道、真武古庙、石门峡谷等。石门峡谷是白泉景区的核心部分,峡谷两旁连绵数里的奇峰怪石,状如人或动物,形态各异,一步一景,并有许多古老的传说,令游人叹为观止。该村通过度假村建设、森林公园建设和寺庙宗教活动以及传统的古庙会活动,不断完善生态建设和开展文化节庆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08

帖子

161

积分

中学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61
QQ
7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23:49 | 只看该作者
大中快递 发表于 2012-10-22 23:47
第110期

  安阳市林业局办公室               二Ο一Ο年十月十八日

农民群众永远信赖的好支书——林州市临淇镇白泉村党支部书记张福根

文字:安阳组工通讯 [添加时间:2006-9-1] 点击:427  

      
    张福根担任白泉村党支部书记四十年来,一心为民,矢志不渝,带领群众劈山修路,绿化荒山,发展经济,将昔日“出村就爬山,吃水靠老天”的贫穷落后的白泉村,建设成了交通便利,绿树成荫,充满活力的新山村。
     一、不畏困难,艰苦奋斗,努力带领群众改变山村落后面貌
     白泉村位于海拔1000多米的太行山深处,全村500多口人散住在东西长9公里、南北宽4.5公里的山坳里,出入只能靠三条自然形成的山沟走到山外的路口,空手也要5个小时。全村人吃水、洗衣靠的是仅有的三口旱井。每逢干旱年,只有逃水荒。面对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张福根带领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向大山要路,向干旱要水,打响了修路、治水的战役。为了赶工期,修路那年大年初一都没有停工,张福根同志在工地上一住就是40多天。经过夜以继日的奋战,他们用124天时间,就开通了原计划5年才能完成的长12.5公里、宽7米的盘山公路。路修通了,他又带领群众大搞蓄水工程,打旱井,修水窖,30年不间断,平均每年打旱井50余眼,仅1997年一年就打旱井300多眼。此外,他还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创造了白泉蓄水模式,半山腰没污染的旱井水用来饮用,田间地头的旱井水用来抗旱浇地,家院的旱井水用来洗衣。现在白泉村不仅用水有保障,而且利用山坡的自然落差,家家户户都安上了自来水管。在治山治水建设中,张福根先后晕倒过10多次,住过4次院,但每次都是病未痊愈就又跑回工地。他的口袋里经常装着药片,干活时难受得实在挺不住了,就吃上几片药,继续干。
     二、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发挥人民员先锋模范作用
     张福根经常讲,“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当干部只有带头干,不脱离群众,说话才有人听,做事才有人帮。”凡是让群众干的,他自己总是和群众一样分任务,而且每次都比群众分得多,完成得好。他总是自己先干出样子,让群众学,让群众比,让大家心服口服。为了修路,他第一个抡起24镑大锤,带领全村群众打钎凿石,开劈出山通道。他亲自担任突击队队长,筹款、施工、做炸药、放炮,里里外外一把手。每逢险要地段,他都亲自担任打钎手和点炮员。为了带领群众打井,他率先为群众做示范,用3个月时间,打了100眼旱井。在他带动下,全村共打旱井水窖1500余眼,彻底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三、敢为人先,与时俱进,以创新的精神开创山区发展新局面
     张福根不止一次地对班子成员说,我们山里人不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在种庄稼上,“三分地”终究打不出“千斤粮”,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还要靠山吃山,在发展经济上多想办法,多找出路。从70年代中期开始,张福根就在本村建成了临淇镇第一个大型林场,年收入超过3万元。后来,他又冲破重重阻力,大胆兴建了白泉牧场,养牛、驴、骡、马300多头,全村年牧业收入10多万元。80年代以后,他又从外地引进大冠杨60万棵,泡桐30万棵,本地山楂树30万棵,养苗圃35亩,十年收入400多万元,而且收入还在逐年递增,成为白泉村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白泉村奇特的自然风光,又把张福根的发展思路引向了发展旅游业上,白泉旅游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变成现实。
     四、廉洁自律,严格要求,以高尚的情操树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张福根常常告诫自己:当干部就要带头,要带干事创业的头,带吃苦奉献的头,但不能带沾便宜的头。任支书期间,他从未拿过群众一根线,喝过群众一口酒,睡过一个中午觉。这些年集体的钱经张福根手的少说也有几十上百万,但他从来都是精打细算,从不乱花一分。开会出差,吃饭从来不进酒店,街边小摊一碗刀削面填饱肚子了事,下山办公事全是步行。同时,他还十分注重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与群众心连心,群众都把他作为自己的贴心人。现在,白泉村社会和谐,连续30多年无群众上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08

帖子

161

积分

中学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61
QQ
7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23:49 | 只看该作者
大中快递 发表于 2012-10-22 23:49
农民群众永远信赖的好支书——林州市临淇镇白泉村党支部书记张福根

文字:安阳组工通讯 [添加时间:2 ...

张福根,群众的福根
文章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光明网 更新时间:2011-11-17 11:08:09 字号:T|T        张福根,河南省林州市临淇镇白泉村人,1957年担任村干部,1959年加入中国人民,1966年任白泉村支部书记。
  白泉村位于深山区,是林州市最偏僻的一个山村,40年前因为“三少”(粮少、钱少、树少)“两多”(石头多、光棍多)“一没有”(没有水吃)而远近闻名;如今的白泉村,年人均纯收入2595元,户均存款超万元,户均存粮超过2万斤,家家用上了自来水,85%的农户安装了电话……

  张福根凭着一种人民员对人民群众的赤诚,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40年治山治水不止,共绿化荒山1.6万亩,打旱井水窖1552眼,劈山修路、硬化山路20多公里,开发了石门风景区,办起了旅游度假村,把一个海拔1200余米、生存环境恶劣、生产条件低下的穷山村变成了粮丰林茂、风景秀丽、环境和谐、人见人爱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白泉村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省双文明建设先进村”等称号。

  2001年3月,白泉的“旱井工程”被拍成电视剧《天上下雨地下流》在央视播出。

  2003年5月,白泉村蓄水工程的独特模式被作为经验向全省推广。

  张福根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优秀人民员”、“全省农村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层干部标兵”、“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今年8月,在安阳市组织开展的“十佳农民标兵”评选活动中,张福根在村级、乡级、市级三级评选中皆以满票当选,被评为林州市“为民服务标兵”。

  为致富路奠基三十年不辍

  白泉村500多口人散住在东西长9公里,南北宽4.5公里的山坳里。自古以来,出入白泉只能靠两条自然山沟走到山外,空手出山也要5小时。逢雨雪天,村民就只有固守在山中,生病也得不到及时救治,不少人因此而夭亡。大山几乎隔绝了白泉人与外界的交往,也造成了白泉人年复一年的穷困。1969年冬,张福根跑到县城请来了专家技术人员,组织了党员突击队,开始向大山宣战。勘测、装炮、探险,昼夜施工,大年三十也不停工,经过124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硬是炸通了原计划5年时间修筑的宽7米、长25华里的盘山公路,在全镇13个山区村第一家通了汽车。随后,突击队又修通了通往10个自然村的27华里山路,并拓宽了田间山道。乡亲们肩挑手抬徒步行走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山里人盼下雨,又怕下雨。一到雨天,车就上不了山也下不了山。张福根说,为什么不把它修成水泥路呢?为了不给村里的老百姓增加负担,张福根上郑州、跑安阳,起早贪黑在本村到出山口的二十多里山路上往返步行上百次,引来资金20万元,加上集体的储蓄30万元,甚至将自己家和儿子家的几万元也贴上了,前后共投资将近300万元,终于使路面硬化胜利竣工。

  修通了路,张福根又把目光投在了农村电力设施上。他集中人力、物力,埋杆架线,把光明引向山沟,使白泉村比镇区早6年用上照明电,实现了群众“点灯不用油,磨面不用牛”的夙愿。

  治穷先治水

  白泉没泉,水贵如油,但白泉又很怕水,一场大雨就可导致山洪暴发,不仅冲毁农田,还可能危及生命。张福根告诉群众,天灾不可测,但山洪可以防;白泉没有泉,但雨水可以蓄。他决定防洪与蓄水并举,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在发动群众打旱井蓄水的同时进行防洪治水。上世纪70年代,白泉人利用三年冬闲季节,投工26000个,投资11000元,用5000斤炸药开山修渠,在土峪至石门西坡挖成了宽5米、深3米、长6华里的防洪渠,保证了渠下的120亩梯田免受水灾。80年代中期,白泉村掀起了水利建设热潮,用了整整四个秋冬时间,先后兴建了库塘3座,蓄水3000立方米。90年代起,村两委根据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带领群众因地制宜,利用冬闲季节打旱井水窖,仅1997年至1999年三年就新打旱井900眼。如今,白泉村的水利设施从庭院到田间地头,星罗棋布,拥有旱井、水窖1552多眼,库塘9座,全村人均旱井、水窖3眼以上,彻底解决了山区人畜饮水和抗旱点种问题。现在的白泉村,即使连续两年不下雨,旱井水窖里所蓄的水也足够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张福根还自己垫资8000多元,为群众买塑料管,发动群众埋设自来水管道。全村125户没漏掉一家,家家户户用上了旱井自来水。村民由扁担下解放出来,再也不用远程挑水了。

  “绿色银行”储蓄的全是“摇钱树”

  张福根深知,要想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必须依靠科技致富。经过多方考察,他决定先从绿化白泉村周围的1.6万亩荒山入手,设计了“山头松柏盖顶,山腰用材林缠腰,山下经济林坐底”的林业生态模式。全村群众“抢晴天,战阴天,蒙蒙小雨当好天”,凭着“一双手两个肩,一把镢头一张锨”,经过“死禁十年不开放,连管十年不放松,大干十年不松劲”,共成片造林8000亩,种植松柏640万棵,栽种各种干鲜果树20万棵,嫁接大枣11万棵,年林业收入达50多万元。1.6万亩荒山全部绿化,村庄绿树掩映,被群众描述为“白天看不见村庄,夜晚瞅不见灯光,小雨淋不湿衣裳,大雨冲不毁山岗”。如今的白泉村到处是林山林海,群众满心欢喜地把这比喻成白泉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

  小天地面向大世界

  张福根年老思想不老,他要求白泉村的领导班子成员定期不定期地去外面的市场走一走,不断地学习市场经验和信息,为农民增收寻找更多的出路。他们算了一笔帐,一亩地产红薯5000斤,如果每市斤卖0.3元,亩收入就达1500元。如果一以贯之地种小麦、玉米,一亩单产400斤,即使每斤卖到0.6元,也才240元钱。2003年,村民张腊叶的4亩地红薯,收入7000元。拿着崭新的票子,张腊叶乐得合不拢嘴。张福根就因势利导,大力倡导群众种红薯,2004年全村种红薯近250亩,仅靠卖红薯、粉条一项,村民获得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大力发展旅游农业,展现了张福根的远见卓识。在创建石门风景区的基础上,2003年他又开办了旅游度假新村。度假新村投入使用后,当年即创收2万元。近段时间,张福根组织群众进行了度假村的配套设施建设,一个能容纳300人的别致的度假村在白泉村诞生了。到外地出差或开会时,他也不失时机地推介白泉的风景。目前,安阳、新乡、郑州等地的多所大中专院校艺术专业的师生在实地考察后,已将这里定为写生基地。度假村还在建设时,就已经有2000多游客光临了,今年又有3000多人来到了白泉。看着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张福根心里别提有多甜。

  白泉漫山遍野连翘丛生,2003年中药材收入20万元。今年,张福根又扩大柴胡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力争5年内把白泉建成一个大型的中药材生产和加工基地。种植柴胡的村民每年年底收入6500元。他也鼓励村民到外面闯天地。目前,白泉村500多口人中就有150人奔赴东北、山西等地从事建筑劳务,转移了剩余劳力,开阔了山里人的视野,带回了经济信息,每年还带回近8万元的经济收入。

  张福根是群众的“福根”

  张福根经常讲,当干部“只有带头干,不脱离劳动,说话才有人听,做事才有人帮”。正是凭着这种实干精神,他带领白泉群众才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位心里装满群众的村官,已成为全村男女老少的一面旗帜和精神支柱。

  1990年是全省开展“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的第一年。从县里开会回来,他直接把行李卷搬到了山上,在工地搭了个简易窝棚,一住就是70余天。长期的劳累和没规律的饮食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当胃病发作时,他就服些药,躺在地上揉揉肚子,接着起来再干。老伴在医院做手术,大儿子想让他去医院看看,他捎信说:“工地上离不开,有你们在,我就不去了。”为了保证劳力,抢先完成任务,这一年,他还把小女儿的婚期推迟4次。

  群众都清清楚楚地记得,从1993年到现在,张福根在治山治水建设中,晕倒过11次,住过4次院。而每次都是病未痊愈,就又跑回工地和群众一块劳动。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手掌上长满了铜钱厚的老茧,十指粗糙得像一把钢锉,一年四季缠满了胶布。群众都说,张福根是60岁的年龄,20岁的干劲。

  张福根当了几十年村支书,永远保持着一位山区农民的淳朴风格。他心里只装着一个念头,就是让白泉村变富。他把集体的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修路架桥,打井植树,集资建学校,为特困户送温暖,为贫困学生垫学费,过年为村民发福利,他都舍得花钱,成千上万资金投在了为群众谋利益上,而他自己却“把一分钱看得磨盘大”。白泉村群众富了,而张福根家却面貌依旧。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台14寸的小电视。几十年来,张福根开会出差,从来舍不得打出租,从来不进豪华酒店,当天能赶回家就一定不在外住宿。临淇人都知道,他到饭店吃饭,总是一碗刀削面。

  40年来,白泉村从无一人告状上访,无一人受过刑事处分,无一起影响稳定的治安案件。

  40年中,张福根每次换届选举都以满票当选。

  去年春节,群众自发地在村委会贴了副对联:“半生辛劳富白泉,一腔热血为百姓”,横批“不忘福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08

帖子

161

积分

中学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61
QQ
7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23:50 | 只看该作者
大中快递 发表于 2012-10-22 23:49
张福根,群众的福根
文章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光明网 更新时间:2011-11-17 11:08:09 字号:T|T       ...

白泉村,风风火火奔小康
文章作者:刘光舟 文章来源:安阳电台 更新时间:2011-11-17 15:08:39 字号:T|T        早就听说太行山深处的林州市临淇镇白泉村近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成行。上个双休日,白泉村67岁的老支书张福根打来电话,邀请记者去村里参观,并一再说村里的新闻真不少。在张支书的鼓动下,记者乘坐公共汽车前去采访。
   
        汽车颠簸了近三个小时,终于拐进了临淇镇汽车站。在林州联系项目的张福根随后赶到站里。让人想不到的是,满脸皱纹、头发花白的张支书竟然坐着红旗牌小轿车来接我。一打听,才知道这辆新车是林州市委一年前奖励给他的。张福根兴奋地说:“我是林州市年纪最大的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唯一一个享受市委奖励轿车的省劳模。现在我到市里开会、为群众办事更方便了,改变白泉村面貌的决心更大了。”


       小汽车在海拔500多米高的水泥路上盘旋,如同腾云驾雾一般。20多华里的山路,只用了20多分种就停在了白泉村度假宾馆的大院里。宾馆正面墙上挂着的20多块全国各地书画院写生基地、培训教育基地、和“河南省森林公园”牌子,让人感觉到了深山有远亲的温暖。张福根手指着依山而建的一排排石头屋子,自豪地说:“原来这些部队废弃的营房经过改造,现在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农家宾馆,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了300名游客。”记者走进一间房子,十几平方的空间里放着三张木床、一张桌子、三把椅子。洁白的墙壁、干净整洁的被褥,让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一对从郑州慕名而来的老年夫妻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在这里住了半个月了,这里的山好、人好、风景好、农家饭菜更是可口,明年他们还会来这里做客。
   

        从宾馆出来走进山下的村子,记者看到家家户户安装了无线电视,不少家庭有了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个别家庭还有了电脑。村民们说:“百泉村这几年变化很大,家家吃上了自来水,有余粮、有存款,日子越过越红火。”


        与老支书爮上海拔900多米高的山顶,站在30多米高的风力测向塔下,张福根告诉我:
“现在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3000多元,但是还不够富裕。为了加快小康建设步伐,村里与林州市风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准备新上规模4.5万千瓦风力发电场项目,再过两、三年,白泉村就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经过了解,风力发电项目主要是安装60台750千瓦的发电机组。这里风场落差和风力较大,风场海拔高度950米以上,对发展风力发电具有较强的地理位置优势。这个项目已被省发改委列为全省4个重点风力发电场项目之一。目前已初步完成了风场的一次风力测试工作,明年4月可全部完成测试工作,计划2009年并网发电。项目全部投入使用后,年发电量可达4.2亿度,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创收益.望着老当益壮的老支书,听着这个让人惊喜的发展前景,记者不由地想: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有这么一心为民的好支书,有这么好的发展项目,又有党的富民好政策,白泉村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一定会越走越快,老百姓的日子也一定会越来越红火。(刘光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08

帖子

161

积分

中学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61
QQ
7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23:52 | 只看该作者
大中快递 发表于 2012-10-22 23:50
白泉村,风风火火奔小康
文章作者:刘光舟 文章来源:安阳电台 更新时间:2011-11-17 15:08:39 字号:T ...

1966年,张福根担任白泉村党支部书记。
1969年,开山劈路突击队组建。
1970年,白泉成为全乡13个自然村第一个通汽车的村子。
1970年,白泉村开始实施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计划。
1972年,白泉村10个自然村通电。
1989年,张福根打出全村第一个100立方米的旱井。
1996年,白泉村荣获全国绿化委员会造林绿化“千佳村”荣誉称号。
2002年,出山道路开始实施水泥硬化工程。
2003年,白泉村“度假村”进入施工阶段。
2007年,白泉村山村民办女教师王梅香感动国人,称为“最美山村女教师”。
2010年,白泉村荣获中共安阳市委“五个好”村党组织。
2010年,白泉村荣获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
2011年,林州市政府和上海纽爱奇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合作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站在白泉村开始建设。
2011年,新华通讯社社长带领记者走进白泉村,全国掀起学习白泉村的大讨论。
本文来自: 安阳新闻网() 详细出处参考:
本文来自: 安阳新闻网() 详细出处参考:
本文来自: 安阳新闻网() 详细出处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08

帖子

161

积分

中学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61
QQ
8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22:39 | 只看该作者
骑行穿越山西壶关太行大峡谷
紫团山
紫团山
  公园的景点主要集中在紫团山上,紫团山距山西壶关县城东南60公里,因山有紫气缭绕成团而得名。山区万峰突兀,方圆百里。古称抱犊,风光绝佳,有“南五夷(山),北抱牍(山)”之说,是“海内不可多得”之胜境。历史上有颂扬它的诗词百余篇及36景诗传世。主要有八大景色:仙翁崖、云盖寺、照壁山、倚秀峰、南参园、唐崖碑、将军峰、翠微洞和白龙潭。云盖寺在山巅,亦称白云寺,有南向的二进院佛寺建筑,大殿斗拱层叠,木质透雕,尤以四组戏剧砖雕而著称。紫微洞亦称紫团洞,是紫微道人面壁之处。洞如迷宫,宽窄不等,最高处达50余米,最宽处达30余米,最低窄处则仅容一人侧身而入。洞中有“天神”、“罗汉”、“八仙过海”、“玉龙捧寿”等溶岩层景点151处,已开发1500米,接待各方宾客[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