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楚长城的建筑与形制
楚长城的形制,从目前掌握到的情况看,我们的初步认识是,它是在长长的防线上依地形(高山、低山、古道、河口、关隘等)修筑呈带状密集型分布的整体相连的关城,形成一个庞大的战略性军事防御体系。楚长城与以后的秦、汉、明时期的长城相比,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比较原始、古朴、单调、粗糙、笨拙,但已具备了强大的防御功能。
楚长城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楚长城系列建筑中以关城为主体工程
楚长城的关城数量巨大,仅南召县境内就有120多座,因而《水经注》称“故号此城为万城”。这可能是因为历史上没有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同时此地夏商之前三苗人遗留有数量颇多的防御华夏集团的古城堡,便加以借用,再增加一些连结工程,便形成了以关城为主体的建筑格局。楚长城的关城规模不等,大体上可分为大城、中城、小城三类,大城均集中在要道处,中小城多作为卫星城,分布在高、险、隐处,不同的寨城应是驻军数量不等或军事长官级别不同。大型寨城周家寨是我们开始考察解剖的第一个历史标本,它那宏大的规模、雄伟的气势和复杂的结构,显现出建寨工艺的设计者有丰富的军事知识和较高的建筑水平。该寨位于806米的华山上,约20公里长的石城墙把六座峻峰连在一起,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形成一座山中石城;既有外廓墙,又有内城墙,城中套城。内城中分布有大量石房基遗址,应为核心区。寨内三个高峰上又分布着王家褰、卢家寨、华家寨三个古寨堡,堡中各有一个烽燧台。外廓墙为单护栏型,底宽2--4米,墙高约3--6米,墙上部仍残留有大量雉堞,内为人行通道。雉堞堞口一般高0.4米,宽1.2米,厚0.8米,垛口宽0.5米,形制简朴,有些堞口还有了望孔。主寨和三个寨堡共有10个大小不等的寨门。周家寨向外延伸的边墙,西边连大青门,扼守住板山坪通向内乡马山口的古道;东边连大军门,扼守住东线古道。周家寨的四周临道路和河口处还有哨寨。错综复杂的结构,显示出它既可攻又可防、以屯兵防守为主的综合性防御功能。楚长城以大量相连结的关城形成多层设防的长大城防,为春秋战国时期其它诸侯国修长城所效法;但楚长城的连结工程相对薄弱,较之秦、汉、明长城长长的边墙,远不能相比,这正是楚长城相对落后的地方,而这一落后正是历史久远所造成的。但关城是屯兵警哨之所,为长城所必备,所以直到后来的秦、汉、明长城,也都继承和大量采用了修筑关城的形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