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户外-河南户外联盟-中部户外联盟-河南旅游-河南驴友

搜索
快捷导航

Model推荐领队活动更多>

楼主: 和平自由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操的陵墓我去看了

[复制链接]

107

主题

1587

帖子

2033

积分

硕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2033
QQ
8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23:25 | 只看该作者
马师傅(化名)是我们在安阳非常偶然碰到的一位曾经的盗墓贼——我们两位腾讯的前方观察员刚从安丰返回市内,讨论正起劲的时候,出租车司机,也就是马师傅突然告诉我们,他原来就做过盗墓的行当。正当我们惊愕不定时,马师傅却爽朗的笑了,让我们不必感到惊恐,他说盗墓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也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神秘,于是,就跟我们娓娓的谈起他所知道的盗墓——
人物:退役盗墓贼马师傅  对话者:特派安阳观察员 金波 丁阳
“干这个太多了”
深度对话:我们现在可以直说的话,你也了解我们要问什么问题,您做盗墓这行多久了?什么时候开始的?盗过什么东西吗?
马师傅:我没干多久了,只有一年。就一个冬天,其实又没有干多长时间。八、九年之前的事了。就是在我们那儿的地里,我们那儿英烈村,也是安丰乡那片。
深度对话:您这个团伙有多少人?怎么看、怎么挖、怎么盗?能不能给我们说一下。
马师傅:一起的没几个,就我们村的有三、四个人,没几个人。听老人传下来说哪里有值钱的墓就去哪里找,随便找。
深度对话:随便找,一般都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把它挖出来?
马师傅:一般就是人挖的。晚上偷偷挖。用铁锹和洋镐。白天就藏,晚上挖。白天就把那个口藏起来了。用了几根树干把口挡挡,再用泥土盖一下。
深度对话:一般挖墓的季节都在什么时候?
马师傅:一般都在冬天、春天的时候吧。因为冬天、春天的夜晚时间长。
深度对话:你们所从事这个行当的人多不多?具体数字能不能说一下?
马师傅:在我们那儿多了,听说我们安丰乡干这个的太多了。反正到我们村来干这个的也不少。有的一个村有几个人,有的一个村有几十个人都不一定。
“一般有那个文物保护区的牌,人们都不敢去了。”
深度对话:据你所知,打击盗墓严厉吗?判刑和罚钱的到什么程度?
马师傅:严厉得很。抓了的多了,一般都是罚钱,处罚。看你盗了哪里,有的是文物保护区的最起码判你七年到十几年吧!
深度对话:就像你们这个村的人都在本地干?有没有除外的,比如说像河北临漳或者是磁县那儿,他们在漳河北边,以前出土过一些北周的墓藏,你们有没有打过那边的主意呢?
马师傅:我们不敢去,因为河北太紧了。因为一过河北不都是国家文物保护区嘛。
深度对话:你说一下它是怎么个紧法,让你们这些人不敢去打它们的主意?
马师傅:河南到河北如果说把你抓着了,在我们河南还好说点,花点钱,找个关系还好,你到河北就不好弄了,一弄就是罚钱,一弄就是判刑,到河北干,因为它是文物保护区,如果抓到你最少判你七年。
深度对话:你如果作为一个盗墓的,你会害怕当局哪些措施?比如说它把它定位文物保护区你就害怕了,是吧?
马师傅:肯定害怕了。只要你哪里一说了文物保护区了,人家肯定心里都害怕。
深度对话:就是说它设为文物保护区的时候,除了会加重刑罚,它还会有一些管理上的增强吗?
马师傅:好象没有多大管理上的增强,一般也就有巡逻的。
深度对话:如果不在这个文物保护区,它会被判多久呢?
马师傅:不在那个区,一般就是几年,三、五年吧。
深度对话:如果在那个区就是七至十五年?
马师傅:恩,不是这个区最多它也不超七年,毕竟它不是文物保护区,没有什么大的文物,盗了一个小文物,卖了几千块钱也没什么的。
穷困的村落,不少户的成年男性干过盗墓行当
“盗墓没有教材,也没有祖传技术,实践出真知”
深度对话:作为一个盗墓的,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够盗得好?有什么教材或祖传经验吗?
马师傅:经验,时间长了,跟开车一样。要实践才有技术,没有实践你肯定就没有技术了。
深度对话:还有其他的吗?比如胆量什么的?
马师傅:肯定得有胆量的,没胆量你晚上连出去都不敢出去。
深度对话:你们之前是怎么确定下面有墓的?
马师傅:那就是找嘛,用那个铲,你听说过那个洛阳铲嘛,就用那个找的。
深度对话:那个东西你们怎么用的,能描述一下吗?
马师傅:用那个洛阳铲,一节一节的,连上了以后用铲头去里面找。
深度对话:什么样的情况下你们就觉得它就有呢?
马师傅:如果是到下面的时候,本身这个土要是是实土的话,它都是一层一层的;如果这个土到下面变成了花土了,有红的,有白的,它们就变了,变了以后你再往下走。
深度对话:就是土质变成泥,挖的时候,就是你把它挖出来,你觉得那是花土,就说明什么呢?
马师傅:就说明这下面的土应该动过。正常的有高的地方你也看出来,土不都是一层一层的嘛,哪会花!
深度对话:据你的了解,像你们这个圈子里面,有没有比较厉害的人?
马师傅:没有,他也是靠这样的方法,他也没有什么厉害的,他也没有什么仪器什么的来找的。
深度对话:你们有没有人用上那些爆破工具?
马师傅:爆破工具?你看国家对这个禁止这么严,一般的人也不敢去爆,都是靠挖的。
深度对话:我听说另外有些像曹操墓,它可能要用一些雷管把它弄开?
马师傅:咱也说不准。以前炸药不紧的时候,有的时候用炸药崩开,这几年对炸药、雷管特别紧,能挖的就挖了。
盗墓有丧命风险,入行需谨慎
深度对话:像曹操墓这个,就是知道它是一个盗墓之王吗?听说过吗?
马师傅:听说过,历史上不是讲了嘛。
深度对话:你们这个民间的盗墓之王是谁啊?有没有这样说的?
马师傅:在我们这个地方都没有,都一样的,这地方有什么盗墓之王呢,有几个干这个不错的,晚上没事了就去了几趟,也不是专业的,关键他们不是专业的,像西安洛阳的那个地方,人家就是专业的。
深度对话:专业的是什么样子的?
马师傅:专业的人们就是常年的干这个的,人家听到哪里有,哪里都去的,这地方都是一些小地方,都是小老百姓,都不是专业的。
深度对话:你们盗墓的时候有听说过机关这个东西吗?
马师傅:听说过,咱还没有遇到过,如果遇到过机关了,咱肯定就发财了。
深度对话:之前有听说过有些盗墓的,可能有的运气特别不好的,可能不幸的就丧命了,有没有这样的?
马师傅:有时候盗窃到的有瘴气的。就是一打开,打开以后不试探里面,直接就下去了,下去了以后,吸了一口气就把他呛死了。
深度对话:一般的盗墓的就要先要等一下?
马师傅:一打开口罩就要等一下,等一下把你里面的瘴气抽一下也好,抽一下以后,你再点一支蜡烛,点一支蜡烛往下下,如果蜡烛一灭,通常就不下了,因为该代表下面没有氧气了。你们想学这个经验了?(笑)这个要说的太多了。
“盗墓是因为穷,盗墓不是正当的行业”
深度对话:如果可能的话,您还会盗墓吗?
马师傅:不会了,不会了,没意思了。已经不干这个了,你也不想干了。干了一年一分钱也没捞着,还贴了不少钱。
深度对话:怎么会贴钱呢?
马师傅:天天晚上出去肯定要消费,吃的,喝的。
深度对话:听说曹操墓盗洞方面就鱼肠啊,香肠、罐头之类的。
马师傅:他们晚上干活,干到半夜累了,渴了肯定要吃点,喝点儿。
深度对话:就是还赔钱,后悔吗?
马师傅:不是说后悔不后悔,既然想干了,干了没挣着,是你想弄到钱,每弄到是你没有那个运气。
深度对话:您觉得盗墓是一个什么样的行当?
马师傅:不正当的。……和小偷没什么区别。小偷是去别人兜里偷,盗墓是属于去国家的地里偷,其实都是偷,贼嘛,为什么说盗墓贼,盗墓贼,不也是说“贼”嘛,都是贼。
深度对话:当地的村民普遍会对这种行为有什么态度?
马师傅:你可能到地里把他地里的麦子弄得一片一片的,他肯定恨你。
深度对话:后来你这个团队就散了?
马师傅:回来,我就出去了,没在家了。干了一冬天,一分钱没弄着,还在里面赔了不少钱,自己就不由的就……
深度对话:现在,如果你看到有人盗墓,你会举报吗?
马师傅:怎么说呢,你看不是说有看到,看到了肯定举报,咱也不出去怎么看得到呢?其实我也挺恨盗墓的,因为他们到地里面弄的麦子一片一片的。
深度对话:不再盗墓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马师傅:再一个咱后来对那个也不感兴趣了就不干了。并且去哪里干都会遭到百姓的反对。
深度对话:去哪里干都会遭到老百姓的反对?
马师傅:肯定的,你去人家地里把人家的地弄得不成样了,如果说老百姓没有看到你,不说;看到你人家老百姓肯定要到110报警。
深度对话:有没有被110报警过的?
马师傅:有,我们那时候我还在家的时候,就听说有几个人去人家的地里,被人家看见了,打了110,派出所去了,把他们撵得,他们跑得特别快,有一个人还跌伤了。不过晚上,毕竟警车过来了,因为警车过来可能就特别明,他们也能看得到,看到了他们肯定要跑了。警车也不可能说开到地里去,警车又进不去。于是就几个在前面跑,警察在后面追。

107

主题

1587

帖子

2033

积分

硕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2033
QQ
8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21:24 | 只看该作者
曹操墓是在“质疑”中逼近“真相”的
盛大林

2009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论坛14日在京举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等专家表示,经多次论证,安阳县西高穴发掘出的那座陵墓基本可以确定为曹操的高陵。一位著名考古专家说,提出质疑的全是“半外行”,一些所谓的“专家”连一座墓都没有发掘过,连基本的知识都很欠缺。有一位专家还称,他们提出的质疑“没有任何价值”。(据1月14日新华社)

这些专家所说的“半外行”都是谁?显然是指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著名收藏专家马未都、盗墓史专家倪方六等人,因为安阳发现曹操墓的消息甫一发布,他们就公开提出了多项质疑,比如墓中没有发现墓志铭或哀册、“魏武王”石牌可能为盗墓贼假造、墓中发现的玛瑙与曹操生前主张的“薄葬”相悖,等等。对此,专家们都一一作了解答。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在国内考古界都是最权威的机构,马未都、倪方六等人对考古虽然也能算是“业内人士”,但相比之下肯定“业余”得多。作为外行人,我,以及绝大多数公众,当然更加相信权威专家的说法。但马未都、倪方六等人提出的质疑就没有任何价值吗?

我认为,他们提出那些质疑也有一定的道理:一方面,以前出现过冒充的“曹操墓”,这不能不让人警惕;另一方面,安阳政府方面表现出来的那种“如获至宝”的态度,也不能不让人怀疑——尤其是在曹操墓还处于“疑似”的情况下,安阳市就已经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挂帅的“曹操高陵保护领导小组”,并且把“经济效益”当成了工作目标之一,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两年前的“周老虎”。更重要的是,质疑是一种公民权利,实践这种权利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且不说他们提出的疑问也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即使是彻头彻尾的外行话,也应该受到尊重。

质疑,回应;再质疑,再回应……就在这种你来我往中,所有关注过曹操墓的人们都对汉魏的文化及历史都了更多的了解,也对曹操高陵的真实性更加相信。如果没有人公开质疑,那些疑问也会存于很多人的心中;有人公开质疑了,然后得到了解答,反而有利于消除疑问,从而提高认定的可信度。而且,每一次的质疑及回应,也都是一次宣传和传播,连续数日的全国关注显然大大提高了曹操墓的知名度,同时也凸显了考古学的学术价值——这对安阳市和考古界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外行”的质疑可以让“真相”更加清晰。事实上,曹操墓就是在“质疑”中逼近“真相”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还要感谢那些“半外行”呢!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