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户外-河南户外联盟-中部户外联盟-河南旅游-河南驴友

搜索
快捷导航

Model推荐领队活动更多>

楼主: 初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徒步穿越的12项基本守则(请驴友补充完善)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0-8-3 10:25 | 只看该作者

3

主题

95

帖子

134

积分

中学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34
12#
发表于 2010-8-4 17:00 | 只看该作者
讲得好。。。。。。。。。。。

6

主题

209

帖子

2003

积分

硕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2003
QQ
13#
发表于 2010-8-6 16:34 | 只看该作者
好帖………………

75

主题

1994

帖子

4525

积分

硕士生导师

Rank: 8Rank: 8

积分
4525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8-24 00:06 | 只看该作者
户外意外的防范与应对

1)暴雨
a.行进中遇到暴雨,应根据行进的路段、雨势的大小以及队员的身体状况迅速决定继续行进或避雨。继续行进时,应更加注意辨别方向,必要时使用安全绳,确保进行安全;避雨时,应注意保暖,防雷击,防山洪。
b.露营时遇到暴雨,应根据周围地形和雨势大小决定是否转移营地。同时对帐篷进行加固,挖好排水沟,并安排轮流外出值班;同时将多余物品整理好收入背包中,准备随时撤离,一旦发现山洪暴发、泥石流等危险存在,马上撤离帐篷。

2)山洪
a.除非是有准备的溯溪活动,否则不要沿溪涧河道远足;
b.夏天雨季或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涧
c. 在峡谷溪谷中,开始下雨时应迅速离开河道,往两岸高地走,不要逗留在河道休息。尽量避开最易聚水的长沟或河床以下的平坦延伸地带
d.发现流水湍急,混浊及夹杂沙泥腐烂树木的时候,是山洪暴发之先兆。
e.山洪来临后,应先选择高大的树顶作为避难所,必要时应弃装向高处转移。
f.如果不幸掉进湍急的河水里,应拼命抓住自己的背包(背包可充当救生圈),或者抓住随山洪冲来的大树木,或抓紧岸边的石块,树干或藤蔓,设法爬回岸边或等候同伴救援。

3)雷电
a.如果天气预报有雷暴雨,不要在狭窄的山谷或溪谷、以及高而空旷的地区活动。
b.在野外遇到雷电时,应将身上的一切金属物拿下放在背包中,穿上雨衣以避免淋湿,切勿打手机,避免走进被淋湿或已经有水的地方。
c.较好的防护场所就是洞穴、沟渠、峡谷或高大树丛下面的林间空地。如果是在海岸线,可躲在有许多小石头的地方半蹲下来。如果有大石头,可躲在与大石同高的距离内,但勿贴着大石头。如果是在空旷的山谷或者草原上,只能找低洼地蹲下来,要尽量采取低姿势,双脚并拢,手放膝盖上,身向前屈,不要躺下。

4)中暑
a.合理安排活动时间,避免在酷热高温下进行长时间活动。
b.穿着能散热的合适衣服,行进时可用水把帽子浸湿,进行适当头部降温,在阴凉的地方行走时,及时把帽子去掉进行散热。
c.注意行走节奏,避免过度疲劳。及时补充水分、盐份、电解质。
d.选择通风阴凉的休息点,休息的时候要卸下背包,取下帽子,解开衣袖和领口纽扣,挽高袖子、裤子,加快散热。
e.中暑的先兆阶段表现为头晕、头痛、口渴、多汗、恶心、四肢无力、脉搏加快。轻度中暑则为注意力不集中、意识迷糊、动作不协调、体温可达38度以上、面色潮红、大量出汗,如不加以控制会转为重度中暑危及生命。
f.如发现中暑现象,须将患者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物散热、多次喝水或电解质饮料。把患者的双脚抬高,在头部适当位置涂抹清凉油或风油精,口服人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患者清醒后,视恢复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行程,或由专人陪同,及时送往医院。

5)缺水
a.应少量多次补充水分,每次100毫升为宜。饮水过多,大量水分进入血液中,使血量增加,增加了心脏的负担,人体的渗透压降低,影响水代谢,使水分吸收速度变慢,再者,喝多排多,使得大量盐分流失,破坏血液中盐平衡,很容易增加身体的疲劳感,引起肌肉痉挛。
b.补充了盐、葡萄糖和维生素,使体内水盐代谢平衡。每1000毫升的凉开水中,加入食盐4克,葡萄糖100克和橙汁150毫升。
c.剧烈运动中或后,不宜大喝冷饮,使肠胃血管受到冰冷刺激,引起血管突然收缩,使胃部痉挛,胃痛,长期如此,会导致慢性胃病;再者,剧烈运动时,咽喉毛细血管出于扩张状态,突然受凉刺激,容易引起喉部发炎、咳嗽症状。

6)失温
a.避免身体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下,进行户外运动时注意避风、避雨,合理着装并备有御寒衣物,根据情况及时增减或更换衣物。
b.失温的症状主要为:感觉寒冷、四肢冰冷、持续发抖、面色苍白。如继续发展则表现为记忆减退、语言不清、反映迟钝、肌肉不受控制。严重的失温会导致失去理智或性情大变、脉搏减缓,最后失去意识。
c.如发现失温现象,应保持体力,停止活动或者紧急扎营。脱离低温环境,及时脱下寒湿衣物,更换保暖衣物。让患者保持清醒,不断进食高热量食物。切勿喝酒或按摩四肢。必要时往睡袋里放热水瓶或者利用施救者体温传导协助患者重获体温。

7)出血
a. 指压止血: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用手指压住动脉,可临时止血,多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出血。
b.加压包扎止血: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布块折成比伤口稍大的垫,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布带扎紧。但疑有骨折或伤口有异物时不宜用此法。
c.止血带止血:用橡皮或布条缠绕扎紧伤口近心端肌肉多的部位,其松紧以摸不到远端动脉搏动或伤口稍微滴血为宜,过松无止血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损害神经,造成肢体坏死。上止血带时不要直接扎在皮肤上,要用毛巾、布块作垫。上臂和大腿都应绷在上1/3的部位。上臂的中1/3禁止上止血带,以免压迫神经而引起上肢麻痹。要在明显部位标明上止血带的时间,每隔一小时放松l-3分钟,改为指压止血。寒冷季节时应每隔30min放松一次。结扎部位超过2h者,应更换比原来较高位置结扎。此法适用于不能用加压止血的四肢大动脉出血。

8)扭伤
a.手指扭伤:立即停止运动。首先是冷敷,最好用冰,可用水代替。将手指泡在水中冷敷15分钟左右,然后用冷湿布包敷。再用胶布把手指固定在伸指位置。
b.足踝扭伤:扭伤后不可使劲揉搓、热敷、强迫活动。受伤早期宜冷敷,以减少局部血肿;在出血停止以后再热敷,可加速消散伤处周围的瘀血。一般而言,受伤24小时后可热敷、局部按摩、外用跌打酒药,然后将患肢提高,可促使伤肢血液回流,减少肿胀,并用绷带加压包扎。如果活动时足踝有剧痛,不能站立和挪步,疼在骨头上,扭伤时有声响,伤后迅速肿胀等,是骨折的表现,应马上到医院诊治。

9)脱离团队
在野外,脱离团队是非常危险的。万一离队时,如果确信自己可以继续走到目的地。就要继续前进,直到和队友会合,如果体能有限或过分恐慌,应先留在原地,再想办法回到团体行进的路线或上一次的宿营地寻找避难所,等待队友救援。领队应随时注意清点人数,一旦发现有人离队未归,应马上安排整个团队或在原地等待或派人搜寻。

10)迷失方向
a.迷路时,绝不可慌乱而到处乱走,这样只会更加迷失方向。首先,必须安静下来。休息一会儿。然后,尽量找回自己有信心找到的地点。沿途要做好标记。并在本子上记录这些标记的所在位置。
b.要避免再一次迷路,回到自己有信心的地点后,再一次先择方向进行尝试。在沿途做好标记,并注意观察周围的地形、地貌或自然物的情况,直到找到正确的方向,并在适当时候发出求救信号。

14

主题

265

帖子

932

积分

大学生

Rank: 5Rank: 5

积分
932
15#
发表于 2010-8-24 00:36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学习,天天锻炼。

2

主题

96

帖子

877

积分

大学生

Rank: 5Rank: 5

积分
877
QQ
16#
发表于 2010-8-24 10:53 | 只看该作者
山魈老师说得好:很有参考价值。

4

主题

224

帖子

608

积分

大学生

Rank: 5Rank: 5

积分
608
17#
发表于 2010-8-24 20:57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了

6

主题

210

帖子

99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97
18#
发表于 2012-5-9 15:48 | 只看该作者
没有一定的户外常识,习惯了走旅游线路的玩家,融入户外极有可能要走一些弯路。加强户外知识学习,对新手很有必要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2-5-9 16:11 | 只看该作者




【转】户外徒步的三十条原则

       刚开始徒步的时候,凡事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你是刚刚参与到户外徒步的阵营中来,一定不要急于求成。下面的几条原则对于刚开始徒步的户外爱好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来走:不要逞强埋头猛走,这样会大量消耗体力,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如果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个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2、科学地衡量自己的体能:头几次外出徒步的时候最好坚持走若干个小时,而不要计划一定要走多远,通过这样的几次摸底,对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后,再适当增加徒步穿越的强度。

  3、不要只顾低头走路,而错过了周围的风景:在户外徒步,强身健体只是其中一个目的,不要为了一些所谓“自虐”的目的来暴走,大强度的体力付出,有时候会得不偿失。记住户外徒步的时候,最恰当的速度是能够维持自己走一整天的速度。

  4、学会休息的步法:对于走路,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在徒步的时候,应该用一个自己比较舒适的方法走路,这样的你的体力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利用。

  5、徒步的时候要“多吃多喝”:多吃多喝的定义不是暴饮暴食,如果吃的太多,估计路可能都走不了了。这里的多吃多喝是指吃喝的频度,徒步的时候,人体的热量损失大,为了补充体力,需要及时补充水和食物。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适当地多喝一些水。如果天气比较热,流汗多,可以在饮用水中适当加点盐。

  6、在徒步的过程中要注意科学地休息:一般每走50分钟需要休息10分钟,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衡量加减。

  登山杖:“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户外活动中,适当地利用装备,有时候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户外爱好者来说,在徒步的时候如果能有两根登山杖与你同行,能为你带来不少便利。

  1、最好有两根可以自由伸缩、携带方便、有防震功能的专业登山杖。如果没有,当然也可以就地取材地用树枝、木棍代替。

  2、当你在凹凸不平的山路上前进的时候,登山杖可以保持你的身体平衡,避免一些摔倒或磕磕绊绊的发生。

  3、过河的时候,登山杖等于你的身体又增加了支点了,有利于在湍急、湿滑的河流中保持平衡。

  4、上坡的时候,登山杖可以帮助你的脚助力,下坡时可以帮助减少膝部的震动,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5、走在有灌木丛的山路上时可能会有蛇,这时可以用登山杖在前面探路,起到打草惊蛇的作用。

  6、虽然不是丐帮,但是有了登山杖,就等于你也有了一根打狗棒,逢村过寨的时候,你可以用它来对付野狗。

  7、休息时可以用登山杖把地席支起来做一个简易的遮阳棚来遮避太阳。

  8、冬天的时候,经过有雪的低矮树木时,可以用登山杖把树枝上的雪打下来,这样雪就不会掉在身上了。

  9、有的登山杖还可以作为照相机的独角架使用,在徒步的同时,如果你还有摄影的爱好,这种登山杖是个不错的选择。

  知道自己的位置与方向:安全第一是户外轻松徒步的前提。在野外,如果不小心迷路了,可不是一件小事。为了避免迷路,除了跟经验丰富的领队、向导活动外。作为每一个参与者在徒步的时候,还需要多留心,清楚自己的位置与方向。如果队伍中这样细心的“识途老马”有好多,一旦迷路也一般能回到来时的路上。

  1、在前进的时候,随时要注意所经过的明显得自然标志,如河、湖、岩壁、形状比较有特点的山头等,这样一旦迷路也可以根据这些明显标识来找回来时路。

  2、我们徒步的地区,大都有当地人活动,可以根据小路的大小或有无经常走动的痕迹来进行判断。如果你徒步的路线曾经是热点路线,可以留意路上是否有一些先行徒步爱好者留下的路标。

  3、如果没有携带指南针,在有太阳的时候,结合时间,可以通过看自己的影子,来知道自己大概的前进方向。

  4、徒步的时候,最好带只手表,这样对时间能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知道自己还有多少路程要走。

  5、每个地区太阳下山的时间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可以向当地人咨询一下当地太阳落山的时间,根据时间及时地寻找营地或准备休息,徒步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走夜路。

  户外徒步运动与膝盖保护: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腿最早出毛餐在膝盖上。很多驴友因为不够重视膝盖的保护而疼痛倍受折磨,玩户外的年头越长,越觉得膝盖宝贵的不得了,膝盖是人体最薄弱的关节,连接的却是最长的骨头和最强的肌肉,每日我们奔波于城市坚硬的水泥路面上,周末到群山峻岭中ZNFB,膝盖都是承受压力最大的环节。膝伤可能突然而至,但恢复可就真是病去如抽丝了~为了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以降身体更好的进行户外活动,继续幸福生活,膝盖的保养应该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

  1.最重要的一条:下山一定不要跑,不要跳,速度要慢,要小心。下山猛冲对膝盖是最致命的,大部分残废的猛驴都是因为这个。正确的下山方法是:重心偏后并稍降低,前脚站好才把重心移过去(不是重心放在前脚上往下砸),永远要有一只脚支撑在地面上。

  2.尽可能减少负重。出发之前一定量力而行,即使是去爬座小山,直立行走的时间超过4个小时也是很正常的。一般情况下负重超过体重的1/4重量,下山就要从保护膝盖的角度控制节奏了,即使是特殊情况,负重也尽量不要超过体重的1/3。

  3.开始爬山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包括拉伸,让关节、肌肉、韧带等得到良好的预热。也可以用双手手指揉搓膝盖下边缘,促进关节润滑夜的分泌。

  4.使用护膝和登山杖。登山杖要选可*的,最好是两根,上臂尽量多的分担腿的负重。我发现有很多人鄙视用护具,是觉得太“事儿”了么?我也不太明白原因,不过我强烈建议用这两样护具,尤其是登山杖。

  5.不要有炫耀的心理,不然只能证明不够成熟,如果你实在想爬得爽点,就选在上山的时候表现速度吧,顺便别忘了帮大家背着水。

  6.是什么体力就先爬什么样的山,挑战新难度要循序渐进,建议出发之前正确评估自己的体力和户外能力,想想能不能跟上同行者的速度或者进程安排,最好不透支自己的膝盖。

  7.穿适合爬山的鞋,并且记住一般松软的土地、草地、碎石坡、雪地对膝盖都相对友好,不过要注意防滑,还有走碎石路的时候一定要照顾走在你下面的人,不然就太孙子了。

  8.不要“锁关节”。当大腿过度劳累的时候,走路时就会不自觉的锁关节,就是把腿部伸的笔直,这样可以减轻大腿肌肉的负担,暂时放松肌肉,但是却很容易造成膝劳损,膝冲击伤,脚踝劳损和脚踝扭伤。

  9.加强腿部肌肉的力量,发达的肌肉可以在一定情况下缓解膝盖所承受的压力,让膝盖的损伤降低到最小。平时加强股四头肌(大腿前部)和十字韧带的锻炼,如果有条件去健身会所的话最好,因为有教练指导,能避免错误姿势导致受伤,要是在锻炼的时候损伤真是太不值了(我去年就是在锻炼股四的时候没留神伤着了,懊悔了半年多!关于锻炼的方法,可以另找机会讨论)。女孩儿别用过大的重量,可以结合肌肉伸展,比如瑜伽或压腿,不用担心锻炼腿部力量大腿会变粗,以大众的强度锻炼,会加快脂肪代谢促进减脂,即使是想变粗都很难。

  10.最后一条,如果膝盖损伤已经比较严重,就不建议你再登山了,培养点别的爱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3

帖子

607

积分

大学生

Rank: 5Rank: 5

积分
607
20#
发表于 2012-5-10 00:08 | 只看该作者
认真地学习了   很实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