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 如何拍好月亮 1、拍摄时用M档,因为更容易控制曝光。通过拍摄出来的照片,观察月亮是否亮成一片白,如果是的话就不断通过提高快门速度或减小光圈来降低曝光量,直到你可以获得一张放大之后可以观察到月亮环形山的照片。 2、拍摄时用长焦。你的焦距有多长就用多长,这样的话才可能获得一张较大的月亮的照片,建议使用长焦或者超长焦镜头。 3、拍摄时用三角架,因为焦距太长,手持相机只要轻微抖动画面就模糊了。所以,一定要用三脚架,保持相机的稳定。 4、如果可以手动对焦,你就调到无穷远,如果自动对焦的话,就对月亮对焦即可,这不是难事。 89. 拍摄日出日落巧妙利用倒影 拍摄水面倒影会使日出和日落的照片增色,平静的海面或湖面能反映天空中的景物。呈现出如镜中一样的影像,而拂过水面的微风总是会扰动这种倒影。在水面上留下一条更加耀眼的光线,并从地平线到画面的前景之间勾画出一条光路。当太阳渐渐下落时,这条光路会延伸到你的眼前。 90. 如何使花草颜色更加艳丽 我们在拍摄花草的时候,虽然感觉和拍人物是差不多的道理,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要降低EV来拍,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花花草草比较艳丽,如果按照标准EV来曝光就可能会使花花草草失去细节,为了保留更多的细节,增加花草的质感,适当的降低EV会有不错的效果。 91. 拍摄日出日落如何巧妙利用云层 云在拍摄中是自然的反光物体,它能传播太阳的红光,从而使画面不断变化着。云彩也可以作为拍摄的主要题材。但要注意观察当云遮住落日时出现的情况,光线会从云后散射出从而使照片增加极为动人的效果。当太阳接近云层的边缘时,出现一条亮边的景色也是非常适合拍摄的。要注意观察,当太阳逐渐从这个亮边中间出现时,要抓拍。 92. 如何拍摄水乡的舟船 1. 站高远望俯拍大场景。寻找山峦高岗、山坡塔楼、跨江桥梁等理想的制高落足点,居高临下远距离俯拍江面、江岸和舟船,具有纵深度、宽广度的大视野场景都会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2. 讲求画面布局。画面上舟船的数量、位置,应有所讲究。作为主体,若是单个船只应放在画面的醒目位置;若是群体,不仅要考虑位置的安排,还要注意舟船之间的队形变化,应该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做到内容和谐有序而不繁多,画面简洁而不杂乱。若作为陪体,舟船的远近大小应适中,才能与景色和谐一致、相映成趣。构图的方式可以遵照“黄金分割律” 基本构图原则,还有三角形、对角线、侧面构图等。 3. 捕捉瞬间的图案美。忙碌的舟船是水乡的灵魂,舟船穿梭,江舸争游,是流动的诗乐、变幻的画屏,“静”的景色是通过“动”的舟船带来美感。时刻注意观察行驶、漂动的舟船,并适时抓住富有美感的瞬间图案,如船体行进中拖曳的“V”波纹,劳作时泛起的圈圈涟漪。舟船形态的造型美,与静卧的角度有关,垂直角度或横卧画面给人以僵直呆板、缺少变化之感;以侧向45°左右的角度于画面上,二维空间明显,形体线条流畅,是形态理想的角度。 4. 利用最有魅力的光照。相比于正位顺光,迎着太阳的逆光,能强化景物的立体感,巧妙加以利用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远处大山的背阴面能让舟船处于深暗阴影中,主体被勾勒出一道明亮的轮廓;逆光下的水面,无数鳞光熠熠闪烁,画面具有强烈的黑、灰、白低调剪影效果。不过逆光拍摄应注意掌握曝光,还应避免眩光耀斑。介于顺光和逆光之间的侧光,景物线条分明,立体感自然,舟船的明暗主次能够突出显现,既有利于艺术的表现,又相对容易控制曝光。此外,还有高光、低光、反光等,都可以灵活运用。 5. 不同季节、天气及时段呈现不同景象。晴天光线充足,画面影像锐利、色彩饱和。阴天散射光下,景色影调平淡、色彩灰暗,应采用弃大求中之法,缩小取景范围,侧重中场近景的拍摄。有雨、有雾、有雪的天气拍摄,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天中尤其早和晚的各个时段,光线的强度、色温环境时刻在变化之中,景物也表现出不同的光色。旭日东升和夕阳西下,是大自然中最瑰丽的景象,水面将呈现出一派暖意洋洋的环境气氛和金红色泽的基调。早晨和黄昏光线变化大,应不断测光抓紧拍摄,曝光在自动光值基础上略欠一些。夜幕降临,至清至纯的山水让人的情绪平静、心如止水,采用固定相机长时间曝光拍摄星光月下的舟船夜泊景致,将是另外一种情调。 6. 背景的处理和前景的利用。良好的天然环境背景,有助于主体的表现。面对杂乱的背景,可采用“排除”和“虚化”的办法解决。排除法有三:一是以山体林木的背阳之面为背景平拍,求得深暗的画面背景;二是以纯净天空为背景仰拍,求得明亮的画面背景;三是以平整水面为背景俯拍,求得单一的画面背景。虚化法也有多种:首先是以晨光淡雾弱化背景的影纹细节,以轻化的背景衬托浓重的主体;还有使用长焦距镜头、开大光圈,缩短镜头与主体的距离(即拍摄距离),拉大主体与背景间的距离等。 7. 抓取优美的人物形态。虽然舟船对于画面的整体美有着重要作用,不过操作舟船的人物,其形态更是点睛之处。如摇、划、拨、撑、掉等操作姿势虽然不同,但动作规律却有共通,即起动、顶点、回复、再起动,周而复始、循序渐进……人物最优美、最自然的形态美,往往表现在即将达到顶点的一瞬间。 93. 如何拍摄幽谷山川 1. 举机的位置。拍摄位置的选择应有讲究,一般来说,站在山谷底下或在山腰仰拍山峰,往往看不到山顶,或者由于透视的原因,原先峻峭的山峰会难显陡峭,加之大家对这个视角拍摄的照片已没有新颖感觉,很难获得好作品;如果登上邻近山坡与被拍山峰同高度拍摄,可看到整座山的雄伟气势,画面上山峦叠嶂、错落有序,显得有层次;当站在峰巅向下俯拍,又有“一览众山小”的视觉效果。拥有理想位置,需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和时间代价。 2. 画幅的形式。横拍、竖拍各有所长,应根据场景及表达意图来决定。横幅画面开阔的视野可以展现山脉的延伸、广袤,很好地表现山势的连绵起伏;竖幅画面易于表现山峰的高大和险峻,从而加强纵深感。一般来说,采用比较多的是竖拍方式。 3. 光线的利用。采用顺光拍摄山景,画面效果明亮,色彩还原充分,但山石的立体感较差;视觉效果较好的是采用侧光拍摄,侧光可以描绘出山石的线条,展现山岭的层次,画面更具立体感,并有色调的明暗对比;逆光下的山石大部分处于阴影中,形成强烈的轮廓光。为防止曝光不足可采用手动曝光,只是要注意主体及细节的表现,恰当的曝光和清晰的细节刻化会使整幅画面添彩;阴天等漫射光下,山岩的细部层次能得到充分表现。具有表现力的光线是日出日落时段,天地之间显现一片暖色调,而且色调变化丰富多彩,面对变化很快的光线,应抓紧拍摄。 4. 镜头的选择。广角镜头和长焦距镜头都是需要的,这样无论拍远处耸立的山峰或拍邻近的峻岩峡谷,都能应对自如。因为山脉之间距离较远,相对于短焦广角镜头,使用中长焦距镜头拍摄可以缩短主体之间距离的视觉效果,使主体不至于松散。有人担心长焦镜头景深不够,限制前后清晰范围。其实,景深的大小不完全取决于焦距长短,还与拍摄距离远近、光圈大小有关。比如,使用较小光圈、远距离拍摄山石峦叠场景,不用担心景深问题。 5. 背景的处理。拍摄山石景物,一种是以天空为背景,但天空所占比例不可过大,否则会显得十分单调,且再现不出山石的恢宏气势,不过加用灰色渐变镜可以平衡景物与天空过大的反差;如果有云朵则情况不同,应注意处理好云和山峦、树木、建筑等景物的关系,拍摄时按云的亮度测光,必要时使用偏振镜,将天空过滤得更为湛蓝,云朵更为突出。另一种是以远处浅淡的山影作背景,在色调和影调上与主体山石区分出浓淡和轻重来,要防止深色的树林、岩石等主次不分,前后相叠,层次缺失。 94. 拍摄饰品如何用光 拍摄饰品尤其是金属饰品,摄影者要注意集中光线,不要让光线过于分散。另外,在饰品拍摄过程中,顶光和侧光是常用的光线,这样更能展现金属饰品的质感。 95. 如何表现食物 拍摄食品的难点来自两个方面: 1、怎样表现食品的质感,松软的、酥脆的、细腻的、肥厚的、油滑的等等。 2、怎样突出食品的新鲜、可口、卫生、漂亮,让人垂涎三尺,食指大动。 前者主要是光线的布置,后者还和摆布、道具、背景相关。 对于质地粗糙的食物如切开的面包和蛋糕,光线应该是柔和而有方向性,所以柔光罩和蜂窝罩使用得较多。 对于蔬菜和水果,由于形状上的不规则而容易产生投影,以使用散射光的较为常见。 对于某些表面沾满油脂的食品,如烹调好的菜看、红烧或熏烤的肉类和家禽,布光时不能过于求实,平均的光线只能使食物颜色深重,缺乏美感,所以布光时要平凡无奇十分重要。应格外关注主体上的照明,光线要透,略微硬性一些也无妨,光线不一定非从正面或上面照亮食品,可以尝试使用偏侧的主光和有个性的副光。 如果拍摄具有一定透光性的食物如蔬菜、薄片、果冻、饮料时。光线的强度和柔度应该巧妙结合,适当地运用轮廓光和逆光表现被摄物的诱人之处是非常关键的。 拍摄食品大多追求色彩的正常还原,尤其是拍摄凉菜、西式点心、快餐一类的照片,但有时会采用暖性光线照明,比如煎炸食品、烘烤面制品等,金黄的色泽暗示了该食品的新鲜和香脆松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