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早上的二郎山下。
早起下到山下就是泸定县成。在路边一刚开张的《好又来豆花饭》店里吃了豆花饭。
早餐后就来到了泸定桥。
泸定县地处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过渡带上,受东南、西南季风和青藏高原冷空气双重影响,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为有名的干热河谷地区。县境内最高海拔(贡嘎山)7556米。
泸定桥是一座悬空架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泸定桥最早出名是康熙皇帝亲自定名并题写的。当时,这里(古称泸河)发生昌侧集烈之乱被平定,所以叫泸定桥。1935年,红军长征路过此处,受敌阻击,经过两小时激战, " 十八勇士 " 飞夺泸定桥,因此而名扬中外。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因军事需要及藏汉贸易方便下旨修建泸定铁索桥,并御笔亲题桥名“泸定桥”,意为骚乱已平,泸河已经安定。泸定桥结构特殊,造型别致。桥身由十三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其中底链九根,扶手四根。每根铁链由862至977节铁环相扣,均由熟铁锻造,共重21吨左右,桥身净空101.67m,宽2.9m,犹如十三条巨蟒横空出世,令人惊叹不已。桥台全用条石砌就,形如碉堡,下设落井,用生铁铸成的地龙桩与卧龙桩锚固铁链。桥亭为典型的明清建筑,飞檐翘角、古朴大方、造型别致。亭脊游龙走兽栩栩如生、十分壮观。
泸定桥自建成以来一直以军事要塞和藏汉交流的重要通道著称,被誉为“东环泸水三千里,西出盐关第一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英勇飞夺泸定桥一战,一举粉粹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打开了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一页,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大救星同志也为此而写下了“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壮丽诗句,泸定桥自此名扬中外,巍然屹立于大渡河上,向后人展示着不朽的革命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