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闲云野鹤1226 于 2009-12-16 14:23 编辑
骑行记:15900公里*谈自杀
2009年4月25日,星期六,骑行总里程达到一万五千九百公里。
2009年4月20日凌晨两点钟,北川县宣传部副部长冯翔在家中自杀。他的博客《残月青山青草故园》当天就在网上被大量点击。听他博客中的音乐,看他博客中的文章,令人伤感,禁不住鼻酸泪下。
对于他的自杀,我表示理解,但绝不赞成。
冯翔的文章写得很好,很感人。他是一个有思想,有经历的人。汶川大地震没有夺取他的生命。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前夕,他却选择了自杀。
在大地震中,他七岁的儿子去世,共失去了八位亲人。另有数十位熟识的朋友,老师,学生离开人世。妻子受了重伤。他心中的痛楚和伤害自然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自杀是勇者的行为”。对于冯翔的自杀,一般的人自然没有资格说三道四。但其实他也可以有另外的选择——那便是活下去。
“生本不乐”,可能是佛家对人生的定义。人活着到底为什么?这是哲学上的一个重大命题,从古到今几千年了可能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D案。
“生本不乐”。如果人生得到了一点快乐,我们就应该感到庆幸,以感恩的心来看待生活。
自杀问题慢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自杀早就是排在前几位的社会问题了。在目前的中国,自杀好像还不是很突出。但就在我身边,近几年也听到了好几个自杀事件,令我很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高中时代一个同学的儿子,已经上了大学了,服毒自杀。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是个非常优秀的男孩子。我听到这个消息后的第一感觉是震惊,同时感觉到对于年轻一代人生观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周口市人民医院一个女护士在两年前是跳楼自杀的。她的丈夫据说是一个医生。对于她的死我非常不理解。作为医务工作者,应该是看惯了生与死,对于人生应该有不同于常人的认识。她也应该见到过危重病人对于生的渴望。但她仍然选择了自杀。
年轻的时候,我喜欢看名人传记。很少有哪个名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人们表示祝福时还说:“事事如意”。我一直认为,“万事如意”很容易,“事事如意”不可能。
学生时代刚结束的时候,我和另外两个同学到郑州邙山黄河游览区玩。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黄河。黄河的河水很混浊,泥沙里还夹杂着很多杂草,水面上漂浮着一些污物。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伟大的河流。但在那一刻我明白了,凡是伟大的事物往往都是复杂的。很少或者几乎不会有伟大而又纯粹的东西存在。
读《资治通鉴》,往往有很多感慨。不少的朝代,几十万大军出征到边关打仗,几年下来,生还的往往只有十之三四。可见战争之残忍。没有生还的十之六七的人不是疆场裹尸了吗?他们的生死又会牵动多少亲人的心?
黄河在两千年间曾经决口一千五百多次,大的改道就有二十多次。面对滔滔洪水,又有多少生命的无奈?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的死亡人数大约在三四千万之间。有多少个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鲁迅先生说:“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回顾一下人类的历史,好像苦难一直就在伴随着我们。
在地球上,现在人类好像是最强大的生物了。但病毒病菌之类的小东西一直在困扰着我们。最强大的和最弱小的一直斗得难解难分。自然界就是这么奇妙。
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为了忘却的纪念》。当然他不是为了真的忘却。但“忘却”的确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如果没有忘却,人类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
莎士比亚说过:“一个人思虑过多,就会失去做人的乐趣”。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无情吧?但写出的是真的事实。
看看农村办丧事时的情景吧。亲人哭得痛断肠,唢呐班在那里载歌载舞,旁边围了一群看客。有人伤心,有人欢乐,这便是真的情景。
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这个问题也许永远不会只有一个D案。也许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国家不幸词人幸,话到沧桑句便工”。其实文章这种东西有时也是很害人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好读书而不能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其实更容易走极端。
项羽兵败乌江,自杀身亡。刘邦流氓成性,终有天下。关于项羽与刘邦的对比,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然很多人会有不同看法。但做一个太纯粹太高尚的人,可能也不符合社会的实际。
生存和生活是人生的两种境界。人先要生存,然后才能谈得上其他。现在大多数人都能吃饱饭了,生存问题基本上算解决了。吃饱饭以后干什么?吃饱饭后可能更需要精神追求。精神追求这种东西是个很不容易搞定的东西。
在世界范围内,现在都发生了信仰危机。没有信仰或信仰迷失的人,往往容易走极端。
人活着不是为了讨好别人。有时还就是要做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因此,为了化解别人的仇恨而自杀更不可取。
要么人杀我,要么我杀人。为什么要自杀?
在缺吃少穿的年代,人们可能更多地考虑自己的责任,为父母活着,为子女活着,不会轻易选择自杀。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时候,亲人的生活与自己的生存没有了太多的依存,人反而更容易轻生。这时可能更需要加强人生观教育。在世界范围看,西方国家的自杀率要远远高于中国。这也是中国需要警惕的地方。
人生有灾难,有伤害,有情变,有婚变……谁能预料到自己漫长的一生都会遇到什么?
巴金先生说:“且看生活的激流将我带向何方”。勇敢面对生活,坚强面对生活,应该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救星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人生不过如此,人不自杀,谁奈你何?
冯翔走了,一个33岁的生命凋零了。我们同情他的遭遇,感动于他的一往情深。愿他在天国的灵魂得到安息。但我们也不希望这样的自杀事件再次发生。
一声叹息,一种无奈。但还是希望活着的人更好的活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