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闲云野鹤1226 于 2009-12-16 14:08 编辑
骑行记:13700公里*从仇富说起
2008-12-10 19:46
2008年12月9日,骑行总里程达到一万三千七百公里。
在网上看到一些朋友关于仇富的言论,也想就这个话题说几句话。
中国人仇富古已有之,是客观事实。但中国人爱富也是客观事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恐怕也不能就说是中国人的劣根性。
对于金钱的态度,可能全世界的人们都是一样的:既爱之,又恨之。
好像西方有一句有名的话:你爱一个人吗?你叫他去纽约吧,因为纽约是人间天堂;你恨一个人吗?你叫他去纽约吧,因为纽约是人间地狱。
世界上只有一个纽约,是一个富裕的地方。有人把它称作天堂,有人把它称作地狱,反映了人对金钱的矛盾心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患贫,而患不均”。这两句话可能突出的反映出了古代中国人对金钱的仇恨。
其实现代的税收制度也是建立在人们仇富的心理之上的。有一部分人很有能力,能赚到很多钱。国家便通过税收的方式强迫他拿出一部分来。税收制度最大的特点便是它的国家强制性。单靠富人们的自觉性从口袋里往外掏钱,恐怕非常靠不住。
历史上和现代的很多战争,其实都是为了争夺资源。一部分人占有了社会财富,另一部分人不乐意,于是便打仗,便战争。这是历史的事实,也是现代的事实。象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存在,与石油资源有很大关系。恐怕不仅仅是为了什么正义和和平。
在中国历史上,二三百年差不多就要更换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更换,往往意味着社会财富的从新分配。
看看中国历史上留下来的一些古城堡,几乎都有防盗防匪设施。象皇城相府,袁世凯故居,都修的有炮楼,有逃生暗道。为什么会这样?穷人仇视富人,富人害怕穷人去抢啊。
大约在清朝之前,因为贫穷和战争,不断会有人吃人的现象发生。如果看看史书,简直觉得惨不忍睹。但那是历史的真实。中国一贯以仁义之邦标榜,人吃人的现象还不断发生,可见贫穷程度。人们有一些仇富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
“有恒产才能有恒心”。这是财富积累的动力。但中国的富豪往往是富不过三代,富不过五代。一方面反映了富豪后代们的不争气,难以守业。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社会大的变革,不是哪个家族哪个人能够抵挡的。
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主义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每个毛孔都充满了罪恶”。而资本主义最大的特点是金钱至上。
在奴隶制社会,贵族和奴隶的身份是不平等的。奴隶无论通过怎样的辛勤劳动,都难以达到贵族们的收入。
在封建社会,人身地位是分等级的。汉唐时代的皇亲国戚,自然是社会的特权团体。现代社会有那么多姓刘的,姓李的,姓赵的,与历史上这些姓当过皇帝有很大关系。大臣立了功,最荣耀的赏赐便是改姓皇姓。
在元朝,社会是分了四个阶层的。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权利。人身是不平等的。
清朝有八旗制度。也是一种等级制度。八旗子弟生下来便有俸禄。一个人对朝廷有了大的贡献,便给他抬旗。如果不是等级森严,有抬旗的必要吗?
在人身分不同等级的社会里,处在下层社会的人们自然会对处在上层社会的人们有许多敌意。此所谓立场不同之故也。
近代社会,金钱的不平等取代了人身的不平等。当然,金钱的不平等仍然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在人们的思想深处,都有一个理想的社会,这便是大同社会。虽然不现实,但仍然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理想和追求。
《红楼梦》中形容贾府的肮脏时说:“除了门口的两个石狮子是干净的,其它充满了肮脏”。普通的老百姓看G场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2008年11月份,河南省和河北唐山市准备给公务员调整工资,在网上就掀起了很大的风波。绝大多数都是反对的声音。很多人质疑在经济冬天到来的时候,公务员们多占有公共资源是不是恰当?还有人说,既然说公务员不足以养廉,为什么全国还有那么多人争着报考公务员?言外之意是公务人员的灰色收入太多。
从曝光出来的贪污受贿案件看,象县委书记一级,动辄就是几百万。市委书记一级大多上千万。前不久最高法院副院长黄松有被查处,金额涉及三四个亿。你让普通老百姓怎么不仇富?
还有现在一部分部门的高薪。象煤炭行业,历史上曾经每个企业都亏损。现在利润好了,矿一级领导干部年薪就是好几十万。另外象电力部门,移动部门等一些占有公共资源的部门,工资都很高。他们的收入很难说都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
据报道,最近一个季度,中国的五大煤电集团全部亏损,亏损额达到2000亿元。难道是他们职工没有好好工作的结果?原因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在深圳,往往可以看到当地的一些居民坐在树荫下的躺椅上,悠者悠哉。他们的财富都来源于他们的辛勤劳动?内地的打工者嘲讽深圳当地人说:“男的就是包个二N,女的就是包个二爷”。这可能也是仇富心理的一种表现。
财富的取得与官位的取得有时可能差不多,与个人付出的努力不一定成正比。老百姓对官员说:“谋官如鼠,得官如虎”。你要让老百姓单单对富人们表示恭敬,恐怕也不容易。
一个没有贫富差别的社会,会阻碍人们的进取精神。但一个贫富差别太大的社会,恐怕也不是人们心目中的公平社会。
公平与效率其实很难兼顾。在北欧一些国家,奉行高税收高福利政策,社会贫富差别较小。但那些国家很少有大的财团出现,经济的发展好像也不是很好。在美国,大的财团可能更多,经济的发展要更活跃一些。
有一次杨澜采访洪昭光,对洪昭光说,你为什么总是拿富人们说事?什么“拉着小蜜的手,血压往上走”等等对富人们不利的言论。杨澜自然也有她的立场,因为她嫁了一个富商之家,自然不希望听到人说“为富不仁”。
“马有膘快,人有钱怪”。成了富人,很自然会多一点骄横。穷人们在羡慕无奈之余,可能也会表现出来一点不恭敬。
明朝一个诗人曾经写了一手有关金钱的诗,表达了对金钱的无奈。
仇富心理可能更多的表达了普通人对社会公平的一种向往。在阶级社会中,这种向往是很难达到的。在人生理想上,我们向往人人平等的大同社会;在现实层面上,恐怕还是要通过一点努力多一点财富。无论这些财富是用来谋生,还是用来做事。 |
|